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社会特殊群体提供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1990年12月,以国家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设施”。1996年,国家又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包含了有关无障碍设施的内容。1988年9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相似文献   

2.
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心,对残疾人工作和老龄工作的重视。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建设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文明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有关部门要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把无障碍设施规划好、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第13届残奥会已经顺利落下帷幕,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残奥会定点医院,为来自各国的首脑、官员、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恰当的帮助,完美的完成了残奥医疗保健任务。我院奥运病房的护理工作人员回顾、总结了顺利完成此次医疗保健任务的体会和经验,即树立现代社会的新残疾人观、透彻理解无障碍理念,掌握各种助残礼仪、技能、技巧,为残疾人患者提供全面、完整的无障碍服务,包括:人文环境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沟通无障碍。现与护理同仁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丧失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已达940万,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口约有2700万.各类残疾人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大量存在,他们在居家环境中的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无法自理,这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无障碍环境交互系统是一种供残疾人使用的电子机械辅助装置,它能使残疾人对居室环境中的各种护理或电器设备进行控制,达到或接近正常人控制环境设备的能力,如利用机械开关、头操纵杆、吹/吸气、嘴叼棒、眨眼、语音[1],以及一些生理电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例如喝水进食、开关电灯、打电话、看电视、开关门、拉窗帘、操作轮椅、紧急呼叫、操作计算机等.因此,研制助老助残的无障碍居家环境交互设备,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不同程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其提供一个方便的居家生活环境,对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深圳市现有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辅助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2022年10月19日至2023年2月17日,运用无障碍体育场馆建设的标准,对深圳8个区级公共体育场馆无障碍建设和服务以及辅助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结果 所有体育场馆均建设缘石坡道、无障碍公共厕所,87.5%(7/8)建设盲道,62.5%(5/8)建设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轮椅席位,37.5%(3/8)建设无障碍通道,12.5%(1/8)建设扶手,75%(6/8)建设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25%(2/8)应用辅助技术。结论 本研究对深圳市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和辅助技术的可及性进行评估,即进入体育场馆、进入体育场馆内部、身体活动期间对各类无障碍环境及其辅助技术的使用和体验情况。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缘石坡道和无障碍公共厕所建设场馆数量最多,扶手建设场馆数量最少,辅助技术应用情况最差。  相似文献   

6.
朱图陵  范佳进  张翔 《中国康复》2013,28(6):471-473
我国是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提出辅助器具的,只是尚未得到推广.直到1996年等同采用1992年国际标准ISO 9999的国家标准CB/T 16432《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发布后,辅助器具的称谓才得以广泛应用并定义为:“由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降低残疾的任何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可见,辅助器具的属性是残疾人,而且可以是“任何”产品,只要能帮助残疾人克服障碍,目前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都简称辅具,香港地区称复康用具.关键词:辅助器具;无障碍环境;残疾观分类号:R49;R496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深入研究人们对残疾人照顾的质量,也没有出现对残疾人照顾质量的评价量表.本试验使用核心讨论组探讨中国残疾人照顾质量的构成领域和方面.方法:试验于2006-12/2007-01在本单位完成.选择包括残疾人、残疾人的照顾者或家属以及医护专业人员共39人组成7个核心讨论组,分别是智力残疾组(n=6)、肢体残疾组(n=6)、帕金森病组(n=3)、听力残疾组(n=6)、视力残疾组(n=6)、家属或照顾者组(n=5)、专业人员组(包括医生护士等)(n=7).残疾人的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经指定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残疾人.③广州户口.排除标准:有严重的认知障碍、交流问题、抑郁、痴呆者以及不愿意参加讨论的残疾人.使用半结构化的形式开展核心讨论,进行书面记录和录音,并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受试者39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残疾人的照顾质量主要包含17个方面,组成6个领域.6个领域分别为:生理领域,包含能力、残疾程度等方面:心理领域,包含精神状况等方面;社会关系领域,包含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方面;环境领域,包含居住环境、无障碍设施/辅助器械、卫生和社会服务的可及性及其质量、经济状况、娱乐休闲、交通6个方面;社会参与领域,包含就业、教育、尊重与接纳、歧视和嘲笑等方面:政策与社会机构领域.结论:①残疾人照顾质量的17个构成方面跟普通人生存质量的构成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残疾人还重视卫生和社会服务的可及性及其质量、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国家政策等方面.②核心讨论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研究残疾人的照顾质量,有助于构建评估残疾人照顾质量量表的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上海市道路交通人行道无障碍建设状况。方法 2019年7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46条道路交通人行道,基于《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和《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研制评价工具,对人行道进行客观查检与主观体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人行道各评价维度及评价内容达标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维度客观权重,构建人行道综合障碍得分模型,比较上海市不同区域人行道综合障碍得分。2019年9月至11月,对11例功能障碍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功能障碍者对人行道障碍的主观评价。结果 人行道无障碍建设总体达标率为4.35%。人行道无障碍评价内容中,93.5%人行道具有缘石坡道,91.3%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存在高差,26.1%人行道未铺设盲道,71.7%盲道被电线杆等阻隔,84.8%盲道被障碍物占道。人行道无障碍评价维度中,提示盲道客观权重最大。中心城区人行道障碍程度(高障碍36.7%、中障碍20.0%)高于主城片区(高、中障碍均为6.3%)(P < 0.05)。主观评价显示,人行道使用体验中障碍较多,人行道无障碍设施使用意愿较低。结论 上海市大多数人行道未达到人行道《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标准。人行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等需求较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之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人辅助器具是指由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降低残疾的任何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辅助器具的使用者有残疾人、老年人及活动受限者。