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且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118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诊断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睾酮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Gleason评分、骨转移数目、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尿酸、胱抑素C等.比较发生CRPC快和慢的不同组间各因素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分组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时间的差异,应用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这些因素对进展为CRPC时间的影响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再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118例mCRPC的患者进展为CRPC的中位时间为17(9.5-2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转移数目与进展为CRPC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A 的最低值(HR=2.549,95%CI:1.565-4.151,P<0.01)、PSA 降到最低值时间(HR=0.373,95%CI:0.227-0.612,P<0.01)、骨转移数目(HR=2.393,95%CI:1.292-4.43,P=0.006)、乳酸脱氢酶(HR=1.681,95%CI:1.045~2.703,P=0.032)是快速进展为CRPC 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得到方程:PI=1.788 PSA的最低值-1.275 PSA降到最低值时间+0.441乳酸脱氢酶+1.114骨转移数目-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31~0.893,P<0.01,β=0.041).敏感度为0.803,特异性为0.718,约登指数为0.521.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的最低值、PSA降到最低值时间、骨转移数目、乳酸脱氢酶是快速进展为mCRPC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的CRPC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的预测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前列腺癌并且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共185例,收集并整理分析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癌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 GS)、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开始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的PSA最低值、PSA下降速率以及降到PSA最低值的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CRPC进展时间的差异,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CRPC进展时间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平均年龄(71.02±8.67)岁,CRPC进展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4~158个月)。单因素分析中,前列腺癌T分期、N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前是否发生远处转移、PSA下降速率和PSA最低值均与CRPC进展时间显著相关(P值均小于0.01)。在多因素分析中,内分泌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HR=6.030,95% CI:3.229~11.263,P=0.001)、较高的PSA最低值(HR=1.185,95% CI:1.080~1.301,P=0.001)、PSA下降速率>11 μg/(L·month)(HR=2.124,95% CI:1.195~3.750,P=0.001)以及到达PSA最低值的时间≤9个月(HR=3.623,95% CI:1.640~4.817,P=0.004)均是CRPC进展时间较短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下降速率越快,进入CRPC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dio,PLR)与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病情进展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170例PC患者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进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等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进展至CRPC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PLR 对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排除14例失访及2例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剩余154例中44例纳入进展组,11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Gleason评分、T分期、N分期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组NLR和PLR高于稳定组(P < 0.05),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其最低值(PSA nadir)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到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NLR组(log-rank χ2 =5.094,P=0.024);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PLR组(log-rank χ2 =9.931,P=0.002);Gleason评分≥8分(OR=3.998,P=0.034)、PLR(OR=1.156,P<0.001)、NLR (OR=13.844,P < 0.001)、T4分期(OR=16.252,P=0.048)为进展至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预测PC患者1年内发生 CRP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5和0.86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基线NLR和PLR值与CRPC发生相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RP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纳入的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60例患者接受治疗,对其中3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分析。化疗有效定义为化疗4个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较基线下降≥50%,且影像学改变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无进展。其化疗时中位PSA为153.4 μg/L(6.6~9 952.0 μg/L),共20例(60.6%)为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后发现Gleason评分较低者化疗有效性较差(P=0.034);化疗时存在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较高(P=0.032);内脏转移者共15例,其中12例(80%)患者治疗有效(P=0.041);化疗时出现贫血的患者(HGB≤120 g/L)共10例,化疗有效者3例(30%,P=0.024)。结论:对于mCRPC患者,初发时Gleason评分≤7、诊断时合并淋巴结转移、内脏转移以及化疗时存在贫血是化疗能否有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患者发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PC分为2组,CRPC组26例,非CRPC组2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患者血清TGF-β1、ALP、PSA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在2组单因素比较中,血清PSA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Ρ>0.05),血清TGF-β1、AL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F-β1是CR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CRPC患者血清中TGF-β1和AL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患者接受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AA)联合强的松(prednisone,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后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筛选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共计46例CRPC患者,选择使用AA+P治疗,最后共计37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3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参照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工作组2(PSA Working Group 2, PSAWG2)标准计算PSA缓解率,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影像学结果,同时分析行多西他赛化疗、PSA闪烁现象以及基线PSA水平、肿瘤T分期、Gleason评分等指标对AA+P治疗的PSA缓解率的影响差异。