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保全性手术在高龄喉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1例70岁以上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4例,喉裂开声带切除术11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8例,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11例,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2例,喉次全切除会厌成形术25例,同时行颈清扫术27例。结果:71例均恢复发声功能和吞咽保护功能,拔管率为66.20%;3年生存率为66.04%,5年生存率为47.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的务件下,高龄喉癌患者的喉功能保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老龄喉癌患者喉近全切除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龄喉癌患者行喉近全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2例65岁以上喉癌患者行喉近全切除术,在Pearson手术基础上,保留部分环状软骨板、环杓关节及喉返神经。结果:3、5年生存率为75.0%及66.7%。术后2周内全部恢复吞咽功能。10例获得理想发声,2例发声失败。结论:对于有心、肺、脑等基础疾病的老龄喉癌患者,喉近全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315例外科治疗喉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外科治疗喉癌的远期效果,并且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15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生存5年以上者233例,死亡60例,失访22例。累计生存率曲线统计5年生存率为73.97%,其中早期(Ⅰ期、Ⅱ期)为82.69%,晚期(Ⅲ、Ⅳ期)为62.64%。不同分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声门上型73.76%,声门型82.55%,声门下型55.56%,跨声门型68.75%。喉部分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79.89%,喉全切术的5年生存率61.03%。患者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喉功能保留手术比例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严格掌握各术式适应证,保留足够的安全切缘并加强术后随访是提高生存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单侧胸骨舌骨肌骨瓣在部分喉切除术后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侧胸骨舌骨肌瓣带舌骨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整复中的效果,探讨其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整复中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单侧胸骨舌骨肌瓣带舌骨整复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归纳统计手术后进食情况、气管套管拔管率、发声情况以及生存率等,并对不同术式的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3年生存率为79.5%,所有患者术后均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平均12.9d;气管套管的总体拔管率为76.7%,但各种术式的拔管率有所不同,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的拔管率明显低于其他术式;83.6%以上的患者术后发声可以满足日常言语交流。结论:带舌骨的胸骨舌骨肌瓣整复喉癌术后的拔管率、发声和吞咽功能的恢复均较为理想,其中拔管率与手术的术式有关,此种方法扩大了喉癌的切除安全界,较好地保证术后生存率,对于病变范围侧重于一侧的T3-4;病例可以取代全喉切除,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喉癌术后整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喉近全切除术在晚期喉癌、喉咽癌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唐平章Pearson改良法,1995年5月~2003年3月共治疗39例,其中喉癌30例(T3N0~T3N2 17例,T4N0~T4N2 13例),喉咽癌9例(T3N0~T3N1 6例,T4N0~T4N1 3例)。同期颈清扫16例。结果39例中36例(92.3%)获得较好发音。除1例饮水和进流体食物偶有轻微呛咳外,其余38例(97.4%)均可顺利进食。喉癌的3年生存率73.3%(22/30),5年生存率61.1%(11/18);喉咽癌3年生存率55.6%(5/9)。局部复发率2.56%(1/39)。结论喉近全切除术的应用可使部分晚期喉癌、喉咽癌患者免于喉全切除,并可获得良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Pearson喉次全切除术用于治疗晚期喉癌的疗效.方法对15例T3喉癌患者行Pearson手术,用残喉重建发音管.结果术后12例发声满意,3例发音管闭锁;3年生存率为66.7%.结论喉次全切除术的成功在于获得良好发声,关键是保留喉返神经对发音管的支配,并遵循肿瘤外科原则.缮  相似文献   

7.
喉近全切除术治疗晚期喉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晚期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保留喉发声功能以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17例晚期喉癌行喉近全切除术(Pearson手术)手术中,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及一条宽约1.5cm的与气管相连的粘膜条形成发声管,N0期患者规探查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根据冰冻病检结果而决定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后12例发声良地,除1例外均无明误吸现象,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62.4%,50%,结论:Pears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术加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将59例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放疗组(33例)和手术组(26例)。手术+放疗组全喉切除2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27例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组全喉切除23例,部分切除3例,其中24例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手术+放疗组和手术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6%和62.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0.5%,经Log—rank检验两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放疗组5例复发,复发率15.2%;手术组10例复发,复发率38.5%,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加辅助放疗未能提高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3、5年总生存率,但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3期声门上喉癌喉功能保留手术的可行性、技术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3年收治的T3期声门上癌70例,均行喉功能保留手术,其中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42例,喉声门上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19例,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8例,喉近全切除术1例。以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颈阔肌肌皮瓣、双蒂接力肌甲状软骨膜瓣、甲状软骨膜瓣等修复喉腔组织缺损,重建喉功能。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后放疗(剂量50~60Gy)。结果:3年生存率为79.2%,5年生存率为68.4%。70例患者中已拔管60例,拔管率为85.7%。全部患者均恢复经口进食,无明显呛咳及吞咽困难。所有患者均发声成功,无一例因喉腔闭锁而致发声失败。结论:T3期声门上癌虽属晚期喉癌,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运用多种修复方法,提高外科手术技巧,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喉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87-1993年间44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声门型25例,声门上型18例,声门下型1例;Ⅰ-Ⅱ期24例,Ⅱ-Ⅳ期20例,结果:全部病例的言语功能均不同程度的恢复,均能经口进食,总的拔管率为73.3%,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87.5%,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为65%,总的5年生存率为77.27%。结论:喉部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一些晚期喉癌病例需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1.
