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患儿 ,男 ,5岁。先天性右侧斜颈 ,在氯胺酮分离麻醉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术者在处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根部时不慎将锁骨下静脉撕裂 ,按压可止血 ,放手 ,锁骨上三角窝内立刻涌满血液 ,反复多次仍无法探明出血部位之所在 ,根据出血的颜色和出血无喷射的特点 ,考虑静脉出血的可能性很大 ,遂在右上肢上端应用止血带 ,充气 33 33kPa ,锁骨上窝处出血见停止 ,看到锁骨下静脉有一 0 35cm× 0 4cm×0 5cm之三角形裂口 ,行小针细线缝合 ,松止血带 ,观察不再出血后手术继续进行 ,手术结束患儿安返病房。术后 3个月及半年后追访右上肢血运正常…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三年前偶然发现颈侧区一蚕豆大小肿块,无不适。近半年肿块增长迅速,已有鸡卵大小,故来我院求治。查体:甲状腺无肿大,右侧颈部枕三角区肿物6cm×5cm×4cm大小,质硬。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差。术中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后内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 ,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颈部的神经鞘瘤 ,一般发生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较多 ,发生于臂丛神经者罕见。若误诊或手术处理不当常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998~ 2 0 0 1年我院收治颈部臂丛神经鞘瘤2例 ,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5岁。因左下颈部缓慢增大的肿块半年余 ,近月阵发性左上肢抖动入院。检查 :左下颈部 ,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下 1/3胸锁骨头间扪及约 3cm× 3cm大小肿块 ,光滑 ,可推动 ,无触痛。术前MRI示C5神经鞘瘤。左胸锁乳突肌之锁骨头前 ,距锁骨上方 4cm处发现一 2 .8cm× 3.0cm大小肿瘤 …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35岁 ,因“发现胸骨前无痛性肿块增大 1年半”于 2 0 0 4年 1月 1 3日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一般情况好 ,胸骨柄部位 5cm× 7cm巨大肿块 ,无红肿 ,质硬 ,无压痛 ,固定。肿块上达胸骨切迹偏右 ,下达第三前肋水平 ,两侧达胸肋关节 ,右侧超过胸锁关节。胸片示前胸壁见有 5cm× 6cm密度增高影。CT示胸骨柄恶性肿瘤累及右侧锁骨头及前胸壁和上纵隔。诊断为胸骨肿瘤。于 2 0 0 4年 2月 5日在全麻下行胸骨柄肿瘤切除术 ,自体髂骨植骨胸骨成形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骨柄 ,7cm× 5cm× 4cm ,两侧达胸肋关节 (右侧略超出 ) ,上方达胸骨…  相似文献   

5.
自 1997年以来 ,我们为 12 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于胸锁乳突肌三角区行右颈内静脉穿刺 ,成功率达97% ,且无任何并发症。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心内直视术患者 12 6例 ,年龄 8~ 52岁。均采用全麻下气管内插管。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2mg/kg加东莨菪碱 0 .3mg、吗啡 0 .2mg/kg ,常规诱导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 操作步骤病人仰卧于可调体位的操作台上 ,提供充分照明。保持病人头部近中立位 (右转 4 0°) ,肩下垫一薄枕 ,取头低 15°~ 2 0° ;操作者立于病人头顶部 ,用左手大拇指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锁骨上缘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颈内静脉通路。方法 :1 999年 4月前 ,我们采用颈内静脉中路置管 2 1 4例 ,患者仰卧位 ,肩下垫一小枕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肉缘 ,喉结水平扪及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 0 .5 cm处进针 ,对准同侧乳房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成功后置入 Quinton1 1 .5 Fr× 1 9.5 cm双腔导管 ;此后采用颈内静脉下路置管 32例 ,患者取枕仰卧位(心衰者取半卧位 1 4例 ,坐位 1例 )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为穿刺点 ,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穿刺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  相似文献   

