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工作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广泛地被采用,与直接荧光抗体(DEA)技术相比,它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操作繁锁,加之常出现非特异反应,影响结果的判断。为此,1982年我们开始研究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EHFV抗原,重点放在增加荧光的亮度和特异性的问题上,至1983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首次证明家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对从啮齿动物和 EHF 患者分离的 EHFV 动物源株和人源毒株均敏感,EHFV 可在猪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接种 EHFV 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呈现病毒血症。动物源株 R_(22)和人源株 HB55于接种后的第7—11天和7—20天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光技术可检出特异性荧光抗原,并显示不同来源毒株在猪体中维持时间似有差异。亦可在血中检出 EHFV 抗体。家猪感染 EHFV 后的病毒分离也很容易。因此,乳猪可做为 EHFV 的分离和增殖以及疫苗试验的新动物模型。也提示家猪在 EHF 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90年2~6月,对广州实验大白鼠及其接触者进行了EHF感染调查。在25个单位采集了实验大白鼠423只,EHFV抗原阳性率11.8%(50/423),抗体阳性率12.5%(58/463),总感染率12.0%(59/491)。11份EHFV抗原阳性实验大白鼠肺组织,有1份分离出EHFV。在大白鼠饲养室周围捕捉褐家鼠9只,EHFV感染率22.2%(2/9)。在21个单位采集实验大自鼠接触者血清标本89份。EHFV抗体阳性率19.1%(17/89),发病率6.7%(6/17)。其中实验室人员感染率为14.6%(7/48),发病率为8.3%(4/48);饲养员感染率为24.4%(7/48),发病率为4.8%(2/41)。从3份病人血清中1份分离到EHFV。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对EHFV敏感的正常动物细胞有黑线姬鼠肺细胞,大白鼠肺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和鸡胚细胞等。我站曾证明长爪沙鼠肾细胞对EHFV敏感,本文重点介绍沙鼠肾细胞(MK)的特性以及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株,浙_(10)株自EHF病人血清分离,浙_3、浙_7株自黑线姬鼠肺分离,76118株自南朝鲜黑线姬鼠肺分离,  相似文献   

5.
自南朝鲜李镐汪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国内外学者还用Vcro-Eb、A549、LLc-Mk_2传代细胞、乳小白鼠从鼠体及病人体内分离到许多EHFV。但自朱智勇等证实长爪沙鼠是EHFV敏感的实验动物以来,长爪沙鼠是否可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EHFV及分离效果如何,至今尚未见详细报告。本文作者在1991年1月至1992年4月,用长爪沙鼠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进行了EHFV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ANA及抗核抗体谱,分析结果。结果 15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视疾病不同有1项或多项抗体阳性,抗ds-DNA与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特异性较高,抗nRNP滴度是MCTD的高度特异性标志且具有较高敏感度(83.33%),抗SCL-70抗体是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性抗体,抗M2抗体高滴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较高。血清中ANA检出率较高的AID有SLE(86.84%)、SS(82.61%)、PM/DM(80.00%)、MCTD(50.00%),在筛查诊断上起重要作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抗核抗体,与A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A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具有较好特异性与敏感性,结合ANA结果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我们又从疫区捕获黑线姬鼠进行EHFV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①用IF法在2只孕鼠及其4只胎鼠和2窝乳鼠中检出了EHFV抗原和抗体;②从疫区捕捉的黑线姬鼠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8.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方法结合鼠疫常规监测工作,对现场采集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鼠疫检验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疫菌分离培养和ELISA检测人和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ELISA与鼠疫菌分离培养比较检出率较高(7.01%),符合率可达98.23%,鼠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和动物血清1份,结果无明显差异,但符合率低,ELISA加胶体金标记层析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可提高符合率(91.56%)。结论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鼠血清和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同时用血凝抑制(HI)法对阳性血清进行分型。一、材科与方法: 1.EHFV抗原、兔抗EHFV IgG致敏血球、  相似文献   

10.
