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及类型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319例鼻腔鼻咽部淋巴瘤会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按WHO(2008)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9例会诊病例中,3例(0.9%)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考虑肿瘤累及鼻咽,建议全身检查;31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99.1%),包含非霍奇金T和NK细胞起源淋巴瘤177例(56.0%)、B细胞起源淋巴瘤139例(44.0%)。发病率位于前两位的是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60例(50.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4例(20.3%)。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高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0岁的患者106例(33.2%)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37.7%)、NK/T细胞淋巴瘤36例(34.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60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10例(66.5%),其中NK/T细胞淋巴瘤124例(59.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11.4%),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16例鼻腔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第二位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0岁老人鼻腔鼻咽部淋巴瘤患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两者之间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下表现及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9年1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胃镜下表现. 结果:胃恶性淋巴瘤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胃镜下表现肿块型2例,溃疡型7例,浸润型2例,结节型3例.霍奇金病1例,非霍奇金病13例,其中12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T细胞来源.手术治疗患者中2例术后1年内死亡,2年及以上生存者6例(54.5%),5年及以上生存者3例(27.3%).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给以抗幽门螺杆菌联合化学治疗. 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断困难,可采取普通胃镜联合病理检查等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诊断,治疗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病理诊断443例恶性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08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443例恶性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11.06%(49/443),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88.94%(394/44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性淋巴瘤66.37%(294/443),T细胞性淋巴瘤22.35%(99/44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构成比居前5位分别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53%(184/443)、滤泡性淋巴瘤11.06%(49/443),外周T细胞淋巴瘤5.64%(25/443),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5.19%(23/44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4.74%(21/443)。HL中以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为多(4.51%,20/443)。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中位年龄57岁(7~94岁)。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为多。结论:443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远多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霍奇金淋巴瘤中以结节硬化性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大部分淋巴瘤类型以男性发病为多,起病部位以颈部淋巴结为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预后指标及Pax-5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23例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LDH、国际预后指数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用EnVision两步法标记Pax-5,比较BSAP与CD20及CD79α的表达情况。结果23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22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5.9%,血清LDH升高、国际预后指数高危类对预后不利(两者P值分别为0.02和0.01)。23例中有22例表达Pax-5,Pax-5与CD20及CD79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预后较好,血清LDH和国际预后指数是判断预后的指标。Pax-5可应用于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及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的肿瘤组织中EBV编码的RNA(EBER),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EBER总阳性率为44.4%,霍奇金淋巴瘤占检出率的40%,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检出率的45.1%,不同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依次占检出率的75%( T细胞淋巴瘤)、87.5%( NK/T细胞淋巴瘤)、2.9%( B细胞淋巴瘤),T细胞、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EBER阳性率比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结内、外淋巴瘤EBER阳性率分别为17.9%、58.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50岁以上淋巴瘤患者EBER检出率(36.2%)低于50岁以下患者检出率(55.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西地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其中以发生在淋巴结外弥散淋巴组织的NK/T细胞淋巴瘤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实体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淋巴瘤合并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48~74岁,平均62岁。7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胃癌2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来源不明的鳞状细胞癌1例。7例中1例行单纯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联合放、化疗,1例行单纯免疫治疗,1例行放、化疗。随访2~57个月,1例死亡,1例淋巴瘤复发。结论淋巴瘤合并实体瘤临床诊断需全面仔细,避免误、漏诊;应考虑淋巴瘤与实体瘤的治疗顺序,多学科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分析1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MR表现。