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9例,共有39个病灶,幕上35个病灶,幕下4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位于脑实质中线部位及大脑凸面。肿瘤在CT表现呈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斑片状强化;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区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1个。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6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瘤周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为罕见,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颅内PCNSL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5例(3例CT平扫和增强,10例MRI平扫和增强,2例既有CT平扫和增强又有MRI平扫和增强)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4例,共检出21个病灶。18个病灶位于幕上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3个病灶位于幕下。5例CT平扫病灶实性部分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MRI平扫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9个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5个病灶表现为"握拳样"强化,6个病灶出现"脐凹征"、"缺口征"或"尖角征"。17个病灶瘤周水肿为轻~中度,4个病灶瘤周水肿为重度。本组无出血及钙化病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4.9岁.行MRI普通检查和增强检查8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影像检查误诊为胶质瘤7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2例,脑结核1例.所有病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结果 11例共20个病灶,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出现的部位包括基底节、胼胝体、透明隔、丘脑、中脑、额叶和顶叶,累及脑深部结构者11个(55%),位于脑浅表部位并紧贴脑膜者1个.60%病灶呈类圆形.病灶在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相对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有明显瘤周脑水肿.增强检查,病灶呈均匀强化者85%,环状强化者10%.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为肿瘤多数位于脑深部结构,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2WI呈相对低信号,无钙化,类圆形,明显强化和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5.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描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1个,脑室内3个。10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6例边界较清楚,4例边界不甚清楚。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脑回样强化,1例中等度强化,1例(放疗后)无强化。2例有侧脑室室管膜线样明显强化。9例存在占位效应。3例瘤周重度水肿,5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轻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当男性中老年患者发现颅内,特别是幕上深部脑白质及胼胝体、基底节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呈稍长或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时,应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CT及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收集13例经病理证实的DN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3例均以抽搐或癫痫就诊,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CT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清晰,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MRI信号特征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稍低信号,周围有稍高信号环,DWI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或线状强化5例;"环形征"7例,"倒三角征"6例;5例行MRS分析,表现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结论 :DNT的MRI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及临床表现对DN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患者的 MRI、DWI、PWI、MRS 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灶 T1 WI 呈低-等信号,T2 WI 呈等、稍高、高信号,DWI 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22例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19例病灶可见“蝶翼征”“握拳征”“缺口征”“尖角征”。18例病灶均为低灌注表现。MRS 表现为病灶实质区 NAA 峰明显降低或消失,Cho 峰增高,23例出现高大 Lip 峰,12例出现 Lac 峰。结论磁共振常规及其功能成像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低灌注、肿瘤实质区出现高耸的 Lip 峰是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9个,病灶除分布于额叶、颞叶、基底节等常见部位外,还可见于胼胝体、视交叉和松果体区。CT平扫:95%的病灶呈等或高密度,82%呈均匀密度。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占90%,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占100%。多数瘤灶呈轻至中度周围水肿(82%)和占位效应(82%)。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5-09经神经外科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4例的MRI表现,包括病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及增强前后MRI信号的表现.4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2~76岁,平均53岁.结果 病变部位包括脑部41例,脊髓3例.病灶可单发或多发,MRI平扫T1WI大多呈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呈环形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单发或多发病灶明显实质结节状强化,尤其靠近脑脊液腔时,应考虑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结果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5例PCNSL19个病灶,单发13例(87%),多发2例(13%)共6个病灶。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增强后病灶大多呈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病灶T1WI多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极少数呈环形强化,肿瘤坏死囊变少见,未见出血、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及临床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表现,肿物边缘清楚,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中度强化;MRI表现肿块T1WI低、等信号,T2 WI大部分呈稍低信号,部分呈稍高及等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均匀强化,小部分不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好诊断价值.