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0例在患者放疗第1天即开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放疗同步进行,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28例应用漱口水常规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反应情况,每周评价一次,按WHO黏膜反应0~4级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等级。结果放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但预防组出现黏膜损伤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Ⅲ、Ⅳ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目前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治性放疗往往会引起放射性的损伤,如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放射性皮炎、放射性中耳炎、放射性骨髓抑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时只能减小放疗剂量甚者终止放疗.从而影响疗效。在治疗这些副作用方面国内外学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我国学者更是着力于应用中医药防治这些副作用。近年来,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中医预防和治疗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医用射线防护剂对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65例实施调强放疗的头颈部鳞状 细胞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32例,对其进行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试验组33例,除常规护理外,每日使用医用射 线防护剂3~5次,直至放疗结束后1周。结果对照组发生严重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可明显延缓颈部皮肤的放射性损伤,试验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的愈合更快(P<0.05)。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剂能有 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盆腹腔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探究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因妇科肿瘤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32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情况,并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4例患者平均年龄(51.7±10.0)岁,233例(71.9%)发生放射性直肠损伤,其中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142例(60.9%),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91例(39.1%)。放疗总剂量高(OR=1.038,95%CI:1.015~1.062,P<0.001)的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概率高;血压偏高(OR=0.384,95%CI:0.163~0.906,P=0.029)、放疗前化疗(OR=0.433,95%CI:0.237~0.790,P=0.006)的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概率低。放疗总剂量高(OR=1.041,95%CI:1.020~1.062,P<0.001)、同步近距离放疗(OR=3.768,95%CI:1.974~7.162,P<0.0...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治疗口腔、鼻咽等部位肿瘤首选的治疗手段。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指由放射性治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性和溃疡性的反应,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进食、睡眠及情绪,给病人造成身心痛苦甚至中止放疗。因此,做好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护理及治疗非常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0月,对32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放射性肠炎( CRE)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之一。 CRE主要是由于电离产生的自由基对肠黏膜细胞的损伤导致的,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肠黏膜下小动脉受损及肠壁组织慢性纤维化;CRE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便血、腹泻、腹痛,严重者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外科手术是CRE合并肠梗阻的最终治疗手段,本文就CR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以减少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总结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放射性皮炎、疼痛、口腔黏膜、颈部皮肤破损,通过护理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杜瑞琴  曹桂兰  罗莉 《甘肃医药》2010,29(2):229-230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妇女常见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人,死亡率高,甘肃、陕西、山西、安徽是患病率最高省份,农村高于城市。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治疗原则:Ⅰb期以前的早期癌:手术和放疗均可,疗效相同;Ⅱ-Ⅲ期:以放疗为主;Ⅲ-Ⅳ期:以放疗+化疗为主。在放疗期间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生理上的痛苦,总结在我科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参照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心肌肌钙蛋白T在放射性心肌损伤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博 《医学综述》2011,17(5):655-658
胸部肿瘤放疗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经过化疗后的患者,放化疗合用可加重心肌损伤。现从放射性心肌损伤发生机制、心脏受照射体积和剂量与损伤的关系、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指标出现和改变的机制,以及心肌微小损伤特异性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在放疗过程中早期监测放射性心肌损伤,指导放疗安全进行的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鼻咽癌放疗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统计护理后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同时根据其有无发生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将其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79.00%,护理满意率为71.00%。性别、文化水平以及饮酒与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年龄、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P<0.05)。结论: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有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合理应...  相似文献   

11.
王盈  朱凤琴  韩伟 《安徽医学》2022,43(10):1225-1230
<正>肠道细胞尤其是上皮类细胞因其快速增殖和更新,对电离辐射表现出高敏感性。在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肠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其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常出现在放疗后3个月内,发病率80%~90%,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则出现在放疗后3个月~30年,其中2%~15%患者发展为严重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肠管缩窄、肠梗阻、肠穿孔等[1-2]。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彦 《中外医疗》2011,30(2):171-171
目的探讨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低温预防作用。方法行鼻咽癌放射治疗42例病人分A、B2组对照,放射野为双侧面颈联合野,并用普袋置于对照野30min,然后立即放疗。结果 A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放疗结束后1周口腔黏膜愈合,A组0级、1级比例时显高于B组(P〈0.05)。结论低温可有效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核糖防治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程服用核糖1g/次,3次/d。对照组全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两组放疗剂量65~70GY。结果放疗结束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糖可降低心脏的放射性损伤,安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服用方便,可作为胸部肿瘤放疗时防治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一种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袁明  沈伟生  奚蕾  曾洁 《当代医学》2009,15(36):147-148
目的观察爱维治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5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均接受6~8MvX线50Gy/5W盆腔野放射治疗;其中治疗组28例为爱维治配合盆腔肿瘤放疗全程应用,对照组26例为单纯放疗。对两组间放射性肠道损伤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总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爱维治,减少了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产生,并降低了放射性黏膜损伤的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因中断放射治疗导致疗程延长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正>放射性食管炎是对食管、气管、肺及其他纵隔肿瘤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出现的食管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由于食管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症状为胸骨不适,仅是或饮水时有灼痛感,严重时可出现吞咽阻塞。放射性食管炎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再加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首选局部放射性治疗,但放射性治疗在杀伤敏感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口腔黏膜细胞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口腔黏膜炎可引起口鼻咽部干燥难忍,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影响进食,致患者痛苦不堪,影响生存质量,进而影响放疗的实施和完成。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肠道损伤常见于核事故及战时核武器伤,也是临床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放射线损伤肠道上皮细胞、肠血管内皮细胞及影响肠道神经免疫系统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干细胞对损伤组织进行结构修复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各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定植于肠道并促进肠道组织结构的恢复,分化成肠道正常功能细胞等方面的研究给放射性肠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苏婷 《柳州医学》2009,22(4):233-234
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是进行食管、肺及其它纵隔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出现的食管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由于食管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所致。一般在放疗两周剂量大于20Gy以后出现,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进食梗阻,甚至食管穿孔。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颞叶损伤主要见于鼻咽癌放疗后。本文通过25例颞叶放射性脑损伤CT、MRI影像学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冲洗会阴部防治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采用适形调强放疗,DT50Gy/25次,后采用后装机腔内放疗,A点DT4剂量30~36Gy/5~6次。观察组从放疗开始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部,再康复新液20ml冲洗会阴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每天早晚各一次,持续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放疗剂量在放疗30Gy/15次、50Gy/25次、放疗结束后皮肤黏膜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结束疼痛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肤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均<0.05),且观察组无一例患者中断治疗。结论康复新液冲洗会阴部防治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经济、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