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患者52例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术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g·L-1雷珠单抗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12(6.5±1.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068、0.060±0.029,均较术前提高,2组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5、-3.237,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13.8±27.3)μm、(325.6±1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治疗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2%、2%、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7%、20%、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发生率比较,术后2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21,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对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DR患者(Ⅴ期或Ⅵ期)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和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眼内填充物的使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结果 治疗组术中发生中、重度出血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硅油填充率为40.0%,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40.23±13.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82±1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为0.316±0.101,优于对照组的0.20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并发症,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术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毛花甙丙对乳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0只生后第7天的C57乳鼠经体积分数75% ±1%的氧诱导5d后,分别给予左眼玻璃体内注射0.50μg(10眼)和0.10μg(10眼)毛花甙丙注射液,右眼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做对照,在生后第17天时进行视网膜铺片染色,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双眼间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给予0.05μg和0.10μg毛花甙丙玻璃体内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为(1.09±0.32)mm2和(0.92±0.40)mm2,明显低于对照眼的(1.84±0.59)mm2和(2.03±0.35)mm2(均为P<0.05);0.05μg、0.10μg毛花甙丙注射后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1.40±0.44)mm2 和(1.07±0.40)mm2,明显低于对照眼的(2.00±0.65)mm2和(1.83±0.46)mm2(均为P<0.05)。同时0.10μg毛花甙丙治疗效果优于0.05μg。结论 毛花甙丙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乳鼠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视网膜无灌注区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在兔眼玻璃体内移植500000个同种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后,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射γ干扰素能显著降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第一周,对照组为40%(20眼中8眼),治疗组仅10%(20眼中2眼)(P<0.05)。第四周,对照组100%(20眼中20眼),治疗组降为60%(20眼中12眼)(P<0.01)。实验表明γ干扰素对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玻璃体内注射γ干扰素10~4单位对眼部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aPVR)的手术效果,对39例伴有a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39只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依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将39只眼分为前期手术组(Ⅰ组,19只眼)和后期手术组(Ⅱ组,20只眼),分析不同时期的手术效果。结果:Ⅰ组和Ⅱ组视网膜完全复位分别为4只眼(21.05%)和17只眼(85%,P<0.005);合计复位21只眼(53.85%)。手术失败18只眼中9只眼(50%)为前部增殖松解不足所致。结论:对aPVR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的提高是后期手术组(Ⅱ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在兔眼窗通伤模型上用玻璃体内注射胶体^32P的方法,观察了20μci、10μci胶体^32P对外伤性眼内增殖的抑制作用。28天后20μci组的平均增殖级别为0.79,对照组为2.20(P<0.01)。10μci组为1.69,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同时检查了^32P对眼组织的放射损害。20μci2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24例24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10g?L-1Lucentis0.05mL1次,7d后行局部视网膜光凝。观察联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10,治疗后1个月为0.29±0.2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13眼(54.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联合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85±154)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为(383±173)μm(P<0.01)。联合治疗后1环、2环、3环P1波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射后3眼出现结膜下出血,1眼白内障加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视网膜局部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快速降低CMT,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光凝前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CNV患者100例(100眼),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后行激光光凝,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后行激光光凝。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CNV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同时采用OCT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51.2±10.3)μm、(351.3±10.2)μm,治疗后分别为(150.4±7.8)μm、(252.3±9.6)μm,两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90、49.98,均为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25,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裸眼视力均为0.2±0.1,治疗后分别为1.0±0.3、0.3±0.3;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2.24,均为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3,P<0.05)。结论 CNV患者光凝前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视力恢复显著,有助于视功能及视网膜形态的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黄斑裂孔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华  Leland  Dhurj 《眼科新进展》1998,18(2):74-76
目的:评价转移生长因子(TGFb)、自体血清、或无眼内填充物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成功率。 方法对44例50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后部玻璃体脱离治疗黄斑裂孔。15只眼术中用TGFb,其中包括 3 只眼初次手术失败,20只眼用自体血清,15只眼术中无任何填充物。 结果50只眼中35只眼(70%)黄斑裂孔手术成功,其中 TGFb组 15只眼(100%),自体血清组11只眼(55%),无填充物组 9只眼(60%)手术成功(P<0.05)。 TGFb组术后视力均提高(P<0. 05)。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核硬化 (11只眼, 22%),视网膜脱离(2 只眼,4%),眼压高于 4. 00kPa并持续1wk以上(7 只眼, 14%),自体血清组有 1例术后1wk发生感染性眼内支。 结论TGFb对治疗黄斑裂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18只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自体血浆0.2ml制成的玻璃体渗出模型,随机接受玻璃体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t-pA)或生理盐水,其中10眼玻璃体内注入t-PAl2.5μg,结果6眼的纤维蛋白在6h内清除,另4眼在ld内彻底清除。注入生理盐水的7眼需7d才完全清除。两组从时间上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经裂隙灯、ERG、光镜及电镜检查未见毒性作用。