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波 《骨科》2015,6(2)
目的:探讨以改良Weinstin法定位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置钉点的准确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186例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病例按定位方法分为改良Weinstin法105例,Weinstin法81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置钉准确性。结果:改良Weinstin法,手术时间118.53 24.34min,术中出血量278.28 85.30ml,术后出血量238.92 90.02; Weinstin法,手术时间143.34 32.84min,术中出血量389.83 103.36ml,术后出血量256.21 69.34;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相比术前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三个月VAS及OD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置钉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Weinstin法操作简单,术中无需暴露横突,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磁导航辅助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的43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资料,其中C型臂组23例,磁导航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病时间、性别、节段、主诊断及慢性病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k,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年时腰椎CT评估融合情况。结果:磁导航组和C型臂组的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95±9.01次、24.80±9.77min、97.50%、163.40±20.77min、69.50±26.90mL、86.25±22.82mL和55.87±7.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后路复位内固定置钉精准度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7月未经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其中11例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机器人组),22例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根据术后CT复查螺钉的位置予以Gertzbein-Robbins分级以评估置钉精准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7个月,平均5.31个月。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人组术后3 d ODI和VA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复查CT,按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精准度,机器人组可接受螺钉占比89.13%(41/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06%(10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虽手术时间长于常规手术,但置钉精准度高、安全有效,且手术微创,术后患者能快速康复,是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技术与内固定失效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06月~2020年06月于该科行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的青年L5椎弓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失效患者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内固定失效情况,评估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指数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angle, PI)的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8.57±17.96)min,术中出血量(140.00±48.65)mL,术后伤口引流量(94.29±31.55)mL,术后下地时间(2.86±1.35)d。术后2例钛缆断裂,4例钛缆棘突切割,1例椎弓根螺钉退出松动并钛缆棘突切割。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7±7.79)个月,随访终末期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末期时的PI与术前并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行腰椎峡部裂翻修手术,1例未行翻修手术而峡部自发骨性融合。结论 ...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在胸腰椎骨折辅助置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 女23例;年龄(58.2±13.3)岁。将患者按照置钉方法不同分为导板组(25例, 采用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术中辅助椎弓根定位置钉)和徒手组(27例, 依据影像资料及C型臂X线机透视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置钉准确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4.2)个月。两组患者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1±18.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患者的(69.4±16.6)min, 但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在椎弓根内固定后A组行PLF术,B组行PLIF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2 a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JOA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F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具有明确手术指针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手术指标、置钉准确率、滑脱复位程度、术后各时段的腰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D打印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领域内固定物置入,能提高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机器人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利用机器人进行术前规划,安放机器人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行减压、椎间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螺钉置入准确率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反映滑脱程度的Taillard指数、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6例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266.8±61.6)m L,手术时间为(115.3±32.8)min,机器人经皮置入单枚螺钉时间为(1.4±0.6)min,术后引流量为(196.4±69.5)m L。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VAS评分、ODI、Taillard指数较术前降低,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CT显示椎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椎间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经皮置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操作安全、简单,置钉准确率高,容易掌握,对于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接受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36例;双侧固定组接受传统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4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30个月。术前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显示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相比,能够取得与后者类似的临床疗效,但能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王鑫  张国旺  连小峰 《脊柱外科杂志》2021,19(6):361-366,376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2例术中应用三维导航(A组),另32例术中采用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B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置钉准确率及每枚螺钉置入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29.5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及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优于B组,而术中辐射量则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MIS-TLIF术中应用三维导航技术可提高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nilateralpediclescrewfixation,uni-PS)和传统后路双侧椎弓根固定(bilateralpediclescrewfixation,bi-P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2例,男67例,女35例;年龄34~69岁,平均51.5岁。所有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伴有下肢感觉异常;均行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50例,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B组52例,采用传统后路双侧椎弓根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ODI)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个月(12~21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87.6±25.5)min,术中出血量为(105.7±27.2)ml;腰痛、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2±1.4、7.9±1.1降至术后1个月的3.2±0.6、3.0±0.7;ODI评分从术前的42.2±11.8降至术后的15.6±2.3;融合率为96.0%(48/5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B组手术时间为(160.3±20.5)min,术中出血为(220.6±25.5)ml,腰痛、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3±1.1、8.1±0.9降至术后1个月的3.3±0.4、3.2±0.3;ODI评分从术前的43.1±12.0降至术后的14.9±2.6;融合率为96.2%(50/52),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术中失血量A组较B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ODI评分、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有同样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弹性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置入不同的弹性固定系统,分为使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弹性棒连接固定组(弹性棒组)和特制弹性椎弓根螺钉刚性棒连接固定组(弹性钉组)。其中弹性棒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0~69(49.18±10.23)岁;弹性钉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32~68(49.81±9.24)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侧位DR片上位邻近椎体间隙高度;采用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弹性棒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63.73±12.01) min、(89.55±16.07) ml、(81.67±16.00) ml、(3.45±0.75) d,弹性钉组为(62.96±11.54) min、(88.35±17.14) ml、(82.29±15.40) ml、(3.29±0.78)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JOA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位邻近椎体间隙高度与术前同一节段椎体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弹性棒组优30例,良2例,可1例;弹性钉组优29例,良2例,可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68)。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中,两种弹性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疗效相当,均可使用。而弹性钉内固定系统对于两椎体之间距离较短,在弹性棒不能放入或放入困难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使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soC-3D计算机导航下结合MastQuadrant通道管微创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IsoC-3D计算机导航下经皮椎弓根内内固定结合MastQuadrant通道管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6~72岁,平均50.2岁。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18例(85.7%)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ODI评分术前(49.6±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7.2±9.2)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腿痛VAS评分术前(75.2±10.0)分,末次随访时下降至(12.2±11.8)分(P<0.01)。腰痛VAS评分从术前(59.9±17.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6.6±11.5)分(P<0.01)。16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结论: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术式,MastQuadrant通道管在显微镜及目视下进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同时结合三维导航系统技术快速辅助下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良好,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经皮空心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2.7岁。损伤节段:T125例,L113例,L23例。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AO分型:B1型13例,B2型8例。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采用ODI评分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郊游等10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9.0±16.0)min,术中出血量(90.0±15.0)ml,住院时间(7.7±2.3)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其中1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12~3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3±1.7)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1.8±1.2)分(P〈0.05),末次随访时ODI为(10.0±1.2)%;伤椎高度由术前(54.0±17.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2.7±3.5)%(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23.0±13.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5.1)°(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7±0.3)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和末次随访相比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12月内无复位丢失。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微创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这个技术能够避免对后方韧带和骨性结构的再损伤,并可重建后方张力带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