紫貂作为EHF宿主动物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FAT技术及HRP-SPA法,检测养貂区不同人群血EHFV IgG、IgM抗体及紫貂血EHF IgG抗体、肺EHFV抗原。结果表明,养貂者与非养貂者的EHFV IgG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非养貂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HFV TgM的阳性率也以养貂者为高(6.12%),非养貂者仅1.56%。提示养貂者为好发EHF的危险人群。同时检测52份紫貂血,EHFV IgG阳性4份;252只紫貂肺标本,EHFV抗原阳性10只;肝脏68只,抗原阳性1只。笔者认为,紫貂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且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目前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因需用荧光显微镜,细胞抗原片,抗原片又需冷藏保存,故难于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使用。我们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了EHF病人血清抗体,结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EHF抗原(89—1)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使用前检测效价,以50%血球凝集( )时,作为一个抗原单位,试验时使用4个抗原单位。1.2 抗EHFV—IgG致敏血球(冻干89—1)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使用时稀释成0.3%血球悬液。1.3 稀释液均采用一种稀释液(pH 7.2 0.01MPBS,含1%正常兔血清),稀释所有试剂和被检血清。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上的媒介意义,我们于1988年10~11月,在陕西EHF疫区捕鼠,取459份鼠肺用IFAT检测EHFV抗原,阳性26份,阳性率为5.7%,并从鼠体采集的小盾纤恙螨分离到EHFV6株。1989年10月,将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28只置放于疫区草地上,所有的鼠均诱集到游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并从鼠分离到EHFV3株。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能自然感染和叮刺传播EHFV,并提示有经卵传递EHFV的能力,表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EHF 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宿主动物种类也较多,而且在家鼠型疫源地褐家鼠鼠肺中分离的病毒,用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时,发现其带有野鼠病毒型的抗原成分。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市EHFV 的抗原特点,我们新近从不同疫源地的病人血清及尿中分离出3株EH-FV,并用14个EHFV McAb 进行了抗原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McAb 组特异性McAb L_(13)F_3、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我们在北京市西南部山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调查。共检查具有蜱咬史的190人,检出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_gG阳性者4人,感染率为2.11%。有3例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为莱姆病关节炎。并且在相应地区和海淀区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传播媒介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长角血蜱(当地优势蜱种)290只,其中50只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检测蜱中肠,7只为阳性,阳性率为14%。其余蜱中分离出4株螺旋体(门头沟区为SZ_4、SZ_(21)、SZ_(22)3株,海淀区SZ_(23)1株)。对其中SZ_(22)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与国内大多数菌株反应相同。通过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北京市存在莱姆病疫区,并首次从长角血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6.
恒河猴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有明显的抗体反应,为进一步了解EHFV在猴体的一些生物学特征,我们对病毒在狠体的分布、排出和抗体产生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多数实验动物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产生雷同于人患流行性出血热后的临床表现,所以,我们采用了~(60)Co照射的方法,采改变豚鼠对EHFV的反应性。结果表明,经~(60)Co辐照的豚鼠感染EHFV后,不仅在体内可检出EHFV(92%)及抗EHFV抗体(69.2%),而且观察到多数豚鼠出现体温升高(39.6~40℃),以及血小板明显下降。30.7%的豚鼠可出现肾脏损伤的表现,如蛋白尿。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这种人工方法处理豚鼠作为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观察到一些类似人患此病时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鼠疫监测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自广西隆林县、西林县鼠疫监测中收集的鼠脏器、鼠血清以及既往鼠疫阳性病人血清,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鼠疫菌F1抗原(脏器)与F1抗体(血清)检测.结果 鼠肝脏120份、鼠脾脏99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1抗原均为阴性;鼠血清235份胶体金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为阴性、既往鼠疫阳性病人27例胶体金检测鼠疫菌F1抗体灭活组阳性2例,阳性率为7.41%(2/27),升汞组均为阴性.结论 升汞对鼠疫菌F1抗体的检测有抑制作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在鼠疫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3年34例疑似流行性乙脑病例的检验过程,探讨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病毒中和试验对2种酶联免疫试剂(ELISA-1和ELISA-2)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34例急性期标本(血清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2例ELISA-1阳性,9例ELISA-2阳性,二者阳性结果无1例相同。用C6/36传代细胞对34例标本分离病毒,用IFA鉴定毒株,6例分离出乙脑病毒。经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相血清,9例特异性抗体效价呈4倍增长,与ELISA-2检测结果一致。[结论]ELISA-2的特异性为100%(25/25)、敏感性为100%(9/9),可作为乙脑病例的早期快速诊断、鉴别诊断试剂。ELISA-1的特异性为92%(23/25)、敏感性为0(0/9),应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