结果 13例中单发肿瘤4例,多发肿瘤9例,共计36个病灶。13例病变均累及幕上,其中8例病灶位于深部脑白质近脑室旁。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2cm。T1WI略低信号28个,T2WI等信号24个。28个病灶呈均匀强化。肿瘤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均不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质少,细胞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少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未见钙化,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决定其MR增强形态、占位程度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运用不同的MR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所获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主因发现双乳肿物一月余,行抗炎治疗后肿物无明显变化,临床以双乳肿物,初步考虑“乳腺癌”收入院。入院后行PET-CT及腹部CT发现:除了双乳高代谢肿物外,还可见腹盆腔、右肾、右侧髂肌及左侧肛提肌外旁等多发占位,病理穿刺结果开始考虑为乳腺低分化癌并多发转移,后经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乳腺非霍奇金T细胞性淋巴瘤,类型为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类型少见,易误诊为低分化癌,应加强对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并仔细分析病情,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及纵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20例电视纵隔镜手术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其中结节病8例,结核2例,小细胞肺癌2例,胸腺囊肿2例,肉芽肿性炎1例,淋巴结增生1例,肺腺癌1例,纵隔囊肿1例,胸腺癌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及纵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0.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复习32例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标准重新进行分类。结果B细胞性NHL 21例,其中弥漫大B型15例,套细胞型2例,滤泡型1例,Burkitt淋巴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T细胞NHL 10例(其中肠病相关型NHL2例和非肠病相关型NHL8例),组织细胞NHL1例。诊断时,9例为Ⅰ~Ⅱ期,23例为Ⅲ~Ⅳ期。随访4—168个月,死亡15例。B细胞NHL死亡率为7/21例(33%),T细胞NHL的死亡率为8/10。Ⅱ期死亡2例,均为T细胞NHL。Ⅲ-Ⅳ期死亡13例,占死亡数的86.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及肿瘤类型(分期P=0.002、肿瘤类型P=0.032)。结论肠道原发性NHL以弥漫大B型最多见。以结肠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和回盲部,直肠最少。就诊时65.6%为Ⅲ-Ⅳ期患者。比较同期T、B细胞NHL,T细胞NHL预后差,死亡率高。分期越高预后越差,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度较低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17例外检和尸检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占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12 8% ;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损害 ,长期反复发热常见 ;病理特征为淋巴结部分受累 ,成片异形大细胞侵犯淋巴窦及副皮质区 ,免疫组化CD30强阳性 ;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并不少见 ,需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T区或多形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蕈样霉菌病和转移性癌等鉴别。CD30、CD15、LCA和EMA免疫酶标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12.
库建伟 《医学信息》2006,19(9):1610-16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PGI NHL 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PGI NHL发生于胃部者占61.11%(23/38),粘膜表面呈肿块结节是PGI NHL最常见内镜表现,占62.5%(20/32),ⅠE-ⅡE期占67.13%(26/36),B细胞淋巴瘤28例,占89.47%,其中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0例。本组采用手术及术后联合化疗,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4%和62.5%,其中ⅠE-ⅡE期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3%和70%,显著高于ⅢE-ⅣE期患者(P〈0.01)。B细胞淋巴瘤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66、7%,显著高于T细胞淋巴瘤(P〈0.05)。其中HP(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8例5年全部存活。结论 PGI NH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胃部发生率最高,临床分期以ⅠE-ⅡE为主,病理分型以B细胞性为主,其临床分期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HP根除治疗有助于胃MALT淋巴瘤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骨髓活检组织行HE、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均可见由肿瘤性的大细胞(HRS细胞)及背景细胞和造血细胞形成的实体性或肉芽肿样结构;2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可见由"爆米花"样细胞及背景细胞和造血细胞形成的实体瘤样结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者8例,造血组织三系增生减低者4例。有病态造血变化者8例表现为粒、红、巨三系分化及成熟异常,原始造血细胞增多。PET/CT示4例有骨质破坏,且伴骨髓纤维化及造血组织细胞三系减低的现象。免疫表型:2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CD20、BCL-6、OCT-2、CD45、EMA及BOB-1均阳性,而CD30、CD15均阴性;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阳性,6例CD15阳性,9例Pax-5弱阳性,3例OCT-2阳性,3例CD20阳性。对8例混合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4例阳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时,造血组织有病态造血的变化,尤其是粒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易与肿瘤性的大细胞混淆,在免疫表型上CD15亦阳性,需借助Pax-5加以鉴别,因为大多数肿瘤细胞Pax-5弱阳性,而粒细胞不表达Pax-5。骨髓活检可确诊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对于无淋巴结侵犯或取材受限(如原发于呼吸道、纵隔等)的患者,在PET/CT引导下骨髓穿刺活检不仅可对其直接进行病理诊断,还有望提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肺内淋巴瘤(PPL)、继发性肺内淋巴瘤(SP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表现.方法:对我院60例肺内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确诊病变类型分为PPL组18例与SPL组4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记录1年后生存率及最短生存时间.