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感染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主要体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结缔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其中主要以血液系统(36.5%)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0.0%)和皮肤损害(18.8%),余分别占9.4%、9.4%、5.9%;所有患儿经确诊为MP感染后予阿奇霉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的MP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多了解认识、重视该疾病,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合理利用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35例患儿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陈芳  赵玉 《现代保健》2010,(23):98-99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均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器官受累,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有肺外器官损害的21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534例中210例有肺外器官损害(39.3%),累及的主要器官有心血管系统69例(32.9%)、消化系统86例(41.0%)、血液系统48例(22.9%)、泌尿系统46例(21.9%)、神经系统8例(3.8%)、皮肤损害37例(17.6%)、肌肉关节损害18例(8.6%)。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对出现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PP患儿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芳  齐雪姣  满晓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11+64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某院148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48例中76例(51.35%)肺外器官受累,受累部位除呼吸道症状还包括消化、泌尿、血液、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及皮肤黏膜损害.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阿奇霉素为重要药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彩虹 《现代保健》2009,(30):23-2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在青岛市市北区浮新医院诊治的669例患者发生肺外损害的情况。结果669例肺炎支照体感染发生肺外损害32例,其临床表现多样。结论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为困难。当临床遇到以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不能完全解释者,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可拍胸部X线片以发现肺内感染灶,同时做病原学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7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为MP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36例(46·2%),3~5岁27例(34·6%),5岁以上15例(19·2%)。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7例(21·8%)。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者以年长儿多见,且主要损害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消化系统,表现为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及肝功能损害。结论:婴幼儿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各个系统。提示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本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46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MP-IgA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CP-IgG,同时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做MP培养和CP培养.结果:28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M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MP培养法以及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CP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4.26%和36.88%、59.22%和37.94%.MP、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和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CP感染初期(1~16 d)出现的抗体以MPI~I和CPIgM为主;感染早期(13-25)出现的是MPIgA,MPIgG和CPIgG在此期也有;感染后期和恢复期(21 d之后)以MPIgG和CPIgG为主.MPIgG和CP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单纯性支原体肺炎、单纯性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在肺部的临床表现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混合感染者肺外表现显著高于单纯性感染者(P<0.01).肺外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和血液系统表现,其次是泌尿系统、皮肤眼部症状、关节运动系统的表现.在0~1岁、1~3岁、3~6岁、6~14岁各年龄组之间MP、CP单纯感染及MP CP混合感染病例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岁以后的感染病例较3岁之前的感染病例显著增多(P<0.01).结论:MP、CP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用于病原体诊断.多种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3年450例MP感染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特征,其中男106例、女66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MP感染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2例,在所有肺外并发症受累系统中最高的为消化系统占40.12%,其余依次为循环、皮肤黏膜、泌尿、神经、血液等系统,分别占27.91%、21.51%、18.02%、12.79%、9.88%;所有患儿经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复杂的肺外并发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以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进行提高。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期间以消化症状为首发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就诊总病人的4.62%(1000/21600),具有消化症状的MP患儿占MP感染总人数的30.2%(302/1000),其中以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的MP占26.49%(80/302)。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3岁以下的患儿出现呕吐、腹泻,3岁以上的出现单纯纳差、呕吐等。结论由于在儿科门诊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较高,经常伴有消化系统的症状,所以在注意不能误诊,减小误诊率,检测MP-IgM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损害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MP感染中32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为51.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MP感染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可出现多脏器受累,肺外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人MP肺炎患者54例(MP肺炎组),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与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CIC为5.42±1.35,恢复期为5.18±1.49,较对照组(3.87±0.7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肺炎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C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肺炎合并肺外损害者与MP肺炎不合并肺外损害者比较,急性期血清C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血清C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肺炎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与IgM浓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可引起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MP肺炎发病不仅与病原直接侵犯有关.而且还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机制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相关分析并作总结。方法在利用ELISA方法对患者血液的MP,IgM,IgG作了相关检测后,对MP—IgM≥1:80且被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645例患儿的相关性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相关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所治的645例患儿中共有267例(41.40%)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较为多见的是消化系统的损害(42.55%),泌尿系统的损害(30.75%)以及血液系统的损害(20.15%).全部的患儿在利用大环内酯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MP感染常易引发肺外的并发症且在并发症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极易引起医师的误诊或是误治,故在对患儿的治疗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或是表现有不能完全以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能完全解释的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医师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性,并安排相关医护人员做相关的详尽检查,以便于尽早地确诊及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32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及肺外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MP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结果MP感染肺炎患儿表现为剧烈阵咳、少痰,肺部体征少、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可有哮喘和多种肺外表现,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结论MP感染能引起小儿肺炎,并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呼吸道症状突出,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应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血MP-IgM≥1∶80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有皮肤紫癜,腹痛5例,血尿4例,关节肿痛6例,轻咳10例,剧烈咳嗽4例,咽部充血18例,肺部感染2例。全部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确切。结论:MP感染可致过敏性紫癜,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应将支原体抗体作为过敏性紫癜的常规检查,尤其在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且以其它感染不能解释者,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检查血MP-IgM可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避免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小儿MP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MP肺炎并发不同程度的肺外损害72例,占46.15%(22/156),其中以血液系统最常见,其次为皮肤黏膜、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结论 小儿MP肺炎引起的多脏器损害发生率较高,及时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可显著缩短病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乔金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2-269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6月9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7~13岁占56.2%,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8%,早期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MP-IgM阳性率高(92.7%)。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72.9%),但血沉(32.3%)及CRP(51.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0.2%,右侧(53.1%)多于左侧,下叶(62.3%)多于中上叶。41例有肺外合并症,伴有心肌酶增高占29.1%,此外尚有胸腔积液、贫血、肝损害、血尿、蛋白尿、肌肉、关节痛,嗜睡或烦躁或精神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还有腹痛、胸痛、皮疹、食欲差、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肺外症状。对MP肺炎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必要时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MP可引起肺炎及肺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0.
唐莉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14-12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血冷凝集试验及ELISA方法测MP-IgM,对证实为MP感染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均有肺外脏器受累,以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统方法多见,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痊愈。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有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