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早期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减重训练(PBW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期进行减重训练的疗效,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减重训练的最佳时间。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14例)整个康复过程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减重训练;C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减重训练;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01),但治疗后B组与A、C组比较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减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运动疗法,B组行运动疗法加电针阳明经穴,C组行运动疗法加平衡肌张力针法,2周和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l-Meyer评定(FMA)评定两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肌张力提高,但B、C组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4周后B组较C组、A组下肢Ashworth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偏瘫患者阳明经穴位主要提高患者肌张力,对软瘫期运动功能康复可能有效,而不适用于痉挛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不伴认知或意识障碍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认知或意识障碍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训练。结果康复训练结束时,在康复训练时间及康复训练费用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不伴认知或意识障碍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3例,PNF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PNF技术治疗)22例,下肢机器人结合PNF技术组(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机器人训练)23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量表评估平衡能力(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患者步行能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评估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C组在FMA-L、FAC和MWS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1)和B组(P0.05)。治疗4周后,C组在FMA-L、BBS、FAC和MWS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5)和B组(P0.05),B组在FMA-L、BBS、MWS方面优于A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结合PNF技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影响。方法60例足内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临床痉挛指数(CSI)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X-3型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异常模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功能训练同时配合穴位电刺激。采用偏瘫手功能分级、腕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手功能分级和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桡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Fugl-Meyer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肢功能训练中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肌力训练,A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抗阻肌力训练4周;B组患者抗阻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等速肌力训练4周;C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PT、BBS、FMA、FAC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程介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步行能力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BI、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治疗配合纠正干预对脑卒中伴半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伴USN患者3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17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USN早期康复干预纠正。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SN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配合纠正干预可有效提高USN患者的ADL,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视觉反馈组和平衡板训练组各2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视觉反馈组采用平衡仪提供的模式进行平衡训练;平衡板组应用平衡板进行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 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和Holden步行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视觉反馈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平衡板组(P<0.01)。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对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O Gait-therapy System on walking ability in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ubacute stroke. ; Method: Forty hemipleg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EO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from these two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aining of 100min/d, 5d/week for 8 weeks. The G-EO group received Gait-therapy Syste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30min/d, 5d/week for 8 weeks besides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of lower limb, FAC scal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before training, after 4 weektraining and 8 week-training. ; Result: Before train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A of lower limb, FAC scale and BBS scale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G-EO group(P>0.05). After training,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P< 0.05).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walking ability in G-EO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P< 0.05). ; Conclusion: The G-EO Gait-therapy System can improve walking ability of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胡永林 《中国康复》2013,28(1):17-19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患肢运动功能(FMA)及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独立步行率及BBS、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obath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6次,治疗4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ethel指数评定表(BI)分别评定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BBS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 两组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 且A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bath球训练能更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低水平步行功能组,FAC评价为2、3级的患者纳入高水平步行功能组,每组60例。每组再按照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分为20min组、30min组和40min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B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水平步行功能组中,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为20min的患者FMA、BBS、FAC评分提高较训练30min和40min的患者更明显,而高水平步行功能组训练时长为40min的患者FMA、BBS、FAC结果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Lokomat机器人不同步行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所影响。当患者步行功能水平较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