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为观察奥美拉唑对颅脑手术病人胃内pH的影响,研究其对颅脑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作者将20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 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奥美拉唑组10 例,术后除常规治疗外予以奥美拉唑40m g 每日1 次静脉推注。所有病人术前4h 开始胃内72h pH监测,并记录有无呕血、黑便、输血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发现颅脑手术病人术中胃内pH 明显升高(P< 0.01),但术后胃内pH 显著下降(P<0.05)。奥美拉唑可阻断术后胃内pH下降,使术后胃内pH 高于术前(P< 0.01),与对照组比,奥美拉唑组术后胃内pH明显升高(P< 0.01)。术后对照组病人呕血2 例、黑便1 例、大便隐血阳性2 例;奥美拉唑组仅1例出现大便隐血阳性。提示颅脑手术病人存在术后胃酸高分泌;奥美拉唑可抑制术后胃酸分泌,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脑-体工作前后光觉的改善作用,为高原抗低氧药物的筛选、改善和提高脑-体功效能力积累借鉴资料;方法:采用暗房夜光表检测法对服用三普红景天组、乙酰唑胺组和安慰剂组,每组8人,于服药前进行运动前、运动后和睡眠剥夺前、睡眠剥夺24h后和运动前、运动后的间适应检测。服药20天后,重复检测上述运动和睡眠剥夺24h前后的暗适应时间,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的对比;结果:红景天组、乙酰唑胺组服药后均较服药前暗应用时间显著缩短(P〈0.01或P〈0.05),对照组服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红景天组与对照组(服安慰剂)服药后暗适应时间显著缩短(P〈0.05);红景天组与乙酰唑胺组服药后比较无较显著性差异(P〉0.05);乙酰唑胺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后,暗适应时间虽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重度脑外伤后胃不同时间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泌酸变化与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伤后30min组、1h组、2h组、4h组、8h组及16h组;采用液压打击脑外伤动物模型装置,制出重度颅脑伤模型,观察各组动物的GMBF、胃液pH值及粘膜损伤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致伤后30min组GMBF明显升高(P<0.01),1h组GMBF明显降低(P<0.01);伤后30min组胃液pH明显降低(P<0.01),随后逐渐增高,伤后16h组胃液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伤1h后,胃粘膜损伤指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结论:大鼠重度脑外伤后,GMBF一过性增高后明显降低,胃液pH明显降低后逐渐升高,胃粘膜损伤指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将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成二组,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7例。用DigitripperMKⅢ型pH记录仪监测患者治疗前胃内24hpH变化。以pH〈1、pH〈2、pH〈3的总时间百分率,在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率,青年组32.4%,中老年组51.9%。24h pH监测DU患者显示,高酸分泌确是DU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在青年DU患者中更显重要。而十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RE患者85例,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下端24h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胃酸反流时,胆红素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067,P〉0.05);胆汁反流时,食管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呈负相关性(r=-0.276,P〈0.01)。可见,单纯监测食管下端pH值能反映是否有胃酸反流,但不能判断是否合并有十二指肠胃食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放射性碘危害与医学防护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了^131、^132I注往后20个月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核的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各剂量组滤泡上皮细胞核截面积、等效直径增大,形态因子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异形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P〈0.01),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数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点。结论表明细胞受  相似文献   

7.
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糖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测定了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及疲劳性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间骨骼肌糖代谢某些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大鼠骨骼肌中糖厚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提高(P<0.05);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变化不大;扶正理气中药对这些训练效果没有影响;疲劳运动后即刻肌糖原含量下降(P<0.05),服药组的肌糖原下降更多,但无显著性;运动后即刻PFK活性增高(P<0.05),恢复3小时该酶活性下降,恢复24小时时已降至安静水平,服药并不改变PFK的变化趋势;MDH活性在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恢复3小时时有所增加,恢复24小时时反而明显下降(P<0.05);服药大鼠该酶活性在运动后即刻明显下降(P<0.05),恢复3小时时明显高于安静值(P<0.05),恢复24小时时仍较安静时高。结果提示:扶正理气中药可能有促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特技飞行对胰岛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胃泌素等激素的影响。20名健康男性飞行员(年龄24~30岁),复杂特技飞行时最大加速度为+6.0Gz,分别在飞行前2h,飞行后即刻、6h及飞行后24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激素。结果发现,飞行后即刻血清胰岛素含量(26.4±3.68μIU/ml)较飞行前(13.1±0.48μIU/ml)有明显升高(P<0.01),飞行后24h胰岛素含量(17.2±1.37μIU/ml)明显下降,与飞行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飞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飞行后即刻6h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96.4±22.0,110.7±28。7pg/ml)与飞行前(35.3±15,0p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飞行后24h血清胃泌素明显下降,与飞行后即刻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飞行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飞行后即刻胰岛素及胃泌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飞行后24h,二者同为上午10时抽取的标本,说明其升高不是正常日节律所致,与饮食亦无明显关系。有研究发现,特技飞行后即刻血液中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胃动素能促进胰岛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87 例患者入ICU 后第1 个24h 内的胃粘膜内pH(pHi)和新型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11 例(12.6% )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死亡。死亡组患者的pHi为7.03±0.27,存活组pHi为7.42±13,两组相比,死亡组pHi显著低于成活组(P< 0.01)。死亡组的SAPSⅡ(45±11.77)则显著高于存活组(19.58±10.3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从SAPSⅡ值计算的病死率,11 例死亡患者中6 例(54.4% )>50% ,而所有11 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 )pHi< 7.32。