另1只注入100μgt-PA的兔眼虽然6h内见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但眼底镜和光镜下已显示视网膜的毒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维甲酸对实施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维甲酸对视网膜是否有毒性,本实验将26只色兔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20眼、C组6眼,玻璃体内注射PBS,实验组B组20眼、D组6眼,玻璃体内注射15ug/ml维甲酸,A组和B组玻璃体内同时注射2.5×10^5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以检眼镜观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级别;以光镜、电检检查来观察28天时视网膜变化。结果表明: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retinalsurgery,VR术)联合晶体切除/超声粉碎的效果。方法对81例(81只眼)应用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vitreoretinalsurgery,LVR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性成功者64只眼(79.01%),功能性成功者45只眼(55.56%);手术成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成功率42.86%,P<0.01)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成功率58.82%,P<0.025)。结论LVR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显著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是前部PVR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g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的眼位、注视功能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g、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的32例(64眼)患儿,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检查其注视功能、眼位,并散瞳验光。按治疗前眼底有无纤维增殖进行分组,观察两组屈光性弱视发生风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32例64眼中近视眼者29眼(45.3%),近视度数为-0.75~-4.00(-2.03±0.71)DS;远视眼32眼(50.0%),远视度数为+1.00~+4.00(+1.78±0.76)DS;存在或合并散光者28眼(43.8%),散光度数为1.00~6.00(2.39±1.13)DC。所有患儿均为正位眼且中心注视,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75.0%(12/16);无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25.0%(4/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出生体质量<1000g早产儿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表现出中心注视及正位眼,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发生屈光性弱视的风险大于无纤维增殖组。  相似文献   

15.
李蕴随  王莉 《眼科研究》1997,15(3):196-197
目的总结眼内猪囊尾蚴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眼内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囊尾蚴均1次手术完整取出,成功率100%。视网膜下囊尾蚴16眼,巩膜切开法取出10眼,玻璃体切割术取出6眼,术后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各有1眼在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囊尾蚴共32眼,钝针吸取法取出17眼,术后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加重,视力均下降;玻璃体切割术取出15眼,术前8眼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4眼复位(P<0.05),术后无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9眼视力提高(P<0.01)。结论玻璃体内囊尾蚴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明显优于钝针吸取法,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后极部视网膜下囊尾蚴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127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64眼)和对照组(43例,63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观察组同时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同时观察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1)。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术后黄斑水肿,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7.
周琼  肖昂 《眼科新进展》2015,(9):827-831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其中A组造模后第2周右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μL,B组造模后第4周右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μL,a组造模后第2周右眼玻璃体内注射无菌PBS缓冲液1μL,b组造模后第4周右眼玻璃体内注射无菌PBS缓冲液1μL。另10只正常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第6周和第8周分别取各组大鼠右眼视网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查。结果 造模后第6周,A组和B组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分别为(20.73±0.93)个和(19.53±0.96)个,与a组的(10.53±0.88)个和b组的(11.53±0.96)个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且B组Ⅳ型阳性(Ⅳ +型)胶原丝条数量为(6.87±0.96)条,与a组的(14.73±1.00)条和b组的(14.80±0.91)条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第8周,A组和B组神经节细胞数量分别为(19.80±1.01)个、(19.47±0.99)个,与a组的(6.67±0.90)个和b组的(5.80±0.94)个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且B组Ⅳ +型胶原丝条数量为(2.20±0.77)条,与a组的(14.33±0.98)条和b组的(15.67±0.90)条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在第6周时的神经节细胞数量与同时间点的B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在第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在8周观察期内未观察到Ⅳ +型胶原丝条。结论 右眼单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μL,可延缓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组织结构病变的发生发展,且造模后第2周用药的作用效果优于第4周。  相似文献   

18.
张娣  张玲  杨静  廖沁  黄舸  贾蒙岚 《眼科新进展》2015,(12):1170-117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mL(10g·L-1),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者10眼(58.82%),部分成功者7眼(41.18%)。末次随访时7眼(41.18%)矫正视力提高,8眼(47.06%)视力稳定,2眼(11.76%)视力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CEC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32例,对比分析单次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分别为0.72±0.07、0.68±0.16、0.39±0.10、0.15±0.08;黄斑中心厚度(foveacentralisthickness,CMT)分别为(43920±101.16)μm、(321.10±98.20)μm、(257.35±69.85)μm、(267.52±65.37)μm。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治疗后1周相比,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间相比,BCVA、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周: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1眼(65.63%),持续渗漏11眼(34.38%);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8眼(8750%),持续渗漏4眼(1250%);治疗后3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7眼(84.38%),持续渗漏5眼(15.63%),1眼(3.13%)出现渗漏复发。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可以在短期内部分或完全封闭CEC所致的CNV,减轻黄斑水肿、提高BCVA,为CE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患者122例(122眼),根据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体巩膜治疗。观察两组最佳裸眼视力、视网膜复位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的最佳裸眼视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术后1个月治疗组的最佳裸眼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0.34±2.45)%和(15.87±3.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症反应、低眼压、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分别为91.8%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73.8%和90.2%,治疗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能改善患者视力,有利于视网膜的复位,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安全性好,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