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绝经年限、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上段骨密度 ,用 SPS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 Ward′s区骨密度的相关十分显著 ;低体重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重组 ( P<0 .0 1 ) ;影响腰椎、大转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 ,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为绝经年限和体重。说明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 ,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 ,对于体瘦者 ,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BMI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的相关性。结果:BMI与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绝经与否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将患者按绝经状态及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高BM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中均无明显统计差异。按绝经状态和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后激素受体(HR)-患者高血清胆固醇组大肿块的比率减少。结论:BMI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绝经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肿块大小呈负相关。血脂水平及BMI与乳腺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吉林医学》2020,(1)
目的:探究血清性激素水平、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例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3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并计算得出体重指数(BMI)。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孕酮、催乳素、雌二醇、卵泡雌激素以及睾酮水平,并分析血清性激素结果与B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孕酮、催乳素、卵泡雌激素和体重指数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超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稍高于非超重患者,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重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患者,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研究组其他血清性激素水平与BMI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血清中睾酮、雌二醇水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同时BMI高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睾酮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总增重、孕中晚期增重速度的现状及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部分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常产检并分娩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结果 ①孕中晚期增重速度及孕期总增重超出IOM标准组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低于IOM标准组.②孕中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439,P< 0.001)呈正相关.孕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224,P<0.001)呈正相关.结论 孕中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建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加强孕妇孕期营养知识的宣教及孕期体重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孕产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产妇共计267例,分别测量并孕前至早孕12周内、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体重指数变化与新生儿体重有关,体重指数增幅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低体重儿发生率越高,体重指数增幅越大,新生儿体重越重,巨大儿发生率越高;分娩前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有关,体重指数越大,剖宫产几率越大.结论 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9.
孕前体重指数与头位难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77例初产妇、单胎、头先露,孕37-42周,孕妇身高≥1.5m,除外因骨盆狭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手术产及未经试产的择期剖宫产。孕前体重指数(BMI)〉0.24的起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产时宫缩无力发生率、难产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低重组和正常组;产程各期时间及胎方位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孕体重过重是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该院进行产检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以及超标准组,结合孕期体重增幅变成Ⅰ组、Ⅱ组、Ⅲ组。对不同体重指数以及不同孕期体重变化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孕前体重指数超标准组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25%、58.3%、10%、10%、13.3%,均比标准组的3.8%、27.5%、2.5%、1.3%、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BMI>6的产妇,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19.5%、62.3%、9.1%、5.2%、13.0%,明显高于产前4≤△BMI≤6,以及△BMI<4。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合理保持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血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高于正常人群。高胰岛素水平、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高雌激素水平及体质量过大可改变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微环境,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成、转移、抗凋亡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严重度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两组122例儿童,其中哮喘患儿62例,对照组60例,计算体质指数(BMI)值,BMI=体重(kg)/身高(m2)。BMI≥同年龄、同性别的95百分位数或BMI〉30者诊断为肥胖。结果25.8%哮喘组患儿肥胖,而对照组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哮喘严重度与体质指数相关性比较,轻度哮喘肥胖儿为25%,中度哮喘肥胖儿37.5%,重度哮喘肥胖儿50%,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儿童肥胖是哮喘发病的因素。哮喘的严重度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研究生新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BMI)、性别、类别等的相关性。方法:对833名研究生入学时的体检资料进行抽样调查,计算BMI等参数并进行分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BMI分级分布大部分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血压有随着BMI值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密切相关,高校应针对研究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肥胖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体质量(BMI)作为最常用的肥胖替代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肥胖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然而,各临床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BMI单独用于肥胖和肿瘤关系的研究有其局限与不足,临床应根据需要适当参考,尚应寻求能够反映肥胖与肿瘤间关系的更为理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5.
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男性162例和女性150例,以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标准都采用中国的标准。结果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接近50%,两种方法营养正常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想体重指数对营养不足和肥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对超重的检出率相对较低(P〈0.05)。营养过剩检出率,BMI法较高(P〈0.05)。性别对两种评价方法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评价方法效果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不可单独用一项指标断定营养状况,两者可以结合使用以减少评价误差,最好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尤其是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体质量指数对产程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保健检查,最后住院分娩的256例单胎妊娠妇女,记录孕妇妊娠早期(孕10w)体质量、身高,计算该孕周的体质量指数,确定产程异常的判断标准。结果256例产妇中,肥胖者72例,其中16例产程异常,15例巨大胎儿;非肥胖者184例,其中21例产程异常,12例巨大胎儿。比较两组在产程异常及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早期肥胖是一种产程异常的高危因素,继而影响新生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83对(1:1)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冠心病组BMI平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检出高血压患者54人(65.06%),对照组检出19人(22.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MI水平组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BMI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BMI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福州市正常人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年龄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2 46例年龄在2 5~ 45岁的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 ,并探讨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男、女性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 0 .5 77± 0 .61 g/cm2 、0 .496± 0 .0 3 7g/cm2 ,均出现在 3 0~ 3 5岁年龄组 :峰值骨量形成前后 ,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维持一定的体重对于提高峰值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18~74岁常住居民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现况,探讨高血压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2012年4—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8~74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样本量为18 000名。面对面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以及身体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结果 本研究实际调查18 842名,获得有效样本为16 801名,有效率89.17%。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7.63%(4 642/16 801),其中男性患病率29.90%(2 218/7 419),女性25.84%(2 424/9 382);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2.40%(1 968/4 642),35.95%(1 669/4 642),控制率仅11.44%(531/4 642)。绘制线图发现,不同性别居民收缩压、舒张压总体上随BMI增加而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2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史、饮酒史、中心性肥胖患者的血压有影响。结论 河南省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BMI水平与血压密切相关,应重点加强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