结果:PPL组症状多见胸痛、咳嗽,其中6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经胸部CT检查,9例PPL患者可见肿块影,4例可见斑片实变影.PPL组病理类型均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7例患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1例接受手术化疗联合治疗.SPL组则多见咳嗽、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且无压痛等症状表现,其中9例并无明显症状表现,经胸部CT检查发现,28例可见胸膜受累,15例可见肺、纵膈淋巴结肿大,14例可见斑片实变影,8例可见多发结节.SPL组病理类型大部分为NHL,共29例,其余13例均为霍奇金淋巴瘤(HL),其中24例接受单纯化疗,12例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6例接受手术、化疗联合治疗.PPL组1年后生存率为100%,与SPL组的93%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PL、SPL在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类型中均存在差异,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亦不同,前者多为手术治疗,后者则以化疗为主,相比之下,S P L预后情况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认识原发性全身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LB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方法:收集1例PCLBCL病例资料及相关参考文献,观察其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治疗效果判断,并进一步评价预后.结果:PCLBCL常见发病部位为双下肢,其次为躯干和头部.本例病例病理结果考虑皮肤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起源.因患者高龄,一般情况差,治疗后效果欠佳.结论:PCLBCL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皮肤损伤部位、数量和疾病持续时间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PM/DM合并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预后,并以“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淋巴瘤”为关键词在Pub Med检索并文献复习。结果 PM/DM合并胸腺瘤住院患者共10例,女性6例,男性4例。PM/DM的平均确诊年龄44.5岁,淋巴瘤的平均确诊年龄44.9岁。PM/DM进展至胸腺瘤的平均病程为4.7月。10例患者中6例为皮肌炎,4例为多发性肌炎,3例有肺间质病变,2例有关节炎,抗Jo-1抗体均阴性。合并淋巴瘤时前3位表现:淋巴结肿大(9例)、发热(8例)和脾大(5例)。淋巴瘤的病理确诊前3位组织来源:淋巴结(4例)、皮肤活检(2例)和局部肿物(2例)。10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来源4例,B细胞来源2例,4例分型不清。临床分期为:IIIB期4例,IVB期6例。10例患者在确诊后均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确诊淋巴瘤后随访,5例死亡,4例化疗,1例失访。结论 PM/DM可以合并淋巴瘤,病程较短,病死率高,值得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胃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e LY  Lü N  Li AD  Zou SM  Lin DM  He ZG  Xie YQ  Liu X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6):332-336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结合2001年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回顾83例胃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中78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92个月。对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与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以腹痛最多见,83例胃淋巴瘤中有60例(72%);39例(47%)有B症状(发热、盗汗、消瘦);21例(25%)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胃肠黏膜多部位病变13例(16%);淋巴结受累51例(61%)。(2)组织学类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为57例(6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23例(2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2%),滤泡性淋巴瘤1例(1%)。(3)临床分期与生存率:临床ⅠE期31例,ⅡE期38例,ⅢE期8例,Ⅳ期6例。总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8%和70.1%,平均生存期146个月。MALT淋巴瘤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和72.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8%和68.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为50.0%。结论胃淋巴瘤患者无特异临床症状。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胃淋巴瘤病变可长期局限,预后较好。患者生存率与淋巴结受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发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病变深度及范围和治疗方式等因素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8例PLB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结果:8例PLB平均年龄51岁。X线片示溶骨性破坏或伴有骨质疏松;组织学观察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细胞性4例,中心细胞性2例、混合细胞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和淋巴交细胞样各1例;免疫化显示B细胞6例、T细胞2例。结论:PLB好于50岁左右,X线片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和骨质疏松。病理类型为弥漫性NHL,细胞形态主要是大细胞,免疫表型则以B细胞多见,免疫化有助于PL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继发播散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CNS)。SCNSL发病率低且预后较差,目前还没有标准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SCNS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0日收治的24例S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24例SCNSL患者的肿瘤组织类型包括17例(70.8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例(20.83%)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4.1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淋巴瘤,1例(4.17%)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我们主要关注17例SCNSL(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起病方式:12例(70.59%)SCNSL(DLBCL)患者为起病时CNS及CNS外同时受累;5例(29.41%)SCNSL(DLBCL)患者为NHL进展时单独CNS受累,而没有同时合并CNS外病灶。病理亚型:13例(76.47%)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GCB)亚型。基因分型:11例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二代测序,9例(81.82%)患者的分子亚型为MCD亚型。诊治过程:16例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恶性淋巴瘤病理特征与治疗、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宫颈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主要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和子宫肥大或息肉,按AnnArbor分期大多数为IE期患者。4例来源于B细胞,属于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来源于T细胞。采取手术、化疗或放疗等方法综合治疗后,无1例复发或死亡。结论:宫颈原发恶性淋巴瘤大多烽属于粘膜相关性淋巴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