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85例M0期鼻咽癌患者,按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进行划分,无咽旁侵犯记为0级,有咽旁侵犯而无颈动脉鞘区侵犯记为1级,有颈动脉鞘区侵犯记为2级。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受侵与颅底骨质破坏有明显相关性(r=0.15,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但颈动脉鞘区受侵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纯的咽旁受侵不影响预后,颈动脉鞘区受侵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60 Co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治疗,常规分割,2 Gy/次,5次/周,连续放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至随访结束,共有死亡患者38例(25.3%),5年总生存率为74.7%,T1、T2、T3、T4期生存率分别为93.3%、85.7%、70.0%和48.6%,各分期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x2=21.993,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分期、鼻咽癌肿瘤残留、颈动脉鞘区受侵、颅底骨质破坏、贫血是影响N0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N0期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0期鼻咽癌采用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T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连续抽取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T室1984年4月至1987年7月所有经病理证实,放射治疗前CT扫描的鼻咽癌572例,以CT显示肿瘤原发灶的准确范围为基础,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各受侵部位对预后的意义,探讨提高鼻咽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正确的T分期是影响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N分期。通过对原发病灶15个因素的筛选,按比例危险度的大小列出了主要影响生存的受侵部位。强调加强对颈动脉鞘区的完全控制是提高鼻咽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蒋朝阳  张涛  高辉  张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19-10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情况,为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鼻咽癌N分期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406例,分析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406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是75.0%、63.4%、87.2%和81.8%。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51.5%、22.7%、90.0%和41.3%。N3期患者伴或不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43.9%和84.7%(P=0.002)、12.9%和55.4%(P=0.006)、88.9%和80.3%(P=0.649)、33.0%和85.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影响OS、PFS、DM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预后差,且该区淋巴结转移预示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建议将Ⅴ区后缘间隙作为头颈部肿瘤一个新的颈部分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江苏省初治局部晚期(Ⅲ、ⅣA、ⅣB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6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其中604例患者接受了含铂方案为主的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5~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 区域无复发生存(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4%、94.2%、79.2%、71.9%和76.3%。175例(27.6%)治疗失败,其中远处转移(131例,74.9%)是主要的治疗失败形式。T分期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N分期和化疗是RRFS、DMFS、D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调强放疗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除了T、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外,化疗对预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咽癌UICC第7版分期及中国2008分期, 并对分期的更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2年病理确诊的初治无远处转移、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67例。以OS、LRFS、DMFS为主要预后指标, 比较两种分期系统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计算各项生存率, 组间差异比较行Logrank检验, 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从T分期来看, 中国2008分期在预测OS、LFFS方面优于UICC分期。从N分期来看, 两种分期在预测OS、DMFS方面相当。从临床分期来看, UICC分期在预测OS方面优于中国2008分期。依据统计结果推荐的新分期中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对预后均有较好预测价值。结论 鼻咽癌UICC第7版分期与中国2008分期在预测预后方面各有优势。推荐的新分期方案对当前鼻咽癌分期的更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MRI的鼻咽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3DRT的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013年间本院477例采用3DRT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组216例,无包膜侵犯组261例。有包膜侵犯和无包膜侵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5个月和39.0个月,3年OS、PFS、LRFS、DMFS分别为81.9%、65.8%、87.8%、80.3%和90.7%、85.0%、95.8%、92.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及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PFS、LRFS及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00~0.004),而T分期、TNM分期与鼻咽癌患者OS、PFS、DMFS相关(P均=0.00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的预测因子,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PFS、LRFS、DMFS因素。结论 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分期系统在以MR为分期手段、IMRT为基础综合治疗策略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间在本院经MRI分期和IMRT治疗的 720例初诊M0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及失败情况,评价T、N分期对预测患者生存及失败的可靠性。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T分期是OS、CSS、DFS和DMFS的影响因素(P=0.013、0.025、0.001、0.002),但T1、T2、T3期间相近(P=0.054~0.626)。从局部复发和远转风险来看,T3与T2期非常接近(P=0.796)。N分期是DFS、DMFS的影响因素(P=0.005,0.000)。但N0和N1期间相近(P=0.549、0.707)。