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筠  万屹  胡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696-697,72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机制问卷对30名抑郁症患者与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并两组对照研究。结果:(1)抑郁症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及其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2)抑郁症组患者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均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如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的特定的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1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两组研究对象无显著差异(P>0.05);2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躯体化以及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反向形成、伴无能之全能、隔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在成熟防御机制方面,两组研究对象的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在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总体相似。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其向成熟防御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3.
刘诏薄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18-4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三种精神疾病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抑郁症60例、焦虑症40例和正常对照30例进行评定。结果: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不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正常对照组;中间型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正常对照组;掩饰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焦虑症、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除掩饰因子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种防御方式的得分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成熟防御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种因子得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疾病患者都采取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应对冲突。不同的疾病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发现某种疾病与某种特定的防御方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EpQ个性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都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多采用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等防御方式;阳性亚型患者比阴性亚型患者更多采用分裂和制止防御方式,较少采用交往倾向防御方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敏感多疑、攻击性强、自我中心、冷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态人格,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精神分裂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相互关联,有关结论可以指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确妄想的48例、无妄想的13例以及正常被试31例,采用M. 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各组被试进行测评。 结果 精神分裂症有妄想组与正常被试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均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均有显著差异,两组被试成熟防御机制均分差异不明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可能与较多应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尤其是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分裂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确妄想的48例、无妄想的13例以主正常被试13例,采用M.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各组被试进行测评。结果 精神分裂症有妄想组与正常被试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均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均有显著差异,两组被试成熟防御机制均分差异不明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可能与较多应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尤其是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分裂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惠群  吴娟  岑洪舟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47-1749
目的探讨癌症伴抑郁患者心理防御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0例癌症患者进行测试,根据SDS抑郁指数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癌症伴抑郁组)和对照组(癌症不伴抑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防御方式。结果两组患者SDS粗分及标准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DSQ因子中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之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躯体化得分,成熟型防御机制之升华,中间型防御机制之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得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伴抑郁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癌症不伴抑郁者的防御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风格类型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组4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棒框仪及图形镶嵌实验,分别比较棒框仪实验误差结果总和及图形镶嵌实验得分。结果①在棒框仪实验中棒为小角度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误差角度总和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图形镶嵌实验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用图形镶嵌实验得分与棒框仪误差总和具有较弱相关性(r=-0.255,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但采用不同的实验工具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咨询培训对学员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表、防御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2次测试,研究组接受为期4月的心理咨询培训.结果 第2次测试时研究组分裂[(3.68±1.18)分]、躯体化[(3.62±1.60)分]、消耗倾向[(2.93±1.03)分]、不成熟防御机制[(3.46±0.85)分]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1.23)分,(4.14±1.41)分,(3.41±1.45)分,(3.78±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前后两次测试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培训后潜意显现[(3.90±1.28)分]、幻想[(3.90±2.15)分]、分裂[(3.68±1.18)分]、躯体化[(3.62±1.60)分]、同一化[(2.13±1.53)分]、否认[(4.90±1.40)分]、不成熟防御机制[(3.46±0.85)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4.32±0.57)分]低于培训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男女性别间比较,培训后男性潜意显现、躯体化、理想化、交往倾向、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培训后较培训前潜意显现、掩饰因子分降低,女性培训后较培训前分裂、躯体化、解除、同一化、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咨询培训有助于帮助学员重建防御机制,减少使用不成熟性、中间性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三种精神疾病防御方式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三种精神疾病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抑郁症60例、焦虑症40例和正常对照30例进行评定.结果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焦虑症;不成熟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正常对照组;中间型防御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正常对照组;掩饰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焦虑症、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除掩饰因子外,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种防御方式的得分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成熟防御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种因子得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疾病患者都采取了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应对冲突.不同的疾病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发现某种疾病与某种特定的防御方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父:r=0.451,P<0.01,母:r=0.468,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父:r=-0.306,P<0.05,母:r=-0.355,P<0.01);而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且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毛文君  袁茵  卢莲 《四川医学》2011,32(9):1412-1414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并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对32例焦虑症患者和11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症患者比对照组具有更低的亲近、依赖和更高的焦虑;焦虑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因子Ⅰ、因子Ⅱ较对照组高,因子Ⅲ较对照组低;不同依恋类型的焦虑症患者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较少使用防御机制,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焦虑症患者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障碍与其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有一定关系,偏向不安全依恋、较高水平述情障碍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应在充分考虑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帮助焦虑症患者调整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防御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用防御方式问卷在473例被试(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神经症患者和231例正常人)中进行测试。结果 1.三组被试DSQ基本得分结果表明,正常人组成熟因子得分最高(44.83±7.9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因子得分最高(191.49±39.24)、神经症组不成熟因子得分最高(138.30±34.7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的各种防御因子和防御方式(同一化除外)均存在显著(P<0.05)。3.Scheffe两两比较中,正常人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神经症组之间所有防御因子和大部分防御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之间不成熟因子和大部分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因子和压抑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中间型因子和中间防御方式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群多使用成熟防御方式,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及大学生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大学生 529名,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成熟防御机制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成正相关(r=0. 192,P<0. 01,r=0. 168,P<0. 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r=0. 249,P<0. 01,r=0. 117,P<0. 01),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r=-0. 189,P<0. 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可影响到孩子防御机制的形成,医学生防御方式以成熟型防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寻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认知模式、人格特质等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SAD的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取病人组82人,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82人。采用AAS、SAD、FNE、TSBIB、STAI测量工具.结果 S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成人依恋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D组在负向恐惧、社交自尊、回避与焦虑以及焦虑特质等因素中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与个体早期与父母的依恋情感联结有关,并伴随着不同的成人依恋类型而有不同的人际关系表达;成人依恋恐惧型与先占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特征正是社交焦虑障碍在认知、行为及情绪表达上产生病理心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及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对其影响。方法350例复诊性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75人。1组(A组)采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常规治疗,另1组(B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查,并与1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诊性病患者2组治疗前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方式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当2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粗人群。结论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异常,催眠暗示心理疗法能改善其心理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防御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 (WCST)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 )对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WCST的分类数呈负相关 (r = 0 .3 46) ,和持续性错误数和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 =0 .3 2 7和r =0 .3 2 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功能低下 ,执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机制的差异性。方法:对235例早发及187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在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呈显著性差异,在其因子中,早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投射、被动攻击、分裂,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压抑,中间型防御方式的否认、交往倾向、掩饰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而晚发组在中间型防御方式的躯体化,成熟防御方式的幽默的分值高于早发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分别为(2.21±0.717)分,(2.12±0.633)分,(29.62±4.254)分,(27.24±1.154)分,(4.57±0.668)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8±0.599)分,(1.67±0.546)分,(27.24±4.453)分,(22.38±3.962)分,(3.91±0.773)分],而社会支持利用度[(6.74±3.269)分]低于对照组[(8.76±3.00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负性生活事件总值高、不成熟防御机制多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会增加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7.51,4.21,1.94,P<0.01).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系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0例(研究组)、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采用投射、潜意显现、躯体化、抱怨、退缩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