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探索临床正确的用药方法。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结合实际临床用药,根据临床常用药物的代谢动力学(PK)和效应动力学(PD)及药物后效应(PAE)的不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方法和合理用药方式。结果通过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优给药时间及其联合用药的给药间隔,合适合理的用药时间及间隔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知道临床合理用药。结论熟悉临床各种常用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其给药间隔期,最佳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统计2008年1月-2012年12月1065例相关文献报道资料,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综合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结果通过总结详细分析了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最佳给药时间。结论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还应该确保给药时间及其间隔时间的合理性,能够有效优化给药方法,减少不良症状并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式,作者对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的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查阅,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在临床最佳给药时间及给药间隔时间进行综合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特性进行观察,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及给药间隔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治疗机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用药间隔时间,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药物。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论述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最佳给药时间及其间隔时间。结果本研究综合观察分析了抗菌药物中的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药物的最优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依据药物特性,优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可以有效的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对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药支出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985例相关用药文献报道资料,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抗真菌药物、其他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以及临床较为合理的用药方式,为临床常用抗菌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恰当的安排临床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能够使药物的抗菌功效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能够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另外也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用抗菌药物适宜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应用,综合阐述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结果总结、分析了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真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时的最佳给药时间。结论适宜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对于优化给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和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396-397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国内数省市数十家大中型医院药剂科的用药状况,总结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各抗菌药物PK/PD、PAE的不同,评估出最佳的给药时间与给药间隔。结论针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给药间隔,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毒性和赖药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羽 《中国处方药》2014,(10):38-38
目的对常见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大量的查阅,并将其与临床的应用实际相结合,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的发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和喹诺酮类药物是浓度依赖性药物;抗真菌药物中的唑类和氟胞嘧啶、大环内酯类以及β-内酰胺类为时间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及首次接触效应,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应结合各种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PAE参数、PK/PD等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优化给药方案。通过分析,依据药物特性,恰当的用药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6类22种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71.98%,以第2、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咪唑类为主。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8±2.3)d;住院时间2~16d,平均4.81d。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及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率仅为31.40%、19.81%和22.71%,给药时机、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病程记录有用药分析等合理率较高。平均抗菌药费为731.62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8.23%。结论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机、给药地点及给药途径较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对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各类药物给药时间为:氟喹诺酮类药物1-2次/d,大环内酯类药物3-4次/d,β-内酰胺类药物3-4次/d,抗真菌药物2-3次/d,氨基糖苷类药物1次/d。结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并严格控制给药的合理性,以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率,避免产生耐药性,从而提升其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6类22种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71.98%,以第2、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咪唑类为主.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8±2.3)d;住院时间2~16d,平均4.81d.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及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率仅为31.40%、19.81%和22.71%,给药时机、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病程记录有用药分析等合理率较高.平均抗菌药费为731.62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8.23%.结论 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机、给药地点及给药途径较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本院56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6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抗菌类药物种类、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结果56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92.8%(527/568);抗菌类药物按使用频率依次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主要的用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用药时间3~33 d,联合用药较多。结论使用抗菌类药物要科学有效安全用药,依据药物特点适应证及药效给药,要注意不良反应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本院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处方668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药方式、抗菌药物种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9%;多采取口服给药方式;外科使用抗菌药物最多,占30.4%;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以单独用药为主。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今后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未实施用药时间控制的参照组(n=48),以及实施给药时间、用药方案控制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合格率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根据患者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患者的给药时间以及用药方案进行合理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谭有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45-14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门诊处方874份,对抗菌药物在各科室使用情况、给药方式、抗菌药物种类等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本院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9%;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占32.4%;给药方式多以口服为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多为单独用药。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真菌类等,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十分普遍,相较于其他的药物类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诱发"超级细菌"形成,因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选择的研究,对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用口服药物给药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清 《海峡药学》2003,15(1):68-70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文介绍常用口服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结果:通过介绍,有利于指导临床正确选择药物的给药时间,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结论:临床应选择药物最佳给药时间,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12月份我院泌尿外科病历200份,重点了解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别、给药剂量、用法、给药途径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在200份病历中抗菌药物术前使用62例(31%),术后200例(100%),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疗程最长为9d.结论:应用基本合理,但少数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随意性及术前、术中用药目的不明.建议临床医生应努力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知识,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