按其使用环境划分为生活用、移乘用、通讯用、教育用、就业用、文体用、公共建筑用等方面。辅助器具在残疾人全面康复中,作为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和必要手段,是解决其生存障碍和个人医疗及进行功能代偿的辅助性器具,如听觉障碍需配助听器、视觉障碍需配助视器、肢体缺失需配假肢、肢体畸形需配矫形器、活动受限需配轮椅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乐晓平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4):113-114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残疾人照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对5个社区残疾人服务机构399名残疾人进行照顾质量量表和人口学问卷调查。结果残疾人照顾质量量表评分平均(38.11±6.24),其中照顾的给予、照顾的环境和照顾信息的获得评分达到该维度总分70%以上。不同年龄、居住地区、职业、医疗保障、家庭月支出、家庭月伙食消费水平残疾人,照顾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4.48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6,P0.01)与医疗保障情况(β=-0.850,P0.001)是照顾质量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湖北省残疾人从服务机构接受的照顾质量较高。应加强对残疾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视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方法研究样本为2018年度241865名视力残疾人省级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实名制数据,统计分析视力残疾人康复需求特征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50882人报告康复需求(21.0%),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56.5%、药物29.0%、护理24.6%、功能训练15.5%和手术4.2%。共有43492人报告获得康复服务(18.0%),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55.0%、药物21.6%、护理20.8%、功能训练20.7%和手术2.3%。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残疾等级对视力残疾人报告康复需求和接受康复服务均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视力残疾人报告康复需求主要集中于视力辅助器具、药物和护理三个方面。获得的康复服务与其报告的康复需求结构一致。为视力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环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服务,需要采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提升视力残疾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提升其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卫生部等国务院十部委在1999年7月发表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定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要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听障者在门诊或病房就医时对医护-患沟通内容的需求,为编制临床沟通手语教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共访谈了6名符合要求的昕障者,每位访谈持续20~40 min,访谈全程录像录音,由专人进行转录,对转录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听障者的就医沟通需求可归结为3个主题:需要手语翻译、需要信息和知识及需要社会心理及情感支持.需要手语翻译是指需要懂手语的人协助就医和需要医护人员能用浅显易懂的日常用语代替专业术语,而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包括病情、药物治疗和自护活动3方面. 结论 听障者就医时存在明显的医护-患沟通障碍,临床急需懂得基本手语的医护人员,促进无障碍就医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立与健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与需求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重庆市17家医养结合机构2653名老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率为74.44%、需求率为83.79%、满意率为29.42%。矫形器和假肢类辅助器具使用率与需求率最高,就业和职业培训辅助器具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残疾人证情况、慢性病数量、肢体功能障碍、视觉功能障碍、听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是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人数多、需求高、影响因素复杂且满意度低,应推进各部门辅助器具服务网络资源整合,推动职业化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辅助器具知识宣传与普及落地化,加大辅助器具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基本健康行为的实施现状,为改善老年人健康行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广州市4个城区老年活动中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42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基本健康行为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9份.结果 老年人实施(6.1±1.5)项基本健康行为,女性实施基本健康行为较男性好,小学程度的老年人实施的项目数较其他受教育程度者少.老年人实施基本健康行为数与家庭内帮助和家庭外帮助存在弱正相关(r分别为0.111和0.243).结论 广州城区老年人实施基本健康行为属中等水平,应加强对男性、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的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应强调合理饮食、运动安全及保持适量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根据一九七九年26个省的抽样调查推算,全国有肢体残缺者350万人;估计各类残疾人员在2,000万人以上。由于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生理缺陷,他们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理生活和参加一定劳动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社会也应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因此,研制和生产能帮助肢体残缺者自理生活的、穿戴方便的、性能可靠的假手,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福利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医疗服务需求。方法:于2022年1月7日—2022年2月22日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河南省20个农村中调查350例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量表和主要照顾者医疗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总标准分为(13.14±8.87)分;主要照顾者压力种类、性别及失能老年人性别是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主要照顾者对社会支持服务、知识/技能指导服务和护理专业服务需求度较高。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照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重点根据照顾者压力种类开展对策研究,满足主要照顾者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关注农村失能老年人居家照顾者照顾方式新趋势,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现状,探讨其对老年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养老机构照护者200人,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对老年人态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152.12±19.74)分,高于中等水平且偏积极。影响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聘任方式、工作职位、工作年限、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喜爱程度、有无护士资格证、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结论加强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营改革的同时,还应重视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促进养老服务队伍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