结果 37例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在接受AA+P初始,有5例患者发生了PSA闪烁现象,其PSA达峰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以下的中位时间为3.0(2.0,4.5)个月。37例患者PSA总体缓解率为59.5%,其中13例患者达到缓解后又发生了PSA复发,其中位复发时间为7.0个月。参照RECIST标准,37例CRPC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影像学进展,而5例有明确的影像学缓解。6例达到PSA缓解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将强的松转换为地塞米松,其中2例PSA再次缓解,PSA缓解率为33.3%。化疗失败后接受AA+P的患者PSA缓解低于未行化疗的患者(20.0% vs 65.6%,P=0.076)。此外,有PSA闪烁现象的PSA缓解率低于无此现象的患者(20.0% vs 65.6%,P=0.076)。醋酸阿比特龙的总体耐受性较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结论 CRPC患者口服醋酸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于不愿意选择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有较高的PSA缓解率。PSA闪烁现象在AA治疗过程中并不少见,这部分患者达到PSA缓解的比例较低。PSA缓解后的中位复发时间为7.0个月,部分PSA进展患者用地塞米松替换强的松可重新达到PSA缓解,可恢复对阿比特龙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0年间收治住院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方式变化,探讨前列腺癌的诊治、患者生存情况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 673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包括初诊年龄、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TNM分期、治疗方式及患者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2组:2003—2007年(前5年)为第1组(n=542),2008—2012年(后5年)为第2组(n=1 131)。两组间比较,第2组比第1组病例数增加589例,增长109%。第2组较第1组平均年龄更低(70.8岁vs.71.9岁,P=0.003),初诊PSA<20 ng/mL占比更高(38.1% vs. 32.9%,P=0.004),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8占比更高(47.1% vs. 42.2%,P=0.012),局限性前列腺癌占比更高(58.9% vs. 45.0%,P<0.001),根治术所占比更高(33.7% vs.14.2%,P<0.001)。其中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在2008—2012年逐渐开展(0% vs.20.7%,P<0.001)。主要的转移靶器官均是骨。本文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其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121个月)。初诊年龄(P<0.001)、初诊PSA水平(P=0.012)、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P=0.006)和癌远处转移(P<0.001)均是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特点在2003—2012年这10年间发生变化,初诊患者平均年龄降低,诊断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例增加,但低分化肿瘤占比仍然增加。初诊年龄、初诊PSA水平、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总评分和癌远处转移都是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搜集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是否骨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为骨转移者;对照组患者为无骨转移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膜浸润、盆腔淋巴结增生、年龄、PSA值、Glea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OR=1.301)、PSA值(OR=1.218)、Gleason评分(OR=7.026)、有无包膜浸润(OR=333.987)为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高危因素为年龄、PSA、Gleason评分和包膜浸润。  相似文献   

9.
赵斌  王东文  张利  张剑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584-586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预后进行电话随访,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RR=2.012,P=0.006)、转移症状(RR=1.964,P=0.038)、合并症(RR=1.359,P=0.010)和全雄激素阻断(RR=0.960,P=0.023)4个因素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Gleason评分、转移症状、合并症、全雄激素阻断是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俊  杜鸿  熊国兵  黄建林  安宇  廖勇  邱明星   《四川医学》2018,39(6):646-649
目的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治疗中心确诊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患者在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的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探索患者部分基线值情况对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用药12周以上的55例CRPC有效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随访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结果 5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4例,占比25.5%。按年龄、Gleason评分、基线PSA值、骨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基础情况不同,人数分布也具有较大差异,通过统计学计算方法得出上述基线值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无显著影响。同时与COU-AA-302对比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部分差异。结论对于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CRPC患者来说,不良反应的出现不受患者年龄、PSA基线值、Gleason评分等基线不同情况的影响,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呈较低水平且可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3 4和4 3患者进行对比,评价不同主要Gleason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于我院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腺癌患者,3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Gleason 7分,根据主要级别不同分为3 4、4 3两组.定期随访判断患者有无生化复发或远处转移.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率无统计学差异(21.1% vs 33.3%,P=0.462);3 4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4 3组(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Gleason级别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3),4 3组有着更高的生化复发风险.结论:不同分级的Gleason 7分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根治术后3 4分和4 3分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同,将Gleason 7分患者依照主要级别继续分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多西他赛化疗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性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63例死亡,全组患者中位OS为2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骨转移、基线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及化疗周期数与化疗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ALP浓度≥120 IU/L、基线PSA值≥60 ng/mL、化疗周期数<10是较短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mCRPC可以获得较好的总生存率,化疗前基线ALP浓度、基线PSA值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黏着斑蛋白( vinculin,VCL)在诊断前列腺癌及判断恶性程度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VCL,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CL蛋白在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VCL免疫组化评分和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我们发现VC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前列腺癌组织(P=0.002),在前列腺癌并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强于原位前列腺癌组织(P =0.003).VCL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P=0.011)、Gleason score(P =0.003)和肿瘤TNM分期(P=0.014)负相关,与前列腺癌转移(P=0.000)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685)无明显相关.