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58例(溶栓组30例,其中发病6小时内溶栓16例,6-24小时溶栓14例;对照组28例)入院时入入院后24小时心电图的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溶栓组QTcd较溶栓前显缩短,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但发病6小时内、6-24小时溶栓的QTcd无明显差别。结论:AMI后24小时内溶栓可以缩短QTcd。  相似文献   

2.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血管开通与否分成A组(开通组)、B组(未开通组),A组42例、B组10例.并作溶栓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及QTc间期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①A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B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两组溶栓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溶栓前两组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溶栓后A组死亡1例,B组死亡4例.提示AMI溶栓血管再通可降低QTd,减少猝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溶栓治疗,有效15例,无效17例。无效组溶栓后6的QTc离散度较溶栓后2小时更长,有效组溶栓后6小时较溶栓后2小时QTcd明显下降两组溶栓后6小时的QTcd差异有显著性。发病一周后两组QTcd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4.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平  李玉 《心功能杂志》1997,9(3):160-161
  相似文献   

5.
观察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结果:再通组(Ⅰ组)溶栓后QTd、QTcd显著小于溶栓前(P<0.01);未通组(Ⅱ组)2指标无明变化(P>0.05),不同梗塞部位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QTcd可作为判定溶栓再通与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观察4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成功组QTd、JTd较溶栓前显著减少而非成功级QTd、JTd较溶栓前无显著性差异,因此,QTd、JTd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参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黄新平1邹川南1田丹1马晋云1金志泽1李玉2吴昌元2(1云南省红十字医院心内科昆明6500212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心内科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溶栓疗法QT间期离散度QT离散度(QTd)是指ECG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  相似文献   

8.
宋皆  乔玮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2-103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方法AMI病人42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进行对比,所有对象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QTmax和QTmin,QTd=QTmax-QTmin,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RR,校正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AMI病人QTd、QTcd分别为(68.7±16.3)、(74.8±20.1)ms,对照组QTd(32.3±11.4)ms、QTcd(36.4±13.3)ms,P<0.01,有心律失常组QTd(70.4±19.5)ms、QTcd(79.4±22.5)ms,无心律失常组QTd(54.4±16.3)ms、QTcd(63.2±20.1)ms,P<0.01。溶栓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论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使QTd明显减小,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AMI患者病死率。QTd对预测AMI患者溶栓疗效以及早期危险性心律失常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皆  乔玮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2-103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方法 AMI病人42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进行对比,所有对象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Qtmax和Qtmin,QTd=Qtmax-Qtmin,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RR),校正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 AMI病人QTd、QTcd分别为(68.7±16.3)、(74.8±20.1)ms,对照组QTd(32.3±11.4)ms、QTcd(36.4±13.3)ms,P<0.01,有心律失常组QTd(70.4±19.5)ms、QTcd (79.4±22.5)ms,无心律失常组QTd(54.4±16.3)ms、QTcd(63.2±20.1)ms,P<0.01.溶栓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论 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使QTd明显减小,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AMI患者病死率.QTd对预测AMI患者溶栓疗效以及早期危险性心律失常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的猝死关系密切。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与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有关,而QTd可以简单地表达出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差异。现对AMI者QTd变化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1985年Ca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提出了QT离散度(QT disper-sion)这个概念。1990年由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表心电图存在QT离散度(QTd)增大。心电图这种QT离散度增加反映了  相似文献   

13.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泵功能级别(Kilip分法)与QTd及JTd呈正相关,即泵功能级别愈高,则QTd,JTd值愈大(r分别为0.99与0.95)。  相似文献   

14.
韩琴 《山东医药》2012,52(5):48-4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及JT离散度(JTd)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7 d内统计恶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室性心律失常89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31例;心源性死亡19例和生存101例;室壁瘤26例和非室壁瘤94例。测定各类患者早期QTd和JTd。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室壁瘤患者的QTd和JTd水平均分别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生存、非室壁瘤患者(P均<0.05)。结论 QTd和JTd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QTd和JTd升高程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 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 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事件的影响。回顾性选择分析AMI患者75例(溶栓治疗组43例、未溶栓组32例),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常规心电图计算QTd、校正QTc(QTcd),并在入院后一周内心电监护观察MVA事件发生情况。溶栓再通组QTd、QTcd较溶栓前显著缩短(42.6±14.3msvs71.7±16.9ms,45.9±17.4msvs74.8±18.5ms,P均<0.01);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入院24h期间QTd、QTcd无明显变化(P>0.05)。QTd、QTcd≥90ms者MVA事件明显高于<90ms者(70.6%vs10.2%,P<0.01),溶栓再通组MVA事件与溶栓未通组比较趋于减少(11%vs28%)。结论:AMI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QTd,从而可能减少AMI后早期MVA的发生;无效的溶栓治疗对AMI近期预后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芬  张金枝 《心功能杂志》1997,9(4):227-228,233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AMI泵功能级别与QTd及JTd叶正相关,即泵功能级别愈高,则QTd,JTd值愈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尤其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电脑心电图采样,测定56例AMI患者与54例健康者体表心电图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结果(1)AMI组QTd各项指标显著延长(P<0.01),经溶栓治疗后显著缩短(P<0.01).(2)32例AMI患者经静脉溶栓再通后,QTd指标显著缩短(P<0.01).(3)AMI患者QTd>60ms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QTd是无创测量AMI后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可用于协助判断溶栓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波  王晓荣  黄雅萍 《心脏杂志》2001,13(6):498-498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导致 QT间期延长近年来报道较多 ,其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然而有关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 QT间期离散度 ( QTd)的变化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讨溶栓再通对 QTd的影响及其对判定溶栓疗效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住院治疗的 AMI患者 87例分为两组 :溶栓再通组 4 5 (男 4 2 ,女 3 )例 ;年龄 5 7±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4例、广泛前壁 3例、前壁 12例、高侧壁 2例、下壁并发前壁 4例。未溶栓组 4 2 (男 3 7,女 5 )例 ,年龄 5 8±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0例、广泛前壁 2例、前壁 15例、高侧壁 …  相似文献   

20.
冠脉内超声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3):133-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