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在乳腺癌术后放疗应用中,通过对比真空垫和颈胸膜两种固定方式条件下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摆位误差和OSMS相对于CBCT方式的摆位一致性,确定优选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利用OSMS系统摆位的乳腺癌患者病例数据,其中真空垫固定组(A组)24例,颈胸膜固定组(B组)28例,将CBCT与定位CT配准误差记为摆位误差;取OSMS得到的六维配准误差与CBCT配准结果的差值,绝对化后用于量化摆位一致性。比较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和摆位一致性的差异及其累积分布情况。结果摆位误差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z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一致性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y、z、Pitch、Roll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累积分布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z方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一致性累积分布除z方向外,A组均优于B组,x、y、Rtn、Pitch、Roll方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维方向摆位一致性累积分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OSMS摆位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均可满足临床要求;相对于OSMS摆位颈胸膜固定,真空垫固定方式的摆位一致性整体优于前者,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摆位误差,并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可使患者受益,应予以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时应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热塑膜联合负压垫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例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热塑膜联合发泡胶,n=10)和B组(热塑膜联合负压垫,n=10)。患者分别在核磁定位后及完成首次治疗后,进行Philips大孔径CT扫描,并将两次扫描得到的CT图像传输至大图医疗软件中进行融合配准,得到x(左右)、y(前后)、z(头脚)、Rx(前后旋转)、Ry(头脚旋转)、Rz(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A、B两组体位固定的差异。结果A组在x、y、z、Rx、Ry、R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7±0.04)cm、(0.08±0.05)cm、(0.08±0.04)cm、(0.46±0.39)°、(0.36±0.39)°、(0.42±0.50)°;B组在x、y、z、Rx、Ry、R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07)cm、(0.09±0.07)cm、(0.27±0.16)cm、(1.40±1.11)°、(0.91±0.34)°、(0.83±1.14)°,A、B两组在y、R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x、z、Rx、Ry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结论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中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技术较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减少了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上肢位置变化对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  吕国庆 《吉林医学》2010,(24):4034-4036
目的:探讨上肢位置变化对胸部放疗患者等中心摆位标记点位置的影响,验证误差范围,提高放疗摆位精度。方法:模拟10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的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摆位中上肢位置变化的三种场景:A,双手十指交叉额前(取为标准位置)、B,双手互握肘部额前、C,双手十指交叉额顶,分别测量等中心摆位标记点在三维方向上受牵拉而移动情况。结果:三种上肢位置的变化均使胸部的摆位标记点产生了偏移,主要影响Y和Z方向,与标准位置相比互握肘部所产生偏移最大,Y方向最大偏移距离达10mm,Z方向最大偏移距离达12mm;同一上肢位置(标准位置A或C)摆位测量结果显示偏移距离小于5mm,在摆位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实践中,患者双手位置的变化对放疗摆位标记点均有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毛丽红 《中外医疗》2014,(32):176-177
目的探讨CTvision图像引导下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患者57例行调强放疗过程中每周1次CTVision图像引导放疗,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方向)摆位误差可以接受的误差为±3 mm,超过范围重新摆位。结果 285次扫描后x、y、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2.21±1.56),y(-0.40±3.89),z(2.41±1.59)。结论基于CTVision图像分析在线修正方法能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保证了肿瘤治疗的精确性,x、y、z个三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在±3 mm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其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Margin of Planning Target Volume,MPTV)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鼻咽癌VMA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热塑膜固定,每周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图像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匹配融合,获得患者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靶区边界外放公式,计算靶区理论外放边界。分别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进行分组(偏瘦组、正常组和超重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并分析各组间摆位误差和MPTV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三维方向(x轴、y轴、z轴)上总体摆位误差分别为(0.198±1.176)、(-0.409±1.607)、(-0.140±1.272)mm,靶区的理论MPTV分别为2.616、3.596、2.615 mm。偏瘦组患者在x轴、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大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其中x轴理论M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引导分析16例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分次治疗间的误差,探讨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采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16例肺癌患者,其中左肺癌9例,右肺癌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选取每例患者扫描数据,研究其相对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的摆位误差.结果 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1±0.06)cm、(0.14±0.10)cm、(-0.04±0.06)cm,其旋转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57°±0.17°、0.05°±0.20°、-0.01°±0.33°.相对来说y方向的摆位误差较x、z方向大.结论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外扩0.62cm、y方向0.82cm、z方向0.49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BCT技术对放疗精度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患者,放疗前采用C BC T进行2次(在线校位、离线校位)图像采集,将C BC T扫描图像与C T平扫定位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匹配结果。结果头颈部摆位误差x(0.02±0.09)cm,y(-0.03±0.08)cm,z(-0.01±0.14)cm,rot(-0.1±0.4)°;胸部摆位误差x(-0.01±0.12)cm,y(-0.02±0.07)cm,z(-0.10±0.20)cm,ro(t-0.1±0.7)°;腹盆部摆位误差x(0.01±0.13)cm,y(-0.03±0.11)cm,z(-0.14±0.34)cm,ro(t0.0±0.5)°.结论治疗前通过C BC T获得扫描图像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精度,实现精确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探讨如何更准确地使用真空袋固定直肠癌放疗摆位的方法.