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肝母细胞瘤8例,其中5例经B超,CT或MRI等检查临床诊断为ⅢA期肝母细胞瘤,无法Ⅰ期手术完整切除,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疗程后均能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存活最长已2年,平均存活时间11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2.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小儿较为少见的恶性实体瘤,Miller统计全美国1973年~1987年间9308例经病理诊断的小儿恶性肿瘤中,肝脏恶性肿瘤仅占1.9%犤1犦。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小儿外科30年(1959年~1987年)13岁以下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共770例,其中HB38例,约占4.9%犤2犦。由于HB早期临床症状少且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临床上多见的是进展期,高亚报告患儿就诊时Ⅲ、Ⅳ期HB占61.8%犤3犦。早期能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有转移或复发者预后差犤4犦。现就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治作一综述。1诊断肝母细胞瘤好发于5岁…  相似文献   

3.
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4例肝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组织学分型,其中18例作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胎儿型12例,胚胎型7例,间变型3例和上皮间叶混合型2例;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上皮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6例,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分别是11例,9例和7例;  相似文献   

4.
肝母细胞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90%发生于3岁以前,其中60%为1岁以下婴儿,近年来对晚期患儿进行综合治疗,明显提高了生存率。现将近年来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概述:肝脏肿瘤在新生儿中非常罕见,综合不同类型的良恶性肝脏肿瘤性病变,发生在此时期的仅约5%左右,恶性肿瘤以肝母细胞瘤最常见,良性肿瘤以血管内皮瘤和血管瘤较为多见。虽然肝母细胞瘤在小婴儿中最为常见,但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的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仍在10%以下。新生儿期肝母细胞瘤一旦延误诊治,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肝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肝脏肿瘤在新生儿中非常罕见,综合不同类型的良恶性肝脏肿瘤性病变,发生在此时期的仅约5%左右,恶性肿瘤以肝母细胞瘤最常见,良性肿瘤以血管内皮瘤和血管瘤较为多见。虽然肝母细胞瘤在小婴儿中最为常见,但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的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仍在10%以下。新生儿期肝母细胞瘤一旦延误诊治,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小儿“不能切除”的肝母细胞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5例“不能切除”的肝母细胞瘤应用以顺铂为主的强效化疗后,肿瘤缩小,成功地施行了二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生存5-30个月,提示化疗有效,但不同组织类型其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阻断肝门肝切除在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肝脏肿瘤主要以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肝错构瘤多见。肝叶切除目前仍是肝脏原发和继发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治疗手段。常规阻断肝门会造成肝脏缺血、回心血量下降,影响肝脏功能恢复和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阻断肝门规则性肝切除技术治疗小儿肝脏肿瘤37例,手术肿瘤完整切除率100%,手术期间的死亡率为零,术后无肝功能衰竭,现总结探讨不阻断肝门肝切除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婴幼儿肝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后者多于3岁以前发病,系胚胎性恶性实体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及辅助化疗,总生存率可达70%以上。因为婴幼儿生理、病理特点有别于年长儿,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很高,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复发肝母细胞瘤依然是治疗的难点.本文介绍了肝母细胞瘤复发时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率、肿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重点介绍复发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不同复发部位的肿瘤再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述了这些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或实验室研究进展,并分别比较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的术前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性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对8例经检查诊断为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行TACE的治疗结果。结果8例患儿TACE后均有不同程度呕吐、发热、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有骨髓抑制,无心、肾功能损害。有6例复查B超检查,肿瘤体积较前均有明显缩小,缩小比例为22.5%~57.5%;5例手术完整切除,均已无瘤存活1~4年,3例复诊检查发现有肺转移或多发转移,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后死亡。结论TACE具有化疗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化疗效果好的优点,可作为一种术前治疗方法应用于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2006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3例患儿中随访3年以上的30例晚期HB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1)POG/CCG临床分期:III期12例,完全缓解(CR)10例(83%);IV期18例,CR 8例(44%),两组CR率无显著差异(P=0.08);(2)血清AFP:30例患儿中28例明显升高,占93%;(3)术前化疗:提高了69%的肿瘤完全切除率;(4)疗效与预后:30例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58%。胎儿型、POG/CCG III期和肿瘤完全切除患儿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儿童晚期HB经综合治疗预后尚可。胎儿型预后较好,但肿瘤未完全切除,POG/CCG IV期及伴有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患儿预后仍较差,应尽可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时期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Tumor,BWT)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BWT存活率提高的原因。方法 将我院1960年~2003年收治的16例BWT以1991年为界分为两组,通过对术前、术后化疗的方法及手术方法改进的比较,分析BWT生存率提高的原因。结果 1960~1991年6例患者,1例存活,生存率16.7%,1992年~2003年10例患者5例存活,生存率50.0%。结论 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加强术前、术后化疗,可提高BWT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晚期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探讨晚期HB的临床疗效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经病理确诊及分期明确的晚期HB患儿(男29例,女11例;发病年龄3个月~11岁6个月,中位年龄1.9岁)的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肝母细胞瘤国际分期分为Ⅲ期15例,Ⅳ期25例,采用多科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至201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 ~ 67个月),失访1例,余39例患儿获随访,死亡12例(其中1例为进展期放弃治疗死亡,1例化疗中合并脏器衰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共27例(其中1例为进展期放弃治疗至随访日仍存活),总生存率为69.2%(27/39例).结论 晚期HB儿童一旦伴有远处组织器官转移预后较差,但综合治疗仍可延长患儿生存期及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6.
术前介入在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适应证。方法:对估计不能切除的肿瘤施以碘油化疗药物栓塞,然后再外科手术,9例中有7例施行了肝叶切除,右三叶3例,右半肝2例,左半肝2例。结果:介入后,小儿副反应轻,肿瘤体积缩小,6例AFP值下降,未施手术1例介入后肺转移死亡,探查术1例后改肝移植术后死亡,肝叶切除7例中,死亡5例(3例复发,1例脑转移,1例肝功能衰竭)存活2例健在。结论:介治疗可以使某些不能Ⅰ期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但要掌握适应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母细胞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90%发生3岁以下,其中60%为1岁以下婴儿。男性多于女性。肿瘤结节多为单发(83%),局限于右叶占58%,左叶占15%,其余27%累及左右两叶,近10年来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研究进展较快,与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相比,肝母细胞瘤稍为逊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精准肝切除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探讨肝母细胞瘤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精准肝切除组)。回顾性收集患儿肿瘤分期、危险度分级、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体积大小、术前化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术后并发症、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远期生存状况等指标,并与同期收治的行标准肝叶切除手术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为标准肝叶切除组)进行对比,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34例患儿,其中88例行精准肝切除术(65.7%),46例行标准肝叶切除术(34.3%)。对比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发现精准肝切除组术中失血量、ALT及AST水平低于标准肝叶切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少于标准肝叶切除组。远期预后方面,两组2年无事件生存(events free survival,EFS)率和2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RETEXT分期(pretreatment extension stage)进行分层后发现,精准肝切除组中PRETEXTⅢ期患儿的2年OS率高于标准肝叶切除组。结论对于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个体化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可以达到完整去除肿瘤病灶、减轻手术打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肝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生长迅速、原发瘤巨大的特点,就诊时往往已是进展期[1]。2009-11鞍山市中心医院外科收治1例腹腔巨大肿物的患儿,对其实施了肿瘤切除及肝左  相似文献   

20.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肝脏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但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现对我院1986年3月~1995年8月确诊的12例肝母细胞瘤。就其临床、CT及病理表现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