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以男性多见,多为X染色体连锁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以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D40配体与CD40相互作用的异常,近年来发现该病还涉及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尿嘧啶DNA转葡糖基酶,核因子κB必需调节分子等异常,此外,还有许多尚未明确的分子机制参与该病。该文拟就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组印迹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印迹现象的发现Hungtington舞蹈病是一种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0岁,但发病年龄差异甚大,最小在4岁,最大在65岁。多在5~20年内死亡。在对该病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一部分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与他们受累双亲的性别相关。20岁前发病的病例多是从父亲遗传而来,而多数晚发病例则传自他们的母亲且病情较轻。研究表明这种情形并不能从母亲因素,如细胞质遗传、X一连锁和宫内因子找到解释,似乎有关遗传物质在通过父母传递时被印上了“较好”和“较不好”的烙印[1]。另一个例子是15号…  相似文献   

3.
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推测为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链球菌抗体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易感宿主基底神经节上的抗原表位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引起抗神经元抗体介导的运动和行为异常.该病发病突然,常伴强迫症或抽动障碍,治疗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该文主要讨论该病的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胱氨酸贮积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溶酶体膜转运缺陷,使胱氨酸沉积于体内各器官。近年来对该病的遗传、特异性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胱氨酸贮积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进行综述,并介绍基因定位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高I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以顽固湿疹样皮疹、反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肺部脓肿,并伴有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为特征。本病可分为2型,Ⅰ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STAT3基因突变所致;Ⅱ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TYK-2或DOCK8基因突变所致。两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文章综述高IgE综合征遗传特点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胱氨酸贮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溶酶体膜转运缺陷,使胱氨酸沉积于体内各器官。近年来对该病的遗传、特异性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胱氨酸贮积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进行综述,并介绍基因定位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肝功能异常及高氨基酸血症,确诊依赖基因分析。Citrin蛋白缺乏是中国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对该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文章综述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进展等。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发育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s and urinary tracts, CAKUT)是一组以泌尿系统发育缺陷为特征的结构畸形。其中, 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在CAKUT的发生中多见。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导致的, 涉及母体、外界环境、遗传等。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遗传因素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PBX1基因最初是由t(1;19)(q23;p13.3)染色体易位而形成E2A-PBX1融合基因, 导致前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被发现的。PBX1基因突变可以造成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综合征伴或不伴有听力丧失、耳朵异常和发育迟缓。该文对胚胎肾脏的发育过程、PBX1基因的结构功能异常可能造成肾脏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加深对基因在调控肾脏发育作用中的认识, 总结PBX1基因突变的表型和基因型, 推进对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诊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细胞共刺激分子CD54、CD40和B7_1在儿童桥本甲状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HRP)法观察11例儿童桥本甲状腺炎(HT)和11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G)甲状腺组织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CD54、CD40和B7_1的表达,应用Mias99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D54、CD40和B7_1分子在所有HT患儿的甲状腺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NTG的甲状腺组织几乎不着色;其阳性颗粒面积、平均吸光度及积分吸光度值,在HT组明显高于NTG组(P均<0.01)。结论T细胞共刺激分子CD54、CD40和B7_1的异常表达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关,并可扩大和加重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疾病,临床少见。主要发病机制为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前列腺素系统激活为主,低血压或血压正常为主要临床要点。目前认为与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1]。该病预后较差,合并肾功能改变的预后更差,现报道笔者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并行肾活检和基因检测的Bartter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以骨髓衰竭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免疫介导的造血损伤可能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T细胞作为细胞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均有异常,如CD4+和CD8+ T细胞数量与亚群的变化、T细胞受体表达状态异常等均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再障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状态和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差异也可能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T细胞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之间的作用也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Alagille综合征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lagille 综合征(Alagille syndrome, ALGS)又称为动脉-肝脏发育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该病患者JAG1 基因(1 型ALGS)或者NOTCH2 基因突变(2 型ALGS)导致Notch 信号通路缺陷,从而影响肝脏、心脏、眼睛、脊椎和面部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有慢性胆汁淤积、先天性心脏病、轻微椎体分割异常、特征性面容、角膜后胚胎环,以及肾脏发育不良等.该文从ALGS 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畸形.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及发展,人类对于心脏畸形病因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易感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多个易感基因参与发病的多基因疾病。目前已报道的易感基因有100 多个,相关研究包括易感基因的染色体位点研究、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和易感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已报道的易感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神经细胞粘着分子;离子通道蛋白;支架蛋白;蛋白激酶、受体、载体;信号通路调控蛋白以及昼夜节律相关蛋白。易感基因突变和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了解ASD 的遗传参与的发病机制,可望能给ASD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对ASD 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复杂,众多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其分子发病机制也正在进一步揭示,这些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病的宫内起源机制.现就宫内发育迟缓的分子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40/CD40L信号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CD40/CD40L是免疫应答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它们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探讨CD40/CD40L的表达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2例,对照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达分化抗原CD40及其配体CD40L的百分率,并比较哮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哮喘组B淋巴细胞CD40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5±4.88vs13.89±3.67,P<0.05);哮喘组CD4+T淋巴细胞CD40L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04±3.53vs5.58±3.00,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存在的相关免疫细胞CD40/CD40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免疫失衡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CD)为一种罕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可根据受累部位及临床表现进行多种分类。与成人相比,儿童CD病例相对罕见,仅有少数病例报道。CD的发病多认为与IL-6升高有关,近年来对该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病机制的阐明是治疗的开始,近年众多学者对该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与突破,发现多种细菌、病毒、遗传基因与该病有相关性,辅助性T细胞1/2比例失衡、补体、黏附分子、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氧分子、血管内皮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EB病毒(EBV)感染患儿,其中CAEBV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各15例;另选择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反转录-PCR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CD40mRNA和CD40L mRNA的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CAEBV组PBMC CD40 mRNA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及I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PBMC CD.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CAEBV组外周血CD3+、CD8+、CD19+CD.+、CD16+56+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4+、CD4+/CD8+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I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外周血CD3+、CD8+、CD19+CD23+、CD16+56+明显升高,CD4+、CD4 +/CD8+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异常表达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参与CAEBV的发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是CAEBV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CMT虽发病率低,但较其他两种遗传方式表型严重,且发病年龄较早,到目前为止已定位9型,其中6型的疾病基因已被克隆。本文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CMT各型主要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