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雅丽  黄永础 《中外医疗》2012,31(7):181+183-181,183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和MRI表现,20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20例,6例病灶直径〈3cm,14例病灶直径≥3cm。7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8例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20例病灶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与CT表现大致相符,能更加清晰显示出血、囊变及假包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对于肾透明癌的发现率较高,MRI则能更好显示肿瘤内出血、囊变、假包膜,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两者结合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癌是最常见的后腹膜恶性肿瘤,其中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多,约占所有肾癌亚型的70%。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血运转移快,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和判断肿瘤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我们对42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和肿瘤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肿瘤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肾透明细胞癌术前亚型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0例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0例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单发病灶。肿瘤最大径范围2.5~6.9cm,平均4.65 cm。8例肿瘤平扫密度表现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2例呈混杂密度。9例病灶增强后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晰。9例呈外凸性生长。6例肿瘤形态上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形态欠规则,其中3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或沙漏征。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1例内部可见轮辐样强化。所有肿瘤均无肾周浸润、肾盂受侵、淋巴结肿大、肾静脉受累表现。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最终仍需要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147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相对比.结果:12个乳头状肾细胞癌直径为2.5~ 14.0cm,平均为(4.5±3.3)cm, 其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或混杂,增强扫描肿瘤均强化不均匀或欠均匀,皮髓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模态超声和增强CT(CECT)在透明肾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肾细胞癌(non-cc RCC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均行多模态超声和CECT检查的125例肾细胞癌(RCC)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比较多模态超声和CECT在ccRCC和non-cc RCC间的诊断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模态超声中液化坏死区(OR=2.744,95%CI=1.022~7.369,P=0.045)、实质期强化程度(OR=4.102,95%CI=1.154~14.573,P=0.029)和消退方式(OR=0.226,95%CI=0.083~0.613,P=0.004)是鉴别ccRCC和non-ccRCC的独立预测因子。CECT的参数包括坏死(OR=3.163,95%CI=1.181~8.468,P=0.022]、动脉期强化(OR=4.103,95%CI=1.192~14.117,P=0.025)和增强程度(OR=4.942,95%CI=1.587~15.382,P=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41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1例均为单发,其中右肾l3例,左肾28例。CT平扫:18例(43.9%)表现低密度,20例(48.8%)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3例(7.3%)表现为稍高密度;38例(92.7%)可见囊变坏死区,23例(56.1%)可见假包膜,5例(12.2%)出现斑点状、颗粒状钙化;CT增强扫描:38例(92.7%)肿瘤实性部分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明显减弱,排泄期强化程度进一步下降,呈典型“快进快退”强化模式;3例(7.3%)肿瘤轻中度强化、延迟强化。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具有典型的CT表现,且这些表现可从病理学角度进行解释,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主要特点为: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MVD及VEGF表达与肾癌分期、肿瘤强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密度、最大径及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无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较好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推断PRCC中MVD、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无创地从分子水平判断P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研究CT扫描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全部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低于正常强化的肾实质强化,肿块周边清楚,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CT表现为术前定性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肾嫌色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与病理分型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肾嫌色细胞癌的术前螺旋CT征像及病理结果。结果 18例CT平扫,等密度4例,低密度10例,高密度4例。6例有小囊变灶,2例有点状钙化。17例单发肿块,1例累及全肾。多期增强扫描:18例皮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实质期及肾盂分泌期肿瘤密度均低于肾实质,10例髓质期较皮质期明显强化,11例实质期强化程度较髓质及皮质期明显。1例全肾不均匀强化,有小囊变,无钙化。实质期及分泌期10例显示假包膜。2例肾门淋巴结肿大,2例肾周脂肪囊侵犯。病理Robson分期:Ⅰ期13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0例。MVD平均14.86±2.04条/高倍视野;VEGF表达阳性4例(22.22%)。MVD、VEGF表达和肾癌分期与肿瘤CT强化程度有相关性(r_s=0.421,P〈0.05)。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有较典型的CT特征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1)50例CRCC的MVD平均为(34±10.78)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率94%(47/50)。