作者推论,在估计危重病患者个体死亡时,pHi较SAPS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FRD)胃液体、固体排空情况与PH值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15例GERD患分别进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 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液体和固体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进行比较,分析GERD患液体,固体排空率与食管炎及24h pH值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GERD组液体胃排空率在15、3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固体胃排空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揭示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UD、胃液pH,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壁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发现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UI明显下降,胃液pH明显上升,与应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呈明显激活状态,奥美拉唑组可见分泌小管明显扩张,并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提示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均能抑制应激状态下胃酸的分泌,但壁细胞形态改变不同,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胃酸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玉梅  邹晓平  李兆申 《武警医学》2003,14(12):712-715
 目的揭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的变化及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奥美拉唑组,制备水浸-束缚应激(WRS)模型,检测3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应激组UI明显升高(P<0.01),胃液pH值明显下降(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P<0.05),镜下见胃黏膜出血坏死灶呈火山口状,几乎深达黏膜肌层.与应激组相比,奥美拉唑组UI明显下降(P<0.01),胃液pH值明显上升(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下降(P<0.01),镜下仅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无出血及溃疡形成.结论胃酸在应激性溃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其作用与抑制壁细胞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收集Hp阳性的胃增生性息肉飞行员病例46例,按照是否采用了根除Hp治疗分为根除Hp治疗组(根治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和奥美拉唑对照组,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息肉变化和黏膜炎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治组胃黏膜炎症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1,P〈O.01)。根治组随着Hp根除和胃黏膜炎症积分减少,息肉于24个月内消失率达95.8%,对照组24个月内息肉消失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01,P〈O.01)。结论Hp与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有一定关系,其机制与胃粘膜炎症密切相关;根除Hp有利于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和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与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胃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Hp感染性胃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予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p清除情况、胃溃疡与口腔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Hp清除率及胃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8、14.275,P=0.026、0.000)、胃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600,P=0.000)、口腔溃疡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216.500,Z=-3.104,P=0.00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58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观察窦体两部位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程度的变化。结果①胃窦区用药前、用药后4周及3个月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8.3%、60.3%和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体大弯用药后4周和3个月幽门螺杆菌的密度较用药前增加(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使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部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7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洛赛克组44例,每晨服20mg,泰胃美组32例,每晚服800mg,洛赛克组止血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5%和97.9%,泰胃美组则分别为37.5%和75%。洛赛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泰胃美。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6对大鼠胃酸分泌的中枢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IL 6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形成的中枢作用以及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采用侧脑室给药 ,观察溃疡形成情况 ,同时进行胃酸分泌检测。结果显示 ,侧脑室注射IL 6有加重应激性溃疡形成的作用 (P <0 0 1) ,而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IL 6并无此效应 ;中枢IL 6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激活HPA轴产生皮质激素 ,促进胃酸的分泌 (P <0 0 1)。表明IL 6的促溃疡机制主要在中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液pH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以及Hp转阴率和腹胀、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813.500,Z=-2.018,P=0.044);试验组患者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α、IL-8、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52、2.876、8.603、6.891,P=0.00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障碍(SAS)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住院诊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配戴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30例、单纯SAS患者血压正常组30例、无SAS的高血压患者组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前、晨起收缩压、舒张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雷达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以某雷达部队21名男性雷达作业人员为对象,于昼夜不同作业班次(上午班、下午班、小夜班和大夜班)上班前佩带"飞行员飞行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检测工作过程中动态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分析有关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此外,将每一作业班次分为4个时段,比较同一班次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 雷达作业过程中不同班次的平均心率有统计学差异(F=7.287,P<0.01),大夜班的平均心率较上午班、下午班、小夜班均明显降低(P<0.01);大夜班的标化低频功率较上午班、下午班明显降低(P<0.05),而标化高频功率较上午班、下午班显著增加(P<0.05).上午班、下午班和小夜班不同时段的平均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F=5.480、3.150、3.850,P<0.05或P<0.01),而且均呈现随着作业时间延长,平均心率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大夜班中各时段间的平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生物节律的变化对雷达作业人员的心率和有关心率变异性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