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 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 4 0 2 %、9 4 9%、1 9 32 %或1 9 6 3%、1 5 33%、2 0 4 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4.02 %、9.49%、19.32 %或19.63%、15.33%、20.4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安氏II1与安氏II2错(牙合)Bolton指数及Bolton不调量,探讨两类错(牙合)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安氏II1错(牙合)129例,安氏II2错(牙合)8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计算Bolton指数,再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两组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各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分布特点、性别差异及上、下颌牙量关系在各类骨性错(牙合)畸形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80副模型,每种骨性错(牙合)各60副(男、女各30副),分别测量12颗恒牙(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宽度,计算各组前牙比和全牙比,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各组错(牙合)男女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与Ⅰ类和Ⅱ类错(牙合)有显著差异,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人数分布与Ⅱ类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较骨性Ⅰ类、骨性Ⅱ类大,且其前牙Bolton不调的人数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地区三种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比不调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40例正畸患者石膏模型的Bolton前牙比和全牙比进行测算,得出Bolton指数范围以及Bolton比不调的发生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前牙比及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57.08%、40.83%。该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比与国人平均正常[牙合]Bolton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在安氏Ⅰ类、Ⅱ类、Ⅲ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Bolton比值不调发病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牙齿大小不调量大于(或)等于1.5 mm作为Bolton不调量的指标,前牙不调和全牙不调发生率分别为15.4%、1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中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偏高,应重视其在指导正畸初诊病例分析诊断中的意义并将其纳入常规正畸诊断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正畸治疗中,Bohon指数对于诊断、矫治设计和预后估计都很重要,只有上下颌有相匹配牙量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牙弓间关系及咬合关系:本研究旨在了解临汾地区安氏错[牙合]患者Bohon指数分布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冠宽度与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类及安氏Ⅱ2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模型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牙合),安氏Ⅱ1及安氏Ⅱ2错(牙合)各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①安氏Ⅱ1错(牙合)的上下颌侧切牙及第二前磨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牙合)大,并有显著性差异.②Bolton指数前牙比及全牙比:正常(牙合)>安氏Ⅱ2错(牙合)>安氏Ⅱ1错(牙合).③正常(牙合)上下颌前牙牙量的直线回归方程:Y=X 10.45;全牙列的直线回归方程:Y=1.13X-2.57.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是造成安氏Ⅱ类错(牙合)深覆盖、深覆(牙合)的因素之一;前牙量及全牙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II类错殆Bolton指数及Bolton不调量,探讨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Ⅱ类错胎患者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错骀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磨牙关系不同分为磨牙关系远中尖对尖组(简称尖对尖组)114例,磨牙关系完全远中组(简称完全远中组)48例,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计算Bolton指数,再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全远中组全牙、前牙Bolton指数比值均大于尖对尖组,有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错胎间全牙Bolton不调的分布比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O.05)。而前牙Bolton不调的分布比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两组错黯间Bolton不调量总和与Bolton不调程度的分布比率的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II类错胎畸形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Bolton指数与Bolton指数不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上下颌牙齿是否协调常用的经典方法是Bolton指数法。同时,临床中还应用Bolton指数预测矫治后的[牙合]关系。有关Bolton指数的研究颇多,但许多论点还存在争议。本文就Bolton指数的确定因素、导致Bolton指数不调的原因以及Bolton指数和Bolton指数不调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各类错(牙合)畸形的上下颌牙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各类错He畸形上下颌牙量关系的差异。方法 本文对166例安氏I类、安氏Ⅱ类1分类、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患者模型的上、下领牙量,上、下前牙量、全牙比及前牙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未发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对错He组间B01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进行分析,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发现纳入各组样本中,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较高。结论 结果临床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各类错牙合畸形上下颌牙量关系的差异。方法 本文对 16 6例安氏Ⅰ类、安氏Ⅱ类 1分类、安氏Ⅱ类 2分类、安氏Ⅲ类患者模型的上、下颌牙量 ,上、下前牙量、全牙比及前牙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未发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同时对错牙合组间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进行分析 ,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发现纳入各组样本中 ,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较高。结论 结果临床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怡  刘月华 《口腔医学》2006,26(3):185-186
目的测量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及其异常的分布比例。方法对351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对Bolton指数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结果351例患者中Bolton指数前牙比异常者占47.58%,其中过大者占18.52%,过小者占29.06%。全牙比异常者占49.29%,其中过大者占10.26%,过小者占39.03%。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的发生率高,在临床诊断和制定矫治计划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庞氏指数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以正常及五组不同类型错共 36 0人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牙齿大小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各组庞氏指数的比较。结果 :无论正常、错牙齿大小与牙弓宽度相关性小 ,不同类型错双尖牙指数和磨牙指数有显著差异。结论 :庞氏指数在临床上预测牙弓宽度合理性小 ,须结合其它因素进行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Bolton前牙指数的不足进行改良。方法:取200名(男女各半)广西壮族恒牙前期正常[牙合]儿童的牙[牙合]模型,测量上下切牙近远中宽度,两者和的比值即为改良Bohon前牙指数。结果:改良Bohon前牙指数男性为76.97,女性为74.07。结论:上下颌切牙量的不调是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常见原因,用改良Bolton前牙指数预测覆[牙合]覆盖关系及上下颌牙量不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