MVD与VEGF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s=0.0502,P〉0.05)。(2)CT征像与MVD及VEGF的表达:肿瘤直径〉3.0cm组,肿瘤内有出血坏死组,有静脉癌栓组的VEGF阳性表达、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假包膜组的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P期肿瘤强化CT值、强化程度、强化比值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7、0.812及0.457,P均〈0.05)。(3)本组CRCC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13例,Ⅳ期9例。MSCT对CRCC检出率、定性诊断正确率均为100%,分期正确率88%(44/50)。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增强影像特征可客观反映CRCC中MVD及VEGF的阳性表达,可无创地判断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能为临床选择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47名肾癌患者的CT图像,分别为透明细胞癌37例,乳头状癌10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比较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肿瘤大小、增强程度与增强模式、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肾周变化、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果: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增强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性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明显看到血管在透明细胞癌占21.6%,乳头状癌占10%.40%乳头状癌、2.7%透明细胞癌显示均匀强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有明显钙化占21.6%,乳头状癌占20%,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的增强程度是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最有价值的参数,而肿瘤的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性、血管状况及增强模式对鉴别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洪彬  田为中  张波 《西部医学》2012,24(2):373-374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最大径2.1~12.1cm,平均4.6cm。11例CT检查中,7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3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11例肿瘤均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2例肿块内见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将其术前CT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平扫显示病灶密度不均匀,呈等、低或高密度影.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交界期时的病灶轮廓最清晰,且与周围实质的对比度最佳.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含丰富血窦,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钙化、囊性变.9例肿瘤出现假包膜.结论 螺旋CT是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明确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测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的CT诊断(附11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研究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笔者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12例肾细胞癌的临床CT表现。结果CT特征表现为:(1)84例肿块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有短毛刺,并与肾周筋膜相连;(2)17例肿块周边弧线状或中心斑点状钙化;(3)46例肿块直径超过5cm者,密度不均,增强后坏死、囊变呈更低密度区;(4)8例直径≤3cm的小肾癌,长在肾实质内,边缘较清楚,密度不均。并就肿瘤分期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认为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分叶状肿块边缘有短毛刺并与肾周筋膜相连是肾细胞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renalcel1carcifloma,PRCC)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一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分析其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右肾7例、左肾5例,病灶直径2.8~11.2cm,平均5.2cm。10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3例可见分叶。9例出现不同程度袭变,4例可见不规则钙化,2例瘤内可见出血,2例并发肾结石。平扫病灶CT值10~35HU,增强扫描肾皮质期CT值40~70HU,皮髓质期CT值45—80HU,延迟期CT值30—7OHU,排泄期2例可见肾盂内出现充盈缺损。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通过CT增强四期扫描,可比较准确的对其进行术前诊断,为肿瘤分期的重要参考,也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认识肾细胞癌的CT诊断及分期,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肾细胞癌极为敏感,本组CT诊断肾细胞癌9例,正确率90%,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8例,符合率80%,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根据肾细胞癌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图像容积纹理分析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活检确诊为CCRCC的67例患者(68个病灶)的皮质期及实质期图像,ITK-Snap软件逐层手动勾画ROI,利用A.K.软件提取ROI纹理特征。先后使用三种方法依次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降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及选择算子即Lasso。筛选出的纹理特征在高、低级别CCRCC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纹理参数绘制ROC曲线,获取其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降维后,皮质期、实质期分别筛选出5、8个纹理特征;经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后,皮质期、实质期分别有4、5个纹理参数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进行比较,两个时相参数中均是Maximum 3DDiameter的病理分级评估效能最大,其皮质期、实质期AUC分别为0.879、0.883,分别以80.6536、68.1836为阈值,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3.30%、91.70%,特异度分别为86.40%、81.80%;其余参数AUC均大于0.7,具有中等预测效能。结论:CT图像容积纹理分析可以用于肾透明细胞癌术前病理分级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