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5—01/2008—12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979年 6月至 1991年 6月本院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 186例 ,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有较系统随诊资料 (门诊或信访 ) ,平均年龄 53.9(30~ 99)岁。病理类型 :腺癌 16 5例 ,鳞腺癌 13例 ,腺棘癌 3例 ,透明细胞癌 4例 ,未分化癌 1例。临床分期 :Ⅰ期78例 ,其中ⅠA 期 50例 ,ⅠB 期 2 3例 (宫深不清 5例 ) ,Ⅱ期 6 8例 ;Ⅲ期 32例 ;Ⅳ期 8例。1.2 治疗方法1.2 .1 手术治疗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 72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5例疑转移者行腹膜后淋巴结活检阳性 ;4 8例行次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4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以Ⅰ期和Ⅰ级为主;临床表现以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紊乱者、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为多见.其中14例曾被误诊.结论 年轻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具有较好的预后因素,但误诊率高,要通过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增大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内膜癌总数的12.3%,随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6.25%),阴道不规则出血(43.75%),不孕(50%).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样腺癌13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特点是腺体不规则,融合,乳头状结构,极性消失,腺上皮核大变圆,空泡状,核仁清楚.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以肉芽组织或促纤维形成的间质反应.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准确率较高.结论:45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肥胖妇女采用分段诊刮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诊疗特点,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附件转移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级越高、肌层浸润越深、淋巴转移率越高,附件转移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年龄、术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附件转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病理类型、组织学各分级、肌层不同浸润深度、附件有无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附件转移与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相关,对无附件转移高危因素的年轻早期患者可考虑保留远离癌灶侧卵巢;腺鳞癌、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对合并以上淋巴转移高危因素者,治疗上应选择盆腔淋巴切除。  相似文献   

6.
156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姚先莹 《华西医学》1998,13(2):179-181
为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对本院1989.5-1994.5收治的156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绝经前妇女占40.4%,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故对有上述表现者应行诊刮,避免漏诊。绝经后组多为低分化浸润肌层发生转移者较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103例子宫内膜癌术后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1972年5月至1996年12月在本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的资料,要求患者于1998年12月开始分别来院复查或在当地复查来信反馈进行追踪,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388-139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阐述其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原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 :Ⅰ期为 2 0 .3% ,Ⅱ期为 33.3%。临床分期Ⅰ期中盆腹腔转移率 9.5 % ,Ⅱ期为 33.3% ,Ⅲ、Ⅳ期均为 10 0 % ,总转移率 16 .3% (15 / 9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患者盆腹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P <0 .0 1)。组织学分级G1、G2 的患者盆腹腔转移率低于G3 及未分化者(P <0 .0 1)。【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真实反映了病变范围 ,较临床分期准确。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 ,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9.
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及宫颈受累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段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分段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组织学类型符合率80.31%,宫颈受累符合率53.85%。结论: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组织学类型及宫颈受累判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术中剖视子宫标本,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术前漏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9年4月间子宫内膜癌术前漏诊病例。结果10年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46例,其中术前漏诊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漏诊患者术前仅有6例作诊刮术,漏诊患者术前均未做宫腔镜检查。结论要避免子宫内膜癌的漏诊:①术前B超检查必须报告子宫内膜的厚度;②对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和子宫内膜异常者,子宫切除前均应行诊刮术;③术中及时剖检子宫标本,有怀疑时应及时行快速冰冻切片,对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者,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以免漏诊导致第2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周晅  徐宣枝  周彦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2,(9):1715-1716,17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U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UPSC患者中,53.33%(16/30)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60.00%(18/30)的病例有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率为43.33%(13/30),p53阳性率达到56.67%,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30.30%。