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均 《医学综述》2007,13(5):361-363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使其更有效,副作用更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少,因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朱霞 《吉林医学》2013,34(13):2609-2610
目的:探讨I125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护理,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及放射剂量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放疗并发症,医护人员无一例出现放射性疾病。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粒子^125I、^103Pd植入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近期在国外迅速发展。放射性粒子植入虽有较悠久的历史,但只有近10年来才对其物理、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临床剂量学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用于局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因其能在肿瘤内部产生高剂量区,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粒子植入要求有严格的植入计划,使肿瘤内部剂量分布均匀,并使周缘剂量准确足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粒子植入后必须进行植入质量评估,植入后的计划(postplan)检查,利用CT和X线平片融合技术,找出在CT扫描图上的粒子,得到真正的肿瘤内剂量分布。评价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晓冰  海宝琴  李军 《中外医疗》2008,27(33):25-26
目的:讨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护理研究.方法:选择1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治疗观察.结果:本组15例中8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90%以上,5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60-70%,2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3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125I粒子植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技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对18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疔Ⅲ,以探讨应用CT引导的町行性及其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肝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全部完成粒子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率19.5%(16/82),部分缓解率为70.8%(58/82),无变化1.2%(1/82)例,进展8.5%(7/82),无明显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微创、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全身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杜美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7-1117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早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使用的多是高能核导,防护很难处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同时由于缺乏相应治疗计划系统和相关的定位引导设施,治疗精度大打折扣,临床应用进展缓慢。近20年来,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使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技术获得了新的活力。此项技术具有精度高、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势,临床应用显示了广阔的前景。我院肿瘤科于2005年9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2006年6月,已完成10例^125Ⅰ粒子植入,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术前根据肿瘤大小、粒子放射有效范围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数量,术中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粒子按计划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扫描粒子植入部位及检查有无漏植。结果:25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其中包括失去手术机会晚期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12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8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缩小〉75%),5例肿瘤部分缩小(缩小在30%~60%之间)。3个月、半年、1年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人体治疗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CT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方便选择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用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放疗,并结合CT技术对患者手术疗效情况,统计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大小变化、治疗效果分级情况等.结果 125I粒子的植入成功率为100%,1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血气胸的情况;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缓解10例;术后1~6月内进行CT复查,所有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缩小50%以上的患者14例.结论 CT能够对氟脱氧葡萄糖代谢活性较高的肿瘤病灶进行显示,从而有利于肿瘤范围的估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广泛开展的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新方法[1,2],美国已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此后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不断扩大其治疗范围.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开展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22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景春 《当代医学》2011,17(5):55-58
目的 探讨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在CT引导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2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按预定计划完成了粒子植入.术后5例气胸,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复查CT显示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7例肿块基本消失,仅残留少量聚集在一起的粒子影,9例肿块缩小50%以上,3例肿块缩小不足50%,3例缩小不明显 4例见有粒子分布不均匀,2例见粒子分布稀疏区肿块增大.结论 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全身毒副作用小,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5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6月,完全缓解6例(17.14%),部分缓解24例(68.58%),病变稳定2例(5.71%),进展3例(8.57%),未出现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及HAMD评分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为临床制订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莹杰  郑坚  杨金坤 《上海医学》2006,29(6):398-400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其血液免疫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情绪的诊断符合率为76.16%,近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发生与年龄、疾病分期、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发生焦虑情绪者明显多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P<0.05),伴有焦虑情绪患者的免疫指标中CD3、CD4明显低于无焦虑情绪者(P<0.01和<0.05)。结论焦虑情绪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占一定比例,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焦虑情绪可进一步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不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t,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1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等诱导产生DCs,并用自体肿瘤细胞或外源性肿瘤细胞抗原致敏,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γ,IL2和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mAb)等诱导产生CIK细胞,将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采用FCM法检测DCs及CIK细胞表型,一次回输患者。结果130例中晚期肿瘤自体肿瘤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7例,疾病进展(PD)13例,6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5.38%。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朱旭利  廖康煌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374-375,409
目的研究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17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45例不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肌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7.4%,肿瘤类型多样以胃癌、卵巢肿瘤、食道癌为主。伴发恶性肿瘤的皮肌炎患者血沉(ESR)、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水平较不伴发恶性肿瘤者高,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较不伴恶性肿瘤患者高。结论年龄〉40岁、ESR、CK、LDH、-HBDH及肿瘤标志物等升高为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孟庆贺  杨万菊  张柏秋 《当代医学》2009,15(17):354-355
目的通过对26例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临床观察,初步探索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相应对症处理。结果术后26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效果较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患者自身T细胞经过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后,不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因而可实现对肿瘤靶标高效应答。目前CAR-T细胞治疗已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包括实体瘤缺乏特异性强的抗原靶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T细胞归巢能力不确定以及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临床试验中,研究较多的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靶点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紧密连接蛋白18亚型2(CLDN18.2)、间皮素、B7同源性3(B7H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体(EGFRv)Ⅲ等。CAR-T细胞与溶瘤病毒、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等联合治疗可增加其疗效。本文总结了针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化策略,如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其活性;添加相应元件的调控使CAR-T细胞的激活更加安全可控;增强CAR-T细胞的持久性等。通过综述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许原 《中国民康医学》2020,(2):152-153,15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可以缓解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