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从黄河三角洲植物中分离真菌,筛选具有抗菌或抗肿瘤活性菌株,分离鉴定活性成分。方法 蔗糖密度梯度法分离菌株,对其发酵物进行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筛选,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河三角洲的9种植物样品中分离纯化真菌136株,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菌株25株、具有细胞毒活性菌株17株,并从1株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 OUCMDZ-204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对白色念珠菌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桔青霉素。结论 黄河三角洲的植物真菌具有开发为药用活性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内生真菌A1163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A1163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确定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合菌株形态观察、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关系.结果真菌A1163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布雷菲德菌素A,布雷菲德菌素A产生菌A1163被鉴定属于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放线菌1356菌株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并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通过紫外、红外、高分辨率质谱、1H核磁共振谱和13C核磁共振谱研究其化学结构.结果 放线菌1356初步鉴定为灰色产色链霉菌的一个亚种,其抗真菌活性成分KZJ-1鉴定为鲁丝霉素.结论 本论文首次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鲁丝霉素的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对这类化合物C16~C19化学位移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抗MRSA海绵真菌的分离及菌株W0707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海南、湛江海域的海绵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抗MRSA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558为指示菌,利用KB法进行活性菌株筛选,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18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0707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海水马丁氏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培养真菌选择性,共分离得到真菌133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株4株,其中菌株W0707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W070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区域来源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意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探求新型抗生素提供基础。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抗菌活性微生物初筛和复筛。通过HPLC-DAD结合TLC对活性突出的4株真菌及1株细菌进行活性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对广谱抗菌活性菌株WBX-38进行菌种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与结论 从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来源样品中共筛选90株海洋来源菌株,获得抗菌活性菌株16株,4株为海洋细菌,12株为海洋真菌。通过HPLC-DAD结合TLC分析,发现5株活性菌株均具有独特的色谱行为。海洋真菌WBX-38通过菌种鉴定,确认为海洋来源曲霉(Aspergillus sp.)。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该化合物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从中国南海深海3601m的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获得一株芽孢杆菌SH-B74,分离其产生抗植物病原真菌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使用酸沉淀、快速柱色谱、SPE和半制备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发酵液中的脂肽类纯化合物,采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方法鉴定菌株.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脂肽类纯化合物bacillopeptin A,分子量为1020.6Da;菌株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 该菌株对玉米纹枯病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代谢产物bacillopeptin A对苹果干腐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显示了该菌及其代谢产物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和土壤生物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两株具有将人参皂苷Rg1转化为人参皂苷F1的真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通过菌落形态、产孢结构的观察及ITS-5.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的rRNA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初步确定该两株菌的种属.结果 与结论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同源序列的比对确定菌株2246为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菌株2367为Penicillium dipodomyicola.  相似文献   

8.
从药用植物绞股蓝根部分离内生真菌,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菌株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检测,鉴定目的菌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绞股蓝根部内生真菌;DPPH法和Fe3+还原力测定抗氧化能力;TLC和HPLC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绞股蓝皂苷;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属鉴定。分离得到的10株内生真菌中G4菌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经检测发现G4的胞内产物中含有绞股蓝皂苷,鉴定其为柔膜菌目(Helotiales)。  相似文献   

9.
右旋磷霉素手性转化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转化产生左旋磷霉素的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方法 采用固体琼脂块法对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中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液体摇瓶法对初筛阳性菌株进行复筛.利用薄层生物自显影的方法和质谱分析法对转化产物进行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法及ITS-5.8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初筛了2856株真菌,获得138株阳性菌株;对其中转化能力比较强的15株阳性菌株进行液体摇瓶复筛,发现菌株2221的转化率最高,当底物投料量为0.05%时,转化率达到36.8%.根据菌株2221的形态特征以及ITS-5.8S rDNA序列比对,菌株2221被鉴定为沙门柏干酪青霉.结论 沙门柏干酪青霉2221可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为左旋磷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浙江温岭红树林秋茄中筛选分离获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菌株,并对较强活性菌株WHSL-08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以浙江省台州温岭市的红树林秋茄样品为材料,进行海洋真菌分离,采用Ellman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通过菌株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 r DNA基因测序等方法,对菌株WHSL-08进行菌种分类鉴定。结果 本研究从秋茄根际土壤、根、茎和叶中共分离获得41株海洋真菌,经测定有16株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活性菌株率达39.02%,其中根际土壤分离的菌株数最多,活性菌株率达50%。活性菌株中WHSL-08活性最强,经进一步菌种鉴定确定该菌株为Isaria javanica。结论 浙江温岭秋茄根系土壤、根、茎和叶中均可筛选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菌株,根系土壤中的活性菌株率较高。活性最强菌株WHSL-08经鉴定为Isaria javanica,其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