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12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额下硬膜外、硬膜下联合人路修补治疗,用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漏口定位,采用自体帽状腱膜、颞肌、骨膜及医用胶为修补材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163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发生部位、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脑脊液漏发生于前颅窝者117例,中颅窝者32例,前中颅窝者14例。139例经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其中17例经一次手术痊愈,4例经二次手术痊愈,3例反复复发者转上级医院救治。24例手术患者中,16例行开颅硬膜外或硬膜下人路漏孔修补术,12例行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其中包括经颅内修补失败后的4例。结论外伤性脑脊液漏大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仅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具有瘘孔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大额下硬膜外人路显微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总结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显微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18例的手术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83%),次全切除3例(17%),术后无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显微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具有术野开阔、视野清晰、操作方便和减少牵拉等优点。腰椎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降低颅内压和颅底重建术,对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鼻沟通瘤的手术入路,修复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995-2001年间共收治颅鼻沟通瘤患者11例,均采用颅面联合入路一次性完全切除,并应用EC耳脑胶固化的带血管蒂额肌筋膜瓣对前颅底缺损进行一期修补。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全肉眼切除肿瘤,术后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膜膨出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人生存期为1-5年。结论 经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鼻沟通瘤是一种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EC耳脑胶固化带血管蒂额肌筋膜瓣进行前颅底修补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鼻窦内窥镜下手术修补的效果。结果 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影像学检查而得到确诊,经手术治疗而全部愈合。结论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寻找漏口及修补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点,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7例患者取冠状切口额叶低位开颅硬膜外、下联合入路,采用医用胶、自体骨膜、颞肌、帽状腱膜修补。结果 7例均获得一次性成功,随访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采用该入路有利于暴露、处理漏口,修补破损硬膜,处理漏道应以修补内口为原则,自体组织为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愈合力强;加用医用胶粘着性强,漏口填塞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并经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和术后结局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或硬膜内手术入路修补硬脑膜。结果80例患者中,首次手术治愈72例(90%),术后出现脑脊液漏8例(10%)。对这8例患者采用经蝶窦人路或二次颅内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均未再发。4例发生脑膜炎,经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42例并发颅神经损伤,2例运动功能障碍,1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随访2—36个月,结局良好者69例(86.3%),中度残疾7例(8.8%),重度残疾1例(1.3%),术后死亡3例(3.8%)。结论选择颅内入路还是颅外入路需根据患者骨折特征来决定。颅内入路可使术者采用硬膜外和硬膜下联合入路精确修补破损硬脑膜。这一入路常适用于伴有颅底广泛骨质缺损的脑脊液漏、筛骨多处骨折、额窦后壁骨折,也适用于伴有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或伤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漏患者。内镜经鼻入路更适用于简单的脑脊液漏修补。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鼻漏是指颅骨一脑膜的缺损,引起蛛网膜下腔与鼻腔或鼻窦形成沟通,脑脊液经上述缺损部位流人鼻腔。以往以开颅手术修补居多,我科2006年11月~2009年2月共对6例脑脊液鼻漏病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入路修补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58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5年。28例保守治疗全部治愈。8例开颅手术、2例鼻外入路和3例显微镜下鼻内入路均治愈。17例内镜下修补术者1次手术治愈15例,2次手术治愈1例,3次手术治愈1例。最终成功率100%。结论对于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者,应根据病情需要、医院条件和手术医师经验来适当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损伤小、疗效好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效果,探讨鼻内镜下定位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对13例脑脊液鼻漏(CFR)患者经鼻内镜行脑脊液(CSF)鼻漏修补术的诊治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医源性CFR 3例,自发性CFR 2例,外伤性CFR 8例。结果本组13例CFR患者中12例1次修复成功,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复发。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脑脊液鼻漏远期复发、脑膜炎及鼻窦囊肿形成。结论脑脊液鼻漏经鼻内窥镜修补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何晓云  张树方 《中国医药》2010,5(8):743-74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72例患者经一般保守治疗后2—7d自愈;15例1周内未自愈,后行持续性腰大池放液,9例3~10d停止漏液愈合,6例最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保守治疗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要抓住术前准确定位、术中选择合适的颅骨钻孔位置、骨瓣形成后充分暴露漏口、硬脑膜破口与颅骨缺损处仔细分离、术后防止脑水肿等关键点才能要做到修补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陈寒春  王之敏 《安徽医药》2016,20(11):2081-2083
目的 探讨源于前颅底骨折的外伤性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1例资料完整的前颅底骨折后外伤性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病例,同时行术前高分辨率螺旋CT(HRCT)颅底骨质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及MR脑池造影(MRC)定位漏口,采用三明治法的筋膜-骨片(肌肉)-筋膜法技术修补漏口。 结果 11例患者漏口定位准确,筋膜-骨片(肌肉)-筋膜法技术修补漏口效果确切。 结论 术前高分辨率螺旋CT(HRCT)联合MR脑池造影(MRC)可以准确定位漏口,去除经颅底骨质缺损处疝出的脑组织,结合带蒂帽状腱膜下骨膜瓣修补重建是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前颅底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容易产生的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方法住院治疗的符合开放性前颅底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81例,分别予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2例,颅骨修补术12例,清除颅内血肿或挫伤灶同时行硬脑膜修补术的24例,眶顶骨性重建3例,行保守治疗30例。结果良好69例,中残6例,重残4例,因颅内感染死亡2例。结论对开放性前颅凹底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做好脑部清创术,清除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对脑脊液鼻漏及时、恰当的处理,同时要兼顾功能与整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耳脑医用粘合剂是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及少量添加剂配伍而成的复合性医用粘合剂。应用此粘合剂粘合修补脑脊液漏27例,其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脑脊液漏6例,开颅手术后手术切口脑脊液漏11例,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脑脊液漏5例。成功25例,成功率93%。应用此粘合剂修补脑脊液漏具有简便、迅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垂体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垂体腺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经CT或MRI证实的34例垂体腺瘤;采用经蝶入路或经颅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经蝶手术14例。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无一例死亡;经额手术20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有9例(26.5%)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蝶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鼻漏;经颅手术后最常见的是尿崩症。结论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手术对策;其中神经放射学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2009年6月239例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的36例患者,分析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原因,与肿瘤大小、性质和位置的关系。结果 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虽然出现了脑脊液漏,但经术中积极处理后,术后效果理想,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发生率文献报道较少,与术者操作,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和类型关系密切。术中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辅以人工材料,术后卧床,必要时采用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17.
额下-眶外侧联合入路治疗颅底脑挫伤及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善治疗颅脑挫伤及血肿的传统手术入路,方法:82例脑外伤患者,经额下-眶外侧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76例,病死率7.3%,骨瓣回植率44%,结论:该手术入路暴露彻底,减压充分,便于手术操作和减轻术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的患者有12例,占92.3%;对照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的患者有9例,占69.2%;试验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1例,占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0±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手术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并且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