【结论】UPSC病期晚,易浸润深肌层和向子宫外扩散;p53的高表达及ER、PR的低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32例术前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均与雌激素密切相关,两者共存的情况临床上较常见,但由于肌瘤的存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常被忽视而易造成漏误诊。本文对照分析了3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术前漏诊病例,以期获得有价值的警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1989~1999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术前漏诊病例32例为研究对象组,其中19例为外院术前漏诊入我院追加手术者;随机选择同期单纯子宫肌瘤病例(手术病理证实)100例为对照组。1.2 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未孕史、超重情况、是否合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分析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初期曾误诊的15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阴道不规则出血12例,月经紊乱(周期缩短、经期延长)6例,痛经3例,性交出血1例,白带增多6例,白带异味2例,下腹胀痛2例,腰酸2例;均面色苍白,贫血貌。经妇科检查结合阴道超声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本组误诊时间1~3个月。拟行手术治疗,术中剖视子宫,见鱼肉样不规则内膜病变组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癌,腺癌13例、腺角化癌2例。15例确诊后,给予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7例和次广泛子宫及附件切除术8例,并术后辅以放疗。15例术后随访1年均存活且未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及接诊医师重视程度不足,未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导致本病误诊及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怀疑本病者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早期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并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诊刮组(17例)、宫腔镜B超组(18例),在宫腔镜下行分段诊刮术,同时B超观察宫壁厚度、宫壁回声、肌层浸润程度等。比较2组术前诊断和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结果诊刮组和宫腔镜B超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9%和8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术前分期为Ⅰ期、Ⅱ期患者中,宫腔镜B超组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3%和100%,高于诊刮组的69.2%和75.0%,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Ⅰ期子宫内膜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01~2005-12我院收治并接受随访的子宫内膜癌(EC)0281期子宫内膜癌疗效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合并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子宫内膜癌合并症 5 2例临床观察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 0 1~ 2 0 0 1- 12我院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12 6例。年龄 31~ 83岁 ,平均 5 9.8岁。其中有合并症 5 2例 (合并症组 ) ,平均 6 2 .9岁 ,无合并症 74例 (对照组 ) ,平均 5 6 .3岁。全部资料均由专业人员收集整理 ,随访以电话、信函联系 ,个别上门访视。随访时间最短者 2 a2个月 ,最长 5 a。失访 11例 ,随访率 91.2 %。合并症类型 :12 6例子宫内膜癌中 ,5 2例合并有其他疾病 ,只患有 1种合并症 34例 (6 7.1%) ,2种或 2种以上 16例 (32 .9%)。合并症依次…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的电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运用电镜技术研究了29例子宫内膜癌。结果确定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形态学特征:①不规则奇形核仁或网孔状核仁;②畸形核,分叶核伴细桥-核间桥形成;③核旁微丝;④核体;⑤核包涵体;⑥细胞重度多形性,排列紊乱,似乱石铺堆;⑦出现奇形细胞和/或癌巨细胞;⑧形成奇形乳头和奇形细胞簇;⑨细胞表面特异功能结构分化不良。结论电镜能够确定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准确判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更能细致地观察子宫内膜癌的亚细胞结构,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更有利于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未绝经和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53例内膜癌患者根据绝经与否分为未绝经组34例,绝经组1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因素、病程、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分别为88.2%、79.0%;未绝经组确诊时间(610.9±145.5)d,显著长于绝经组的(104.1±27.1)d(P〈0.05);未绝经组子宫内膜样癌占97.1%,显著高于绝经组的78.8%,而非子宫内膜样癌占2.9%,低于绝经组的21.1%(P〈0.05);两组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临床分期间未绝经组Ⅱ期占5.9%,明显低于绝经组的42.1%,而Ⅲ期患者占32.4%,显著高于绝经组的5.3%(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I期高于Ⅱ~Ⅲ期(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关系,雌、孕激素受体与临床分期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妇女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I型内膜癌占绝经前、后妇女的绝大多数;雌、孕激素受体可作为内膜癌预后的监测指标;重视绝经前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其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病理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该类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方法:分析2000—01/2007—12在我院诊断并手术治疗的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12例发生卵巢转移,≤40岁者卵巢转移发生率为14.3%。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深肌层受侵、宫颈受侵、盆腔淋巴结受侵者卵巢转移率升高。结论:卵巢转移多限有高危因素者,对早期无高危因素特别是≤40岁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最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