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总结分析方法。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确诊的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为指标来观察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分降低(2.61±1.9)分,68.6%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之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72±0.83)分,11.4%存在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神经阻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良好,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丹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3):384-385
目的探讨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氦氖激光加调制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同病程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氦氖激光并调制中频电疗结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佳,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预防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9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泛昔洛韦、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泼尼松,疗程为10 d,皮损恢复正常后随访1个月,对其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早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疮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组和间断外周神经阻滞组,分别观察治疗后1d、7d、4周、12周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和疗效评分法判断效果。结果A组:1d、7d、4周、12周的VAS评分与B组相比,P〈0.05;A组的疗效指数与B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自控持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疮疹神经痛,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副作用少,是治疗这类患者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观察刺络放血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5年5月—2016年6月的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参照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联合针刺夹脊穴疗法,治疗4-5周.结果:治疗结束后,参照组的康复恢复率明显低于治疗观察组联合治疗的康复恢复率,治疗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联合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因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联合疗法更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合并国产红外偏振光治疗(超激光疼痛治疗仪)CZ-660Ⅲ照射,及臭氧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皮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红外偏振光照射,B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红外偏振光照射加臭氧疗法,以VAS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皮损改善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有效率[1]。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缓解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损改善的显效率A组为23.5%,B组为9.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的显效率A组为15%,B组为21.8%。结论神经阻滞合并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皮损改善优于神经阻滞合并红外偏振光照射加臭氧治疗,而后者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对疼痛缓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采用带状疱疹周边针灸划痕、针刺(简称针灸划刺法)、埋线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均能在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散火法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散火汤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VaS和SQ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疏肝散火法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刺激器介导的面神经电刺激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 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无创电刺激组(Ⅰ组)和周围神经刺激器介导电刺激组(Ⅱ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电刺激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对电刺激的耐受性.结果 在第2个疗程后的痊愈率Ⅱ组(56.7%)明显高于Ⅰ组(26.7%)(P<0.05).对电刺激的耐受性评分Ⅱ组为(2.3±0.8)分明显优于Ⅰ组的(3.1±0.7)分(P<0.05).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器介导的面神经电刺激治疗明显缩短面神经麻痹的病程,提高患者对神经电刺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VAS评分,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熙组只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2.6±1.7)d.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5.4±2.9)d,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为2.63%,对照组为8.3%,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采用带状疱疹周边针灸划痕、针刺(简称针灸划刺法)、埋线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均能在60h之内收到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点与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倒,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与好转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老年人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立开放、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抗病毒药物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和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及其伴发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结果阿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病程缩短、病情减轻显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 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合用神经妥乐平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显著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肌胞镇痛复合液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睡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应用聚肌胞镇痛复合液对21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肋间神经阻滞,2次/周,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1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3例,治愈率95.2%,有效率达100%。结论聚肌胞镇痛复合液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良好,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推广,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6-05-2009-08对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例分别采用了紫外线负离子喷雾和不作治疗的病例组进行对照,以观察紫外线光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社区医院中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析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包括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治疗后治疗情况。方法:本次实验随机挑选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这一时间段到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将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应用于60例常规组患者中,将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治疗方式应用于60例研究组患者中,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以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变化情况加以比对。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与常规组患者相对比,研究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显著偏高,(P<0.05)。结论:针对社区医院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通过给予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联合治疗方式后,不仅能显著提升整体临床疗效,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针灸理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针灸理疗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硬膜外腔置管后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中重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例,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注药2周,观察患者置管前后体位配合、置管后导管的护理、并发症处理,术后1周及2周VAS评分,术后随访3~6月.结果 治疗后经专科护理1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治疗后1周VAS评分由6~7分下降至3~4分,2周后对疼痛进行VAS评分由3~4分下降至1~2分.结论 常规保护神经用药配合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合疼痛科的专科护理,达到保护神经、缓解疼痛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