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MHBN)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治疗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导致面部神经功能受限,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笔者多年来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抬眉困难、吃饭藏食、漱口漏水、眼角流泪等症状。导师刘敏勇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患者54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6.
选取临床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 7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5例和对照组 3 0例 ,治疗组用牵正散辨证分型加减并加用超短波电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超短波局部电疗 ,1 0d为 1个疗程 ,连续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李运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3)
周围性面瘫为一常见病,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基层单位应用较普遍的为针刺加艾灸,或用电针疗法。在针灸疗法中,取穴偏多,失于要领。笔者仅采用一主穴一配穴,针刺后配合G6805治疗机(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治疗周围性面瘫63例,追踪观察1至10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9岁,平均为56.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个月。诊断标准依据《疗养技术常规》来判定[1]。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患者取仰卧位,针刺翳风、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人中、承浆、合谷、太冲等穴位。发病初期,神经炎症外在发展阶段,针法… 相似文献
9.
10.
彭建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13):129
1对象与方法 本组 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 20例,女 10例 ;年龄 20~ 30岁 20例, 31~ 66岁 10例 ;病程最短 3d,最长 1个月。患者均为一侧发病,起病前有同侧耳区或面部疼痛,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发现闭目不全,口角歪邪, 2~ 3d内症状最严重,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患侧耳后乳突前方有压痛。面部被牵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隙内,并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睑外翻而致泪液外溢,病侧舌前 2/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排… 相似文献
11.
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起病突然,以口眼喁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为重要特征。近年来,作为基层医院,面瘫病人就诊率很高,笔者采用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及针灸治疗8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瘫 ,学称面神经麻痹 ,为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 ;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意外、畸型和颅内肿瘤所致 ,周围性面瘫则因面部受凉或风吹引起 ,也可因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炎症引起〔1〕。本文只针对周围性面瘫而言。临床上治疗面瘫的方法很多 ,其中针灸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的针灸疗法大多数采用的是局部取穴 ,配以手足阳明经远端取穴疗法。我们则应用经络辩证循经取穴疗法 ,治疗面瘫 5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其诊断要点 A 有面部受凉史 ,耳部近旁炎症及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耳鸣、听觉过敏…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神经麻痹[1],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虽无生命危险,但因影响生活和容貌,使患者身心备受痛苦.作者采用针刺配合一指禅循经推拿治疗,对30例面瘫病人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是指发病病因不明,且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面瘫。本病起病急骤,多缺乏自觉症状,典型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临床可见:患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蹙额、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噘嘴、吹哨均不能或不全等症状。本病以男性青壮年发病率为高,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笔者跟随周震副主任医师在临床见1例此类患者,以针刺配合中医药辨治,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络牵正汤加减联合面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单一组采取面部针刺治疗,联合组采取通络牵正汤加减联合面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量表(H-B)]。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单一组[78.95%(30/38)]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口角歪斜、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等症状评分较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H-B评分较低(P<0.05)。结论 通络牵正汤加减与面部针刺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能加快受损面神经修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2000年8月,笔者采用以五味消毒饮与牵正散化裁而成的牵正消毒饮,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环形针灸术配补阳还五汤加牵正散治疗面瘫1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3年以来,门诊随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118例.采用环形针灸术配补阳还五汤加牵正散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医院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瘫程... 相似文献
20.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因受风寒引起,常发病急,自觉面部麻木,唇厚不适逐渐加重,口角歪斜,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检查时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嘴角斜向健侧,不能鼓腮,耸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