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将114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对照组使用面罩雾化,观察两组使用7 d后的体温、痰量、痰细菌培养情况、因氧源缺失造成病人缺氧的次数以及胸部X线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缺氧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雾化装置的使用能提高气管插管病人雾化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病人的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敷天突穴对妇科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咽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贴敷天突穴,并给予间断穴位按摩。记录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咽痛发生情况及咽痛的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3天咽痛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咽痛BCS评分上升明显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贴敷天突穴能缓解妇科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咽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EBN)减少并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方法]将63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分成循证护理组和非循证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根据循证护理理念,同病人需求相结合,找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减少病人的痛苦,非循证护理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结果]两组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前积极口咽部护理在抑制术后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100例住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病人按术前是否进行口腔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常规吸痰,进行痰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口咽部护理明显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量,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率为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口咽部护理能有效去除细菌定植,减少后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口咽部护理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是首要工作,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袁静  曹付梅  丁洁 《全科护理》2013,11(19):1774-1775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早期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术后第1天行超声雾化吸入和常规叩背排痰。观察两组病人雾化吸入效果。[结果]观察病人发生咽喉部不适、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咳嗽咳痰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病人早期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的治疗方法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和叩背排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胆囊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17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按照术后是否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分为对照组166例和观察组1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雾化吸入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3例(7.83%),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1.32%),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有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早期雾化吸入的最佳起始时间.方法 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全麻清醒6~10 h和12~24 h第1次雾化吸入,以后2次/d连续5d给予雾化吸入,每天观察患者肺部湿啰音及咳嗽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开始给予雾化吸入后对预防肺部感染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雾化吸入对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脑出血术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出血开术后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病人使用氧气雾化吸入,B组病人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病人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早期行氧气雾化吸入预防咽喉炎的效果。方法将39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遵医嘱于全麻气管插管术后2~4d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于全麻气管插管术后6h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咽喉炎21例,发生率10.5%;对照组发生咽喉炎160例,发生率84.2%。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行氧气雾化吸入可预防和减少咽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氨溴索雾化吸入防治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防治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痰效果显著,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提前,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可有效防治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胡阳元  罗萍 《全科护理》2013,(30):2785-2786
[目的]探讨适用于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病人理想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间.[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4组,A组术后采用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B组、C组、D组分别以持续6 h、持续12 h、持续24 h采用改良滴注式面罩氧气雾化吸入,3 d后评价效果.[结果]B组、C组、D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A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0.01),但B组、C组、D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各观察指标优于A组(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呼吸频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病人每日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间达6 h以上,能有效帮助排痰,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徐雪影  李振中 《护理研究》2010,(5):1171-117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将114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对照组使用面罩雾化,观察两组使用7d后的体温、痰量、痰细菌培养情况、因氧源缺失造成病人缺氧的次数以及胸部X线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缺氧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雾化装置的使用能提高气管插管病人雾化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病人的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开胸术后病人雾化吸入开始时间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病人雾化吸入开始时间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既有利于病人呼吸道功能恢复又舒适的最佳雾化开始时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09年3月-5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并行开胸手术术后病人61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B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C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12 h~18 h给予第一次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治疗,每日3次,每次15 min~20 min,饭前或饭后30 min进行,两次时间间隔4 h~6 h.连续雾化3 d.记录3组病人术日至术后3 d的咳嗽、咳痰、咳痰难易度、痰液性状及口咽舒适度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1 d咳痰难易度、术后1 d痰液性状、术后2 d痰液性状、术日的口咽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清醒后及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均能更早地稀释痰液,提高病人排痰效果,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口咽无明显不适,平均拔管时间早于全身麻醉清醒组,因此推荐全身麻醉清醒后4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4.
张慧  黄焜  宗志勇  尹维佳  蒲丹  刘明 《华西医学》2012,(12):1910-1913
对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文献进行回顾,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方面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控制措施。分析显示,高龄、长期吸烟史、麻醉时间与导管留置时间、术前呼吸道护理、术后镇痛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均可影响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需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术前戒烟、缩短麻醉时间、术前雾化吸入、插管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均可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的方法.[方法]将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气囊按1次放气,实验组分3次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放气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放气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放气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呛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麻醉机内部回路消毒,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3年-2008年全身麻醉术中使用麻醉机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使用ZJ-XD-Ⅰ型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回路消毒机消毒的麻醉机和未进行内部回路消毒的麻醉机,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细菌学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率为4.27%,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14.76%(P<0.01).[结论]使用ZJ-XD-Ⅰ型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消毒机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全身麻醉拔管后二次气管插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 2007年1 月-2009年12 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拔管后再次插管病例的原因及其处理过程.[结果]PACU 收治的15 256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中17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造成二次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上呼吸道梗阻、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低体温、延迟性呼吸抑制.[结论]预防是减少全身麻醉拔管后二次气管插管的关键.拔管期间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全面考虑病人病情,拔管前备好急救物品,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病人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并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拔管指证个体化,有效地减少二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护理方案防治全身麻醉插管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喉部不适的效果。[方法]将132例住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术后口腔护理,拔除插管后予银嗬漱口液口腔护理每天2次,观察组麻醉清醒后拔除插管后除常规口腔护理外立即喉宁雾化剂雾化每天2次。记录术后24h、48h、72h病人吞咽疼痛、喉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72h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7%(P0.05)。[结论]早期中药雾化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病人喉部并发症,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咽部不适的效果.[方法]将361例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1例).术后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8 h实施氧气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48.06%).[结论]氧气雾化吸入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咽部不适,特别是术前有呼吸系统疾病及手术时间超过3 h者.  相似文献   

20.
全麻手术后期使用芬太尼对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使用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98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98)和芬太尼组(F组,n=489).对照组按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芬太尼组在手术结束前1h提前关闭吸入全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病人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病人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及拔管时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差异无显著性.F组病人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于手术结束前提前关闭吸入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明显减少病人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病人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病人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