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影像学特点,提高CT及MRI诊断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及嘉兴市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总结其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12例患者,10例表现为脾肿大,其中4例表现为单发病灶,8例表现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病灶最大直径7.1cm,最小直径0.4cm,平均直径2.4cm;CT平扫8例病灶呈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4例病灶呈等密度而显示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病灶呈边缘"花边样"强化,病灶中央呈渐进性强化;3例多发病灶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增强呈较均匀的明显强化。MRI平扫均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改变;MRI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逐渐填充"的强化特点;部分病灶小于1.0cm,动脉期由于脾脏的"花斑样强化"特点,因而病灶显示欠清,平衡期因脾脏均匀强化,而逐渐凸显病灶。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I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把握这些征象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赵越  易飞 《放射学实践》2020,(6):761-767
【摘要】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上皮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1例先行X线片,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0例CT共13个病灶。8个病灶见钙化,其中5个病灶完全钙化。2个病灶见坏死。10个病灶边界清清楚,3个瘤周见絮状稍高密度影。8例CT增强扫描共11个病灶,其中3个轻度强化,5个不均匀中度强化,3个病灶完全钙化无强化。6例MR均为单发,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周高中央低信号,DWI呈环状高信号,增强呈“环靶征”。2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微囊状更高信号,灶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例X线片呈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1WI压脂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中央强化较为明显。结论:钙化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当病灶位于皮下,边界清楚,CT见广泛泥沙样或致密的局灶性钙化,MR上见微囊状改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尤其呈“环靶征”表现时,应考虑到P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征像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201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并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大小、信号等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共检出病灶60个,病灶单发20例,多发12例,以单发为主。病灶分布具有幕上为主,幕下相对少见的特征,其中额顶叶18例,颞叶11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1例,基底节区4例,丘脑1例,胼胝体5例。多发病灶具有"卫星样"分布的特征。肿瘤周围水肿形态可呈斑片状,指套状。MRI平扫瘤体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多呈握拳样、团块状或开环样强化,"脐凹征""尖角征"及"蝶翼征"也是颅内淋巴瘤较为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脂质(Lip)峰高耸。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具有特定的MRI征像,对这些征像的综合细致观察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增进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CT平扫后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余7例直接行MRI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①白血病浸润软脑膜5例,CT表现为脑沟、脑池消失,内可见条状低密度灶,对应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脑回肿胀,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②脑实质浸润6例,单发肿块2例,余均为多发,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出血.③硬脑膜受累1例,累及额部板障,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MRI表现为软组织信号灶,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增强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表现的认识,以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常规MRI平扫和增强的特点,以及在DWI、PWI、1H-MRS上的表现。结果 25例患者共检出42个病灶,单发15例,多发10例,主要分布于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MRI平扫病灶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瘤周水肿多表现为轻中度。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呈结节状、团块状强化,囊变坏死少见。13个病灶出现"脐凹征",8个病灶出现"尖角征",4个病灶累及胼胝体,出现"蝶翼征"。DWI显示42个病灶实质部分呈高或稍高信号,ADC信号明显低于正常脑实质。14例患者共25个病灶进行PWI扫描,17个病灶呈低灌注,8个病灶呈等灌注。4例患者共5个病灶行1H-MRS检查,均表现为肌酸(creatine,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峰降低,胆碱(choline,Cho)峰升高,并可见高耸的脂质(Lipid,Lip)峰。结论多模态MR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PCNSL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18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增强T1WI、DWI、MRS、SWI、DTI。分析并比较不同序列中病灶的表现及信号特征,探讨其在脑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单发12例,多发6例。共检出病灶29个,其中幕上25个,幕下4个。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_2WI呈稍高或等信号。所有病灶强化明显,较均匀一致强化26个,中心坏死3个。瘤体实质区DWI示为高或稍高信号,ADC灰阶图信号与DWI图相反。MRS示Cho峰升高,Cr峰轻度降低,NAA峰降低,出现高耸Lip峰或反向Lip峰。SWI示瘤体内可见微量出血,未见明显显影血管,周围可见受压移位血管。DTI示瘤体实质区的FA值减低,DTT示瘤体区纤维束显著减少。结论 MRI多个检查序列的联合应用可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脑淋巴瘤患者17例单发,3例多发,共有24个病灶。其中,CT及MRI图像有以下特点:a)瘤灶多为单发,幕上多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b)CT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无钙化,MR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亦可不均匀呈环形或花瓣样强化。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缺少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