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18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1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6例和高分辨率MRI扫描。结果 CT扫描显示12例(20耳)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4.2mm,MR扫描显示6例(12耳)扩大的内淋巴囊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4.8mm。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或高分辨率MRI能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均行颞骨轴位扫描,具体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在CT图像上,24例患者共47耳,23例双侧及1例单侧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均大于1.5mm。结论:CT能准确地诊断前庭导水管扩大。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外中内耳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T)、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外中内耳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我院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16例外中耳畸形及18例内耳畸形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并行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的MPR及VR重建,畸形的面神经管行曲面重建。结果:16例外中耳畸形为外耳道先天闭锁或狭窄,鼓室及乳突窦不同程度变小,听小骨发育畸形,面神经管畸形。18例内耳畸形中有12例为前庭导水管扩大;6例耳蜗、前庭或半规管不同程度畸形,其中3例同时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结论:VR可清晰显示听小骨及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的形态及畸形程度;MPR可对外耳道骨性闭锁板的厚度、鼓室及乳突窦的狭窄程度,听小骨与鼓室壁的关系,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及扩大的形态给出较明确的回答;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对面神经管的畸形情况显示清晰。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使外中内耳畸形的诊断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前庭导水管扩大和听力损失的关系,并获得颞骨冠状位螺旋CT(SCT)扫描测量诊断前庭导水管扩大(LVA)的限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LVA患者的颞骨SCT扫描资料,在横断位和冠状位上测量LVA患者和正常人的前庭导水管中点直径和外口宽度。两次的听力测试用以评估LVA患者听力演变。结果:LVA患者前庭导水管横断位平均中点直径为(2.4±0.93) mm,平均外口宽度为(6.21±1.4) mm,冠状位平均中点直径为(5.48±1.76) mm,平均外口宽度为(6.87±1.61) mm。冠状位诊断导水管扩大限值,中点直径为2.5 mm或外口宽度为4.25 mm。患者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次听力阈值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显示64.3%的患者听力损失维持在轻度和中度水平,仅有2例患者听力改善,5例听力下降。骨传导阈值和前庭导水管的直径之间无相关性,空气传导低频时听力阈值和前庭导水管直径相关性强。结论:空气传导听力损耗是LVA患者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冠状位SCT扫描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来评估LVA,尤其是在横断位扫描诊断依据不足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对26例小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小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或者低频下降的混合性聋,CT示:半规管总脚到前庭水管外口1/2处直径〉1.5mm。结论:小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内耳畸形的听力障碍性疾病,其诊断的标准是CT及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及其超高分辨率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49例(共计861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颞骨超高分辨率CT表现,计算内耳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内耳畸形249耳,发生率为28.92%(249/861)。耳蜗畸形163耳(163/861,18.93%),其中蜗轴发育不良107耳(107/861,12.43%);前庭畸形136耳(136/861,15.80%),其中前庭扩大131耳(131/861,15.21%);半规管畸形153耳(153/861,17.77%);前庭导水管扩大165耳(165/861,19.16%);内听道狭窄43耳(43/861,4.99%)。内耳单一结构畸形52耳(52/861,6.04%);内耳多结构合并畸形197耳(197/861,22.88%),其中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合并畸形69耳(69/861,8.01%)。结论 前庭导水管扩大、蜗轴发育不良、前庭扩大和内听道狭窄为较常见的内耳畸形;内耳多个结构同时合并畸形较单一结构畸形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中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60例SNHL患儿中因听力障碍(109例)、外耳畸形(3例)、面部异常(13例)来就诊的125例(225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87.2%)患儿因听力障碍就诊,母亲妊娠早期有感冒史52例(41.6%)。166耳(73.8%)极重度耳聋,累及双侧100例(80%)。颞骨高分辨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其中同时合并外耳及中耳畸形3耳,合并中耳畸形13耳。Michel畸形2例(4耳),耳蜗不发育1例(1耳),共同腔畸形10例(14耳),不完全分隔-I型2例(2耳),耳蜗前庭发育不良2例(2耳),不完全分隔-II型(Mondini畸形)19例(29耳)。累及前庭导水管扩大91例(170耳)(75.6%),半规管畸形30例(46耳)(20.6%),内听道畸形35例(49耳)(21.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儿童SNHL中最常见的内耳影像学异常。患儿多为双侧重度听力损失或全聋。对于先天性内耳畸形的患儿行高分辨率CT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与MRI对先天性耳聋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接收的先天性耳聋儿童共1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与MRI检查,后传输原始数据至配套工作站中,采取MRP、MIP与VR开展重建,对两种检查一致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T在检查耳部的骨性结构方面有一定优势,而MRI在检查耳部神经方面有一定优势。两类检查方式在乳突炎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耳蜗半规管畸形、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检出方面一致性良好(Kappa>0.75),在半规管狭窄检出方面一致性中等(Kappa=0.492)。结论:CT及MRI在先天性耳聋儿童的诊断中均有一定优势,能优势互补,在临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的听力学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因听力障碍(108例)、外耳畸形(3例)、面部异常(13例)来就诊的共124例(223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8例(87.1%)患儿因听力障碍就诊,母亲妊娠过程中早期有感冒史52例(42%).194耳(87.0%)极重度耳聋,累及双侧99例(79.8%).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显示Michel畸形2例(4耳),共同腔畸形10例(15耳),不完全分隔-Ⅰ型2例(2耳),耳蜗前庭发育不良2例(2耳),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畸形)19例(29耳).累及前庭导水管扩大91例(170耳)(75.9%),半规管畸形30例(46耳)(20.6%),内听道畸形35例(49耳)(21.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中最常见的内耳影像学异常.患儿多为双侧重度听力损失或全聋.对于先天性内耳畸形的患儿行高分辨率CT检查非常重要.对内耳畸形诊断和分类,对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的颞骨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拟诊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本组患儿均行CTMRI颞骨部位扫描,分析内耳畸形患儿的颞骨影像学表现。结果 内耳发育正常25例,占18.52%;内耳发育畸形110例,占81.48%。双侧耳聋113例中内耳畸形98例,占86.73%;单侧耳聋22例中内耳畸形12例,占54.55%。MRI检查结果内耳畸形208耳,其中前庭导水管扩大占比最高(22.12%),其次为前庭蜗神经畸形(18.27%)、内听道狭窄(12.5%)。CT检查结果前庭蜗神经畸形未见异常,前庭导水管扩大较MRI检查少2例,其余内耳畸形种类与MRI一致。结论 MRI扫描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内耳畸形中以前庭导水管扩大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