结论 VCL低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VCL缺失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迅速生长,可结合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疑似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初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ETS相关基因(ERG )重排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前列腺穿刺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8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RG 基因重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G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ERG 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ERG 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RG 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18.0%)患者检出ERG 基因重排,其中 45例 (51.7%)为转位重排,42例(48.3%)为缺失重排。74例(15.4%)患者表达ERG蛋白。ERG蛋白表达与基因重排正相关( r=0.849, P=0.000)。368例获得随访资料,ERG 基因重排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初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 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病例中ERG蛋白表达率下降( PERG 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均不能提示预后。结论 ERG 基因重排状态与蛋白表达情况均不能作为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4月-2021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后跟踪随访18个月,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并分为发生组(39例)与未发生组(61例)。比较两组前列腺组织的IVIM定量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及其他基线资料,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评价IVIM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Gleason评分、入院时PS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D、D*值低于未发生组,f及内脏脂肪素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内脏脂肪素水平高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与术前血清PS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4-臂daVinci S-HD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施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根治术后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与术前血清PSA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PS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82,P<0.01),PSA值越高,Gleason评分值越高.PSA值与病理分期无明确的相关性(r=-0.073,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与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有关,与病理分期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比值(f-PSA/t-PSA)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清PSA水平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0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有无家族遗传史,并依据癌症TNM分类标准统计患者的临床分期,统计不同分类患者血清PSA平均水平,评价患者血清PSA、f-PSA/t-PSA水平与前列腺病理组织的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有家族患病史患者的平均血清PSA水平为(323.59±267.15)ng/ml,远高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198.11±100.22)ng/ml,P<0.05;不同TNM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差异较大,Ⅰ期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最低,平均为(6.28±4.08)ng/ml,Ⅳ期最高,为(459.08±123.01)ng/ml;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的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67,P<0.001)。低分化癌患者的平均血清f-PSA/t-PSA为0.145±0.017,中分化癌患者为0.225±0.021,高分化癌患者为0.345±0.104,前列腺癌病理组织的Gleason评分与血清f-PSA/t-PSA成负相关(r=-0.378,P=0.008)。 结论 血清前列腺素特异抗原与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对前列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应列入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体检筛查前列腺癌与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28 162例年龄≥40岁男性参与本院体检前列腺癌筛查,同时选择同一时期门诊以前列腺癌临床症状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组,评估分析筛查组与临床诊断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与临床诊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66),但PSA水平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活检Gleason评分低于临床诊断组(P=0.055),筛查组阳性患者与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相比,临床分期较早(P < 0.01),主要为局限性前列腺癌(75%),无转移性前列腺癌;而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主要为局部进展性及转移性前列腺癌(68.1%)。结论:开展PSA筛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且发现的均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中、高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8分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入选标准:前列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8分,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应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平均随访时间为(51.7±25.8)个月,16例(55.2%)患者生化复发,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0.2%。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5.8%,5年总生存率为84.8%。单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治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75.2%,显著高于未行辅助治疗组的0(χ2=11.514,P=0.001);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100.0%,显著高于辅助内分泌治疗组(60.0%)及未行辅助治疗组(0,χ2=12.369,P=0.002)。将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及辅助治疗类型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辅助治疗类型是高级别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扎卢胺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一线治疗和阿比特龙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等生化指标、影像学复查结果及治疗期间随访记录,分析患者的PSA应答、PSA进展及影像学进展等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接受恩扎卢胺治疗的mCRPC患者总计26例,其中作为mCRPC一线治疗患者13例,服用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后出现耐药从而接受恩扎卢胺作为mCRPC二线治疗的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4,23)个月,mCRPC一线治疗患者的PSA应答率为100%(13/13),明显高于二线治疗患者[53.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P=0.005)。mCRPC一线治疗患者中位PSA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无影像学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