7.
冯力  李朝阳  吴冬  敖杰  周伟  李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78-18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经路。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1例,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观察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占80%,位于内侧者占20%;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692(±0.023)cm;其中男性颈内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285°(±0.865°)。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保留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颈横动脉、颈横静脉、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副神经、肩胛舌骨肌的颈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包头市肿瘤医院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施行多功能“八保留”颈淋巴结廓清术。结果:术后颈部外形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颈枕部皮肤感觉正常,无面部水肿,颈部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颈横动脉、颈横静脉、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副神经、肩胛舌骨肌的颈淋巴结廓清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常用术式相比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颈内静脉穿刺291例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玉兰 《右江医学》2004,32(4):376-376
我科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4年 2月 ,对 2 91例危重病人、肿瘤手术化疗病人、禁食或不能进食需长期补液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现将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 91例患者中男 171例 ,女 12 0例 ,年龄 17~ 86岁 ,其中癌症手术患者 2 2 0例 ,脑外伤、创伤性休克 36例 ,输液困难者 35例。2 .穿刺部位[1] 及方法 右颈内静脉穿刺部位取胸锁乳突肌中点外侧缘或稍上方 ,也可以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动脉搏动的外侧为穿刺点。穿刺方法 :采用头低肩高仰卧位 ,头转向左侧 ,显露胸锁…  相似文献   

10.
例1,女,63岁。右侧面部隆起状肿块20年,3年前曾在基层医院两次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近3个月来因肿瘤增长迅速、且瘤体中央破溃收治。检查:右面部颞区有2个隆起状肿块为5cm×4cm×4cm和4cm×3cm×3cm,两者基底部相连,中央部表面溃破,溃疡面为2cm×2cm。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施术,将肿瘤整块切除,骨膜未受侵犯予以保留。组织缺损面积为8cm×6cm,采用同侧颈部设计15cm×6cm的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蒂部位于乳突区,沿设计线切开皮瓣远端和侧方,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分离掀起皮瓣,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皮瓣移位至颜面部,一次完成修复;同时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颈部供瓣区缺损。术后第10天拆线,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成活。肿瘤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中度恶性。8个月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局部平整,皮瓣色泽与面部肤色近似,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性 ,30岁 ,因发现右颈部包块 5 +天 ,加重伴呼吸困难 2天 ,于 2 0 0 0年 9月 2 7日入院。入院检查 :右颈前外侧区下份有一大小约 8cm× 6cm× 6cm包块 ,质硬 ,边界不清 ,表面光滑 ,轻压痛 ,不活动 ,气管左偏 ,包块无搏动 ,未闻及血管杂音 ;全身查体无特殊 ;ECG、胸片 (— ) ;术前包块穿刺抽出不凝血 ;右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DSA均示右颈内静脉显影在下颌角平面的中下段 ,考虑为右颈内静脉瘤破裂出血。入院后 9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颈部切开探查术 ,术中见 :在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 1/ 3后外方 ,颈动脉鞘前有一横…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6岁。 4年前发现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外下缘锁骨上一小指头大无痛性包块,约 2.0cm× 1.5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双侧甲状腺内未扪及结节,甲状腺彩色 B超无异常发现。行包块局部切除,见包块呈暗紫色,囊性,内有积液,病理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Ⅰ级 (图 1)。术后 2年,在左胸锁乳突肌外上缘扪及 1.5cm× 1.0cm大小包块,性质同前次,双侧甲状腺内仍未扪及肿块及结节,甲状腺彩色 B超、 CT、 ECT均无异常。遂再次行包块切除,包块性质同前次。术中探查胸锁乳突肌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无异常。病…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59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20 d入院。查体:右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后。B型超声示: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右颈部囊肿性质待查。于门诊手术切除,肿块呈囊实性,大小2.5 cm×1.5 cm×1.0 cm。病理镜下见囊实性结构,囊性区为粉染物,实性区见乳头状结构,为真性分支乳头,细胞核呈毛玻璃状,可见核沟及沙粒体,周围见淋巴细胞包绕。诊断为(右颈部)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转江苏省肿  相似文献   

