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辨治痹证时首先指出朱丹溪将痹证以痛风命名所造成的因名迷实之弊,重视辨证论治。其论治痹证多从五脏按经选药;孙氏以温补著称,在辨治痹证时常选用温补肾阳的药物,以达阳中求阴之目的;在用药方面又善于应用动物类药:在选用祛风药物时多选防风。这些辨治痹证的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对当今中医临床辨治痹证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对痹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老中医王乐亭之经验方,辨证针刺治疗痹证。结果:治疗效果明显,有可重复性。结论:针灸为治疗痹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标本诊治法在肢体痹证中的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余安胜3602工厂卫生科倪明皎(200032)肢体痹证是痹证中最多见的一种,其特征是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不仁,甚则关节肿大,活动受限。肢体痹证发作因风邪甚时,呈游走性疼痛;风寒甚时,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  相似文献   

4.
论类风湿关节炎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证论治首见于《内经》,其方证创立于《伤寒论》,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到今天的《中医内科学》,痹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为医者所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证治特点具有痹证证治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既要掌握运用隶属关系的共性规律,又要掌握运用其自身规律,在辨病的前提下讨论其辨证治疗,可使中医治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吴长欣治痹证经验周伟平(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广丰334600)关键词痹证中医药疗法吴长欣主任是我院的名老中医,业医30余年,擅长中医针灸,对痹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痹证的经验加以整理,报告如下。1行痹交经缪刺、泻络远行行痹是风寒湿痹中以风邪为主...  相似文献   

6.
高梓博  赵兵德  李永津 《新中医》2023,55(7):207-210
中医对痹证理论的详细阐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继承《黄帝内经》痹证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医学经验和医学实践,富有创新性地发展了痹证理论。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痹证病因病机、辨证分类、治疗体系等的论述展开探讨,认为两部经典均将痹证归因于正气不足与外感风寒湿邪。《伤寒杂病论》对痹证创新性的辨证分类,为其诸多经方的创制提供了基础,并使其与《黄帝内经》的朴素分类与针药治疗相区别又各具特色。此外,《难经》也发挥了介导痹证理论自《黄帝内经》向《伤寒杂病论》发展的桥梁作用。以上均对后世医家理解和治疗痹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痹证治验     
痹证治验李永勤兰州市公安局医务所(730000)周信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5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对痹证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平时侍诊所得整理归纳如下。痹证初期,常表现为湿热偏胜,湿热阻络之热痹,宜用清化,多以疏风、清热祛湿,通络之法治之。...  相似文献   

8.
丁蓉 《江苏中医药》2003,24(9):49-50
中医学有关痹证的治法源于《内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痹证的认识的发展,各个时代关于痹证的治法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结历代治痹特色对进一步研究治痹规律、开发治痹药物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起源:从战国到秦汉,中药熏蒸疗法开始了在痹证中的运用,《灵枢·寿夭刚柔》提出“溃形”,即熏蒸,为熏蒸治疗痹证开辟了先河,并记载了使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治疗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的痹证,为后世进一步研讨奠定了基础。2、发展:晋代,中药熏蒸疗法已成为治疗痹证急性疼痛的常用方法,《肘后备急方》有“以水煮令浓,热灼灼尔,以渍痛处”的记载,至唐代,  相似文献   

10.
痹证为中医病名,类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类疾病,涉及到免疫、代谢、遗传、骨科、肿瘤、血液、神经等多个现代医学领域。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种类繁多,仅较常见的就有几十种。大多数风湿类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等特点,笔者运用中医的方法诊治痹证多年,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与诸位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1.
对“痹”的再认识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74)徐木林,王秋琴关键词:痹证,中医病机,病名分类,辩证论治当前在对“痹”的认识上,多数认为“痹”是证,或以痹证为病名,少数认为“痹”是病名,即痹病,也有主张在痹证下再分病名的。笔者就这些不同的认识重温《...  相似文献   

12.
三附子汤是仲景创制的有名的风湿三方,近来有较多的临床报道显示三方在治疗痹证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效果,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痹证总有效率可达到91%,用甘草附子汤治疗其总有效率更