方法 将46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A组采取传统的用真空袋固定患者臀部和腰部法;B组采取用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放疗前以患者定位正、侧位XR像片或治疗计划系统(TPS)输出的3D数字重建图像(DRR)为参照,并与治疗过程中存有射野影像系统(EPID)实时采集的同样大小的验证图像对比,通过计算机专用对比软件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2组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脚方向、前后方向及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在盆腔野放疗摆位中,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明显减少了直肠癌患者盆腔野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且简捷方便、所用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结果纠正后三维方向摆放误差均低于纠正前(P<0.05);纠正后与治疗后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采用CBCT图像引导,可实现及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不同乳腺托架俯仰角度的摆位误差,根据误差结果分别计算靶区各向外放值,为选择最适托架俯仰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使用瓦里安Halcyon加速器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乳腺托架固定,根据托架俯仰角度随机分为0°组12例(A组)和7.5°组12例(B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MV-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的刚性配准,获得患者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两组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用秩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rgin公式分别计算两组CTV-PTV外扩距离。结果A、B两组三个维度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后均值±标准差依次为:(0.28±0.24)cm、(0.31±0.28)cm(x);(0.37±0.26)cm、(0.53±0.34)cm(y);(0.38±0.31)cm、(0.46±0.35)cm(z);A、B两组三方向CTV-PTV外放距离分别为:0.49 cm和0.64 cm(x);0.55 cm和0.80 cm(y);0.52 cm和0.60 cm(z)。结论乳腺托架0°组三方向摆位误差均值全部小于7.5°组;临床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0倾斜角乳腺托架。此外,两种托架角度均出现较多奇异值的情况,表明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Halcyon加速器每次治疗前的位置验证可显著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不同体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以期对临床MPTV外扩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宫颈癌20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两个不同体型,在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后,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记录并分析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值的变化,根据公式MPTV=2.5∑±0.7δ来计算CTV到PTV的边界。结果正常体型患者与肥胖体型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在校正前分别为:(2.45±0.72)mm、(2.73±0.81)mm、(2.23±0.85)mm与(2.67±0.76)mm、(3.14±0.98)mm、(2.65±0.74)mm,其中Y轴和Z轴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96±0.33)mm、(0.91±0.32)mm、(0.89±0.29)与(1.02±0.36)mm、(0.96±0.31)mm、(0.92±0.37)mm,三维方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型患者误差校正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型和肥胖体型患者在摆位误差校正前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4.7 mm、5.4 mm、4.9 mm和5.7 mm、7.4 mm、6.2 mm,误差校正后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2.4 mm、2.5 mm、2.3 mm和2.6 mm、2.5 mm、2.5 mm。结论肥胖体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临床在勾画MPTV值时应考虑患者体型;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摆位误差校正后,患者体型对MPTV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对不同部位的脂 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2月~2015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断为T2DM 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76例患者,按BMI分为超重组(BMI 24~27.9 kg/m2)14例、肥胖组(BMI 28~31.9 kg/m2)35例 及严重肥胖组(BMI≥32 kg/m2)27例,予GLP-1RA治疗3.0~29.0周(平均8.9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臀比、内脏 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及四肢肌肉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的性别、年龄、身高、糖脂代谢指标、其他降糖药使用等均无显 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体质量均明显降低,但仅超重组和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MI和内脏脂肪指数 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超重组腰臀比较前明显降低(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的身体脂肪率及各部位脂肪率均明显下 降且肌肉率明显增加(P<0.05)。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身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 的肢体皮下脂肪率降低及肌肉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GLP-1RAs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各部位的脂肪 沉积,且BMI指数越高的患者体质构成的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胸部肿瘤放疗体膜固定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方法:将2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体膜固定(常规组,不开窗)和改良体膜固定(改良组,开窗),对两种不同标记的摆位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Y轴上偏离值从第1周开始到第4周改良组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X轴上放疗第3周开始改良组中心点偏离值均小于常规组(P0.05~P0.01);在Z轴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膜固定方法在Y、X轴上可提高放疗摆位精度,为体膜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有氧运动处方对单纯性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学生减肥的效果。方法60名单纯性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学生随机分为形体组和减肥组各30例,2组学生采用不同有氧运动处方进行试验10个月,分别于试验前、试验6个月、试验10个月后测定形体指标和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瘦素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2组学生的平均体重、体重指数(BM I)、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胸围、腰围、臀围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形体组学生的胸围、腰围、臀围、腰/臀围与减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不同有氧运动处方能有效控制体重,改善形体,降低体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Brainlab及六维床分析头颈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以该院2016年8-10月收治的2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技术员摆位后每次Brainlab扫描,与定位CT图像配准后得到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腹背(Z)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摆位误差,调整后再次Brainlab扫描,得到纠正后误差.结果 Brainlab联合六维床在线校正明显降低了摆位误差,所有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向0位靠拢.其中Ry、Rz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Z、Rx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inlab联合六维床在线校正明显减小头颈部放疗的平移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