14.
1 病案举例王某 ,男 ,2 5岁。因左颈部肿物 3年 ,术后 2个月 ,于 2 0 0 2年 7月 2 2日入院。口、耳、鼻、咽喉检查未见异常。左侧颈部检查 ,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可触及 5 0cm× 4 0cm肿物 ,稍触痛 ,边缘较清楚 ,质硬 ,图 1 瘤细胞呈团片状或巢状 ,细胞小、圆形 ,胞质少 ,粉染、癌巢间有纤维间隔 (HE× 10 0 )表面光滑 ,活动差。左锁骨上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 2 0cm× 2 0cm肿物 ,质硬 ,不活动 ,压痛明显。颈部皮肤颜色正常。颈侧有 2处手术切口已愈合。鼻咽及腮腺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 9天在全麻下行左颈部肿瘤扩大切除、淋巴清…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肿物,如拇指大小,无红肿及发热.体检:左侧颈部可触及大小约5.0 cm×3.0 cm×2.0 cm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差,无红肿及压痛,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体温正常.CT平扫见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内侧、腮腺上方见一椭圆形水样密度影,均匀,大小约为5.0 cm×3.0 cm×2.0 cm,壁薄,位于茎突前上方,左颈动、静脉向内受压;MRI显示:囊性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中上水平,略呈上下椭圆形,T1W低信号,T2W明显高信号,均匀,壁薄,冠状位T1W显示左颈部动、静脉主干血管向内后受压,Gd-DTPA增强后见囊壁轻度强化,其内不强化,诊断:左颈鳃裂囊肿.手术及病理:分离胸锁乳突肌,暴露颈部肿物,见一大小约5.0 cm×3.0 cm×2.0 cm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内有淡黄色液体,分离囊肿,周边见少许小淋巴结.病理:鳃裂囊肿,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6.
例1:男性,40岁,因声嘶、消瘦、右颈部包块半年余,当地多次诊断“喉炎”,多种抗生素治疗5月余无效,咽痛加重,影响进食,体重减轻。院外喉镜检查为喉癌,于1995年2月12日转来我院求治。体检:营养较差,体质消瘦,声音嘶哑。右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方见3cm×3cm×4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无波动感。左上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入院后  相似文献   

17.
Kikuchi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4 岁,主因先后锁骨上、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1 个月,反复发热 20 d入院。病程中体温最高达40 6℃。否认既往有结核病史及结核密切接触史。查体:体温38 6℃,脉搏 100/min,血压 100/70 mm Hg,营养中等,醉酒貌,左锁骨上窝可触及大小分别为0 3 cm×0 4 cm、0 4 cm×0 4 cm、0 3 cm×0 6 cm淋巴结3枚,右锁骨上窝可触及融合的淋巴结2枚,分别为2 5 cm×2 8 cm、2 6 cm×3 0 cm大小,右胸锁乳突肌后沿中部可触及2 5 cm×3 0 cm融合的淋巴结1枚,左腋下可触及0 5 cm×0 5 cm淋巴结1枚,均有压痛,活动度尚可,双侧扁桃体Ⅰ度…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3年10月以来采用中位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CVP)100例,配合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解剖与方法应用解剖:颈内静脉从颅底穿出,进入颈血管鞘内。其上段在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的后外侧;中段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所形成三角之顶端,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段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在胸锁关节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再与左头臂静脉汇合,组成上腔静脉,它位于胸骨柄-体关节的右侧,相当于第二肋间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误伤动脉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 是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变化特点.方法 记录139名成年患者右颈部高位(胸锁乳突肌上乳头突起至锁骨中点)、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段与锁骨段的交叉点)、低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靠近锁骨区域)3处位置上的动颈内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静脉夹角及重叠距离.结果 与高位相比,中位和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则显著增大.与中位相比,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也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显著增大.结论 高位处颈内静脉变异较小,临床上用解剖定位法在该处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动脉损伤概率小.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4岁。1985年6月23日因牛角击伤右颈部及胸部3小时后送来院。检查:血压10.7/8.00kPa。右颈部广泛撕裂伤,胸锁乳突肌断裂,颈动脉鞘破裂,显露在伤口的颈内静脉淤血增粗直径约1.5cm,长约8cm。右胸部扪及骨擦音,X片示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