在N0—N1期中也未发现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对OS、DFS和DMFS有影响(P=0.360、0.083、0.062)。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鼻咽癌分期系统对经MRI分期和IMRT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有较好预测价值,但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使T分期的预后价值发生改变。本文拟评价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7版分期中T分期的预后价值,并对其简化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评价UICC第7版分期中T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641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o-relapse free survival,LRF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5.4%、88.5%、78%和87.1%,其中T1、T2、T3和T4分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6%、85.3%、90.1%和76.5%,LRFS为93%、85.3%、91.5%和84.4%,PFS为88.2%、77.3%、80.8%和70.9%,DMFS为95.1%、88.9%、88.2%和81.3%。其中T1、T2和T3期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4期与T1、T2和T3期之间多个预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1、T2和T3期合并为新T1期,T4期为新T2期。新T1和T2期的5年OS为89.1%和76.5%(P=0.001);LRFS为90.1%和84.4%(P=0.028);PFS为81%和70.9%(P=0.001);DMFS为90.8%和81.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N分期中分别分析,简化的T分期仍有明显的预后预测优势。结论:在调强放射治疗时代,UICC第7版分期中的T分期之间的预后差异不明显,简化T分期能更好地适应治疗方法的改革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01月至2015年08月691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间粤北人民医院 4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前影像学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情况、MRI及CT检查,分析疗前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及与3DRT预后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疗前有肿瘤坏死者 219例(45.9%),无肿瘤坏死者 258例(54.1%)。有肿瘤坏死与无坏死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与40个月,3年OS、PFS、LRFS及DMFS率分别为78.2%与93.7%、63.8%与86.7%、87.0%与96.3%及79.7%与93.4%(P均=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是影响患者OS、PFS、LRFS、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0.000),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患者OS、PFS、DMFS相关(P=0.000~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肿瘤坏死是影响4种生存的预测因子(P=0.001~0.022),T分期是影响LRFS、DMFS的预测因子(P=0.016、0.006),N分期是影响PFS的预测因子(P=0.000)。结论 疗前存在肿瘤坏死患者易出现复发或转移,生存期更短。在T分期、N分期基础上参考肿瘤坏死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i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51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PC treated with IMRT alone 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from Febr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NPC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icacy of CCRT was assessed. The survival rate was calculated by Kaplan-Meier metho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log-rank test. Th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Cox model. Results The 10-year locoregional-free survival (LRFS),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for NPC patients were 88.6%, 81.1%, 68.8% and 75.1%,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N staging and nasopharyngeal tumor volum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FS and OS (both P<0.05). In T3N0-1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indexes between IMRT alone and CCRT (10y-LRFS:93.8% vs. 93.2%, P=0.933;10y-DMFS:80.9% vs. 86.8%, P=0.385;10y-PFS:70.6% vs. 77.7%, P=0.513;10y-OS:71.8% vs. 83.6%, P=0.207). For T1-3N2 patients, CCR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radiotherapy alone in LRFS, PFS, and OS (10y-LRFS:87.3% vs. 66.7%, P=0.016;10y-PFS:70.2% vs. 41.0%, P=0.003;10y-OS:78.5% vs. 51.7%, P=0.008), whereas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DMFS (10y-DMFS:80.3% vs. 66.4%, P=0.103). Conclusion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clinical prognosis of stage Ⅲ NPC patients, and the most survival benefits are obtained in the N2 group.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ptions should be delivered based on the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MRI并与IMRT相适应的鼻咽癌新T分期系统。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基于MRI并接受IMRT的608例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按鼻咽癌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进行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相关生存率及Logrank检验,Cox法多因素分析。现行UICC/AJCC分期系统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新鼻咽癌T分期系统,并对新T分期系统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5年随访率为94.5%,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1.5%、80.1%、86.0%、8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鼻咽、咽旁间隙、颅底解剖结构均为影响患者OS率因素(P=0.000—0.045)。根据风险差异性及生存曲线分布提出新T分期标准:T1期:侵袭鼻咽、咽旁间隙、口咽、鼻腔、颅底、翼内肌;T2期:侵袭翼外肌、鼻窦、眼眶、颅内、颞下窝、颅神经。推荐新T分期系统LRFS曲线及OS曲线均能很好地拉开。结论 推荐新T分期系统能较客观地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可作为鼻咽癌临床新分期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