Primary subglottic carcinoma is rare and surgery is the most common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surgically treated primary subglottic carcinoma treated with surgery. Patients with primary subglottic carcinoma who initially underwent surgery from 2005-2010 were grouped by surgical procedures with or without laryngeal function preservation and reviewed. Of 1815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23 had a subglottic origin. Of these, 21 initially underwent surgery; 12 had ‘early’ (stage I/II) disease, and nine had ‘advanced’ (stage III/IV) disease. The actuarial 5-year OS was 73.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4.1% ~ 93.7%)] for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mong patients with early disease, the 5-year OS and DFS were 80% for partial laryngectomy and 71.4% for total laryngectom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underwent total laryngectomy, and the 5-year OS and DFS were 62.5%. Satisfactory oncologic outcomes can be achieved with initi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early disease who underwent partial laryngectomy had a comparable prognosis to those who underwent total laryngectomy; deglutition and speech function were maintain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总结喉近全切除术的经验。方法选择T3、T4喉鳞状细胞癌57例行喉近全切除术。结果术后发音成功率93%,3年生存率为67.5%,下咽癌为50%,局部复发率仅3.5%。其适应征为不适宜常规部分喉切除的喉癌;还可应用于舌根口咽癌、梨状窝癌、颈段食管癌等。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喉近全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方法不过繁、安全、减少无喉残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Pearson术式治疗14例患者,其中喉癌10例,梨状窝癌3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例。除2例发育管闭锁外,其余12例均在术后2~5周内获得理想的发音和良好的无呛咳吞咽功能。2年生存率78.6%,详细介绍了手术操作步骤及若干改进并扩大了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后喉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后喉功能的恢复。方法 分析2002-2004年行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21例喉癌患者,其中声门型14例,行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声门上型7例,行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结果 术后30-45天拔管,平均拔管时间为36.4天,拔管率为90.5%(19/21);大多患者术后有误咽,经训练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及发音功能但有不同程度的嘶哑。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是保留喉功能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喉近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了减少喉全切除率并重建喉功能。方法 自1991 ̄1996年作喉近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57.6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8例。手术特点是:切除舌骨,保留环状软骨及一侧杓状软骨,将五状软骨前缘与舌根切缘吻合,增强了舌根对新喉口的遮盖作用,减轻了误咽.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发音功能良好,多数病例误咽不重。5例拔除套管经喉呼吸。14例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合内镜技术甲状软骨开窗式喉部分切除术治疗部分T1b~T3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结合内镜的甲状软骨开窗式喉部分切除术并一期喉功能重建治疗27例T1b~T3声门型喉癌患者,并对术后3、5年生存率及喉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吞咽保护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年生存率为83.3%(15/18),5年生存率为75.0%(9/12)。术后4周拔管率为92.6%(25/27)。术后3个月呼吸功能评价:拔管后3个月Ⅰ级77.8%(21/27),Ⅱ级14.8%(4/27),Ⅲ级7.4%(2/27)。术后4周全部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无呛咳。发声功能评估:术后3个月Ⅱ级74.1%(20/27),Ⅲ级25.9%(7/27)。术后喉腔局部复发率:3年为10.5%(2/19),5年为15.4%(2/13)。结论:结合内镜技术甲状软骨开窗式喉部分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术后呼吸、发声、吞咽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用于T1b、T2及部分T3喉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保留杓状软骨的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治疗T3 喉癌 (声门及声门上型 )的拔管率和 3、5年生存率。方法 对 2 0例T3 级喉癌 ,其中声门型 3例 (T3 N0 M0 )、声门上型 17例(T3 N1 M0 5例 ,T3 N0 M0 12例 ) ,根据病变范围行保留单侧或双侧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及功能重建术 ,并设计环咽吻合术式。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17(94 1% )和 11/ 12 (91 8% )。全部患者均恢复了吞咽和发音功能 ,拔管率为 95 0 %。结论 保留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及功能重建术是治疗T3 喉癌的一种很好术式。手术的关键是不能损伤杓状软骨及喉返神经 ,设计好环咽吻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晚期喉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晚期 (T3 ,T4 )喉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 1994年采用该术式治疗的 5 7例T3 、T4 病例的生存率和喉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 3年生存率为 70 % (40 / 5 7) ,5年生存率为 6 4% (32 / 5 0 )。本组患者均保留了发音功能 ,需带管呼吸者 4例 ,拔管率为 93% (5 3/ 5 7) ,经过鼻饲和使用带气囊气管套管锻炼 ,患者均可经口进食。清楚死亡原因的病例共 14例 :局部复发死亡 4例 ,颈淋巴结转移死亡 4例 ,远隔转移死亡 4例 ,非肿瘤原因死亡 2例。失访 4例。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的合理 ,该术式对一部分T3 、T4 喉癌的治疗即可根治肿瘤 ,又可保留喉的功能 ,单纯的高龄因素不是该术式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通过对 18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就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声门癌T1N0 M0 1例 ,T2 N0 M0 9例 ,T3N0 M0 2例 ,跨声门癌T3N1M0 3例 ,T3N2 M0 1例 ,T2 N0 M0 放射治疗后复发 1例 ,声门下癌T4N0 M0 1例 ;应用三种不同的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3年生存率 94 .4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 7~ 4 2天 (平均 17天 )拔除气管套管 ,拔管率 10 0 %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 14~ 3 0天 (平均 2 2天 )拔除鼻饲管。术后所有患者均完全恢复了喉的发声、呼吸、吞咽及维持声门下压的生理功能。术后的发音情况也令人满意。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打破了以往根据喉癌肿瘤临床分期决定喉部分切除与否的传统观点 ,为喉癌的手术治疗提出了一条新的术式。它在保证完整、安全有效地切除喉肿瘤病灶的同时 ,更加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 ,同时又能达到喉全切除术同样的局部控制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