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231例,2000年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的治疗过程。结果: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20)min,无张力修补组为(50±15)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60±25)min。术后随访1~4年,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7.79%;无张力修补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66%;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2%。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无张力组为8.5d,传统手术组为14d。结论: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疝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河 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壁疝患者 120 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疝补片修补术组、传统疝修补术组两组,各 60 例。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和复发情况。 结果:疝补片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疝修补术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疝修补术组,手术用时、排气 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疝修补术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8 h、12 h、1 d、2 d,疝补片修补术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疝补片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 %,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的 33.33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疝补片修补术组患者的血清 TNF–α、IL–6、PCT、CRP 水平均低于传统疝修 补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疝补片修补术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传统 疝修补术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疝补片修补术 组患者的复发率为 3.33 %,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的 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疝补片修补 术治疗腹壁疝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疝修补术好。  相似文献   

3.
本组自1975年3月至1976年2月针麻疝修补术254例,男性233例,女性21例,年龄14至97岁,疝种类有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滑动性疝及复发性疝,有68例进行术前针感预测,针麻穴位:(1)足三里、公孙;(2)肝俞、肾俞、横骨、维道;(3)足三里、公  相似文献   

4.
汤淑静 《河北中医》2011,33(11):1732-1732
老年患者疝修补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抗菌药物等副作用及手术刺激引起副交感神经抑制,致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加之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术后限制活动,极易导致腹胀、便秘。2007-01-2008—06,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开塞露灌肠加穴位按摩对60例疝修补术后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并与常规护理60例对照,观察疝修补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斜疝是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国际比较流行的新术式,在临床采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主要。我科自2008年以来共收治腹股沟斜疝48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经我科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实施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自主活动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疝修补术(P均<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特别对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病人11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均获得成功,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相比具有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老年人腹股沟疝理想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疝修补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和总结再处理的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禄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复发的原因,探讨防治腹股沟疝复发的方法。结果:收治的3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中,原修补部位复发32例,其网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其中网片出现卷曲和皱缩6例;网塞与疝内环口间隙太大9例;平片过小4例;疝囊自耻骨结节旁突出6例;网塞没有固定在疝环口周围坚韧致密的组织7例。4例患者因遗漏疝而复发,其中直疝2例,股疝2例。24例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12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再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再复发患者。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主要与遗留疝、补片移位、补片太小和医师操作有关,遵循手术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降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52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局部痛感轻微,局部组织无张力,网片修补简便和复发率低。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修补为主,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术式。本文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共82例患者,探讨此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外疝是普外科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发病率居高,而且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疝的复发是腹股沟疝手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誉为20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自1997年弓l入我国后逐渐被推广应用,我院子1998年11月~2007年6月采用美国巴德补片对腹股沟斜疝、直疝、复发疝、切口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外科住院142例疝气患者,分组给以两种修补术治疗,并随访半年到1年,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老年和(或)伴有其他疾病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片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使用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气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80例疝气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分析补片的优点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80例疝气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术后均无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复发的治疗效果均已体现。结论: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疝气治疗上达到了疼痛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低复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腹壁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在老年人腹壁疝中直疝又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多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加强或修补薄弱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具有手术复杂、术后较长时间局部疼痛、易复发等诸多缺点,于是无张力疝修补应运而生[1].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三合一无张力疝补片(PHS补片)修补直疝,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并与28例行传统疝修补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志 《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25-125
<正>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成人疝是不可愈合的,尤其是老年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方法是直接强行缝合腱性组织与韧带修补腹壁缺损,张力大、术后疼痛,恢复时间长,复发率达10%~15%[1]。近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减少,被誉为疝手术的里程碑[2]。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和切口疝是外科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较高,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操作,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因其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1],目前已逐渐成为疝修补术的首选方式广为应用.我院2003年8月-2007年7月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63例,补片修补外科切口疝1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填充式疝无张力修补术以及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丰顺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成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治疗方案为填充式疝无张力修补术,B组采取腹膜前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并在半年内对患者持续随访。结果:采用填充式疝无张力修补术的A组患者术后患者异物感明显,但复发率相对较低;采用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B组患者术后局部不适感较不明显,出现异物感、切口疼痛、感染、发热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小,但是复发率稍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均有疗效,并且复发率都不高,但是采用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减小,临床上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优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7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6.5 d,术后疼痛轻;仅1例复发。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术式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无一例复发患者。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明显,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