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洪志 《海南医学》2009,20(5):118-120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368例危重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90倒(78.8%),2次成功53例(14.2%),总穿刺成功就率(93.2%),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25例(6.8%)。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7例(4.6%),其中误穿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4例,误入颈内静脉3例,误入胸腔导致液胸2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及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总结本院1998年10月~2002年12月行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180例次的经验。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120例次(占66.7%),第2次穿刺成功46例次(25.6%),第3次穿刺成功10例次(5.6%)。结论 本文采用的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简单、实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4.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70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与临床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对700例患者改变了以往的穿刺方法。现报如下:资料本组男460例,女240例,年龄3~75岁,体重9.5~78kg。清醒患者60例,全麻患者570例,抢救性昏迷患者20例,危重疑难患者SO例。1次穿刺成功620例,2次穿刺成功69例。仅1例改为颈内静脉1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9.9%。置管深度在11.0±0.5cm。置管时间最短4h,最长达62d,没有1例出现血肿、气胞感染等并发症。方法体位:患者仰卧,头低25°,双上肢下垂紧靠身体两侧,头转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均为临床较成熟,较常用的置管方法,但对于骨髓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应选择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的置管方法,所以建议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7.
115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降低其并发症的出现。方法总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150例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968例,反复穿刺成功157例,总成功率97.8%。出现气胸等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1.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较安全、易成功、并发症少、护理方便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插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7-06 起施行中心静脉插管术616例,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51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4例。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560例,二次穿刺成功32例,失败24例,总成功率96.1%;并发症有气胸12例,误入动脉4例,脱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大手术术中输液和监测最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8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13例(76.1%),二次成功42例(15.0%),总穿刺成功率(91.1%),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10例(3.6%)。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5例(5.4%),其中误入颈内静脉6例,气胸4例,误穿锁骨下动脉3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点,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更为有效手段,保证及时正确用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近年来,我院对20例危重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建立了可靠静脉通道,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手术及临床治疗中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有详细记录的各类中心静脉穿刺置管3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入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室病人心血管手术及急、危重大手术颈内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76.0%、78.4%,锁骨下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100.0%、75.0%;手术室病人中行中心静脉置管误刺动脉19例(6.48%),血肿3例(1.02%)。临床科室病人中急、危重病人及输液困难病人颈内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58.3%、70.7%,锁骨下穿刺1次成功率分别为100.0%、75.0%,临床科室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误刺动脉5例(5.74%)。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可在不同的医疗环境内进行,熟悉解剖学知识,按解剖关系准确定位,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和规范的技术操作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关键,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施行大手术的婴儿和新生儿43例,其中1岁以下婴儿39例、新生儿4例.全麻后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成功时间,平均穿刺置管完成时间,进针深度.结果穿刺置管成功41例(95.3%).一次穿刺成功23例(53.5%),平均穿刺成功时间(31.46±11.42)s,平均穿刺及置管完成时间(186.46± 52.68)s,平均进针深度(1.42±0.31)c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无并发症发生,是婴儿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值得推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ICU病房内需深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9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结果 常规选择右侧共86例,体位受限者选择左侧共10例,一次穿刺成功86.5%(83/96),二次穿刺成功10.4(10/96),三次穿刺成功3.1%(3/96),总成功率100%.结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患者急救复苏的关键,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快速、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危重患者深静脉置管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拟施行大手术的婴儿和新生儿 43例 ,其中 1岁以下婴儿 3 9例、新生儿 4例。全麻后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穿刺置管总成功率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平均穿刺置管完成时间 ,进针深度。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41例 (95 .3 % )。一次穿刺成功 2 3例 (5 3 .5 % )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3 1 .46± 1 1 .42 ) s,平均穿刺及置管完成时间 (1 86.46± 5 2 .68) s,平均进针深度 (1 .42± 0 .3 1 ) c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无并发症发生 ,是婴儿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值得推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两种静脉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禁忌证、一次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所需时间、输液效果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0%)、完成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6±10)、(36±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穿刺禁忌证占1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穿刺禁忌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穿刺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对照组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无穿刺禁忌证限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条适用范围广、安全的输液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能较迅速地建立静脉通道,为快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