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之后方言血”言明温病血分证是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中最深重的阶段.自叶天士倡“直须凉血散血”已成千古定论,一言血分,多作实证论治.当今温病学教材也突出了血分实证,笔者通过研习有关温病学文献,认为温病血分证当分虚实两端.  相似文献   

2.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确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诸证期的治疗治则。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寥寥数言,概括了温病辨证施治的总体规则。在这里,“透热转气”显然是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提出来的。这里的“透”,是指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言,既指病邪的由里达外,又象征病证的由深转浅。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     
1、温病中邪入营血的主要证候是什么? 营分证候:舌质红绛,心烦不寐,时有澹语,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脉象细数等。血分证侯:舌质深终,吐血妞血,或澳血便血,斑疹透露,躁扰不安,甚或昏狂等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病多属于中医的温热病范畴,对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医者多遵叶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以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余通过临证认识到,温热病,发生急剧,传变迅速,临床上常舜间卫气营血证并见,尤其气营血分证互见较多,再固执古训,按步就班治疗,常致措手不及,贻误病情。因此,流行性出血热病初现的治疗首先是早治疗,病在卫气分时即  相似文献   

6.
对温病凉营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凉营法与凉血法的区别与联系、凉营法与透热转气的关系、凉营法运用时机的把握以及凉营法组方选药的规律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凉营法着重凉营泄热、滋养营阴,用药凉中有透,滋而不腻;凉血法重在凉血热、散血瘀,而无须配伍清透之品。“凉营”是具体治法,“透热转气”是治疗的指导思想,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当气分热毒有内陷营分倾向时,尽早使用凉营法将有效地中断病程,避免营血分证的出现。凉营法宜选择甘苦寒或苦成寒的药物清解热毒,以“滋而不腻、滋而能通”之品滋养营阴,以具有“凉”和“散”双重作用的药物为主凉营散瘀。  相似文献   

7.
<内经>、<难经>提出三焦名称、部位、生理、病理之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则以三焦辨证为基础,编著了<温病条辨>,从而完善了温病学辩证论治体系.为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病变,将温病分为初(上焦)、中(中焦)、末(下焦)三期,作为温病在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分类,同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温热论>)进行综合的辨证论治.原著所论九种温病,三百零四条分别编入上、中、下三篇,其证候分类排列,谨严有序,理法方药,论理精明,在叶氏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是一卓越的贡献.下面就三焦辨证的分类、传变、治则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相互关系,略抒己见,望同道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8.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9.
滋阴法在温病营血分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人们对温病营血分证多重于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的研究,而养阴法研究较少。本文在传统温病学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温病营血分证阴液变化情况及养阴方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卫气营血辩证发微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王颖航清代温病之大师,创立提出了以卫气营血辨识温病的浅深次第,在治疗大法上,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现将卫气血辨证理论阐述如次。1基础理论研究1.1《内经》...  相似文献   

11.
营分证治营是人体的营养物质,是血中之津液,运行于经脉之中,通于心。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轻浅阶段,称为“营分证”。病位在心和心包。多由气分证传来;或由卫分直接传入营分;或直发于营分,此多见于伏气温病。其病机为热灼营阴,心神被扰。临床表现有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斑疹隐现,烦躁或神昏,舌红绛,脉细数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热转气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透热转气法的理论内涵,结合SLE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阐述透热转气法治疗SLE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透热转气法是指通过宣畅气机,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的方法,是温病学的重要治法。SLE的病因病机以肾精亏虚、温毒侵袭及瘀血内阻为主,其发病特点与温病有相似之处,根据SLE患者病情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特点可灵活运用透热转气法。所举案例一辨证属热伏血分、气阴耗伤,治以清热凉血、养阴透邪;案例二辨证属营分有热、肾精亏虚,治以清营透热、益肾固精,方中均配伍轻清透邪药以条畅气机、清透邪热,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运用透热转气法治疗SLE发挥了中医药治疗SLE的优势,符合临床实际,对于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外感温热篇》,对温热病舌质舌苔的真假虚实变化,分析很精.论述颇详。全篇38条原文中,验舌辨证的就居17条之多.兹将有关内容归纳浅析如下: 一、辩病位叶氏在《外感温热篇势》中首创能反映温热病发展传变规律的卫气营血辩证体系。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而卫气营血之辨,舌诊是重要的特证之一。原文15条:“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  相似文献   

14.
湿温辨证 ,主要是对气分的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的辨证 ,能否正确地掌握辨证的规律 ,准确地把握湿温病证治的要点 ,关系到疗效和预后。湿温病在运用“六经辨证”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卫气营血辨证”中有卫、气、营、血的浅深传变的不同 ,在治疗上则有达卫、转气、利枢、清营、凉血、散血、增液、培气之别。由于热重于湿者易成阴阳里结 ,伤津劫液 ,成痉成厥 ,变证蜂起。而湿重于热者病情进展虽稍缓慢而浊邪久羁 ,脾运受阻。导致胀满 ,泄利 ,黄疸等症。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 ,可辨别病位 ,区分病程 ,…  相似文献   

15.
1.温病学说“卫气营血”和内经“卫气营血”的异同。 卫气营血一词,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中所论述的“营卫”是营在内,卫在外;气血两者的关系是气为卫外,血在脉中。卫和气的作用是在人体浅层,营和血是在人体的深层。这四者的界限浅深,恰与叶天士所归纳卫和气的证候是轻浅,营和血证候是重而深的论点,其精神颇相吻合。所以说,内经、难经所谈之“卫气营血”一般多指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部位,而温病学说则引申其义,主要是说明病理度化,引用“卫气营血”归纳证候群作为温病处理原则,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名词虽同,而精神实质各异。因此,内经的“卫气营血”只能看作是叶氏发论之源,并不是可以相互比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其范围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急、热象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前人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依纲辨证的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  相似文献   

17.
温病气分证应注重活血化瘀陈杨荣,戴春福,江明福建中医学院叶天士创立的“在卫汗之,到气清气,入营透热转气,入血凉血散血”的治则,对温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从临床实践体会,活血化瘀是气分证不可忽视的一个洽法。为此,我们制作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1],揭示温病...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说“今夫热痫,皆伤寒之类也。”古人把所有外感热病都称之为伤寒,认为所有热病都是因伤寒引起的,治疗多投以辛温之法:但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外感热病与典型的伤寒病证有很大不同,由此提出了应明辨伤寒与温病。到清代,对温病的认识趋于成熟,并提出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治疗温病的理论体系。温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叶天上更是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提出了主要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将就“在卫汗之可也”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温病血分证的病机、分期及治法,提出温病血分证宜分三期辨治,初期血热耗血,瘀热交结,治宜凉血散血;中期为血热妄行,兼有瘀滞,治宜凉血解毒、散血止血;后期为热瘀气脱或气随血脱,治疗重在扶正固脱.  相似文献   

20.
(一)将下列原文(见答案)断句、标点并译释: 1、断句标点: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2、译释医者要认识、诊治温病,首要的是了解、掌握它的病变规律。温病病变的发展规律,一般先卫后气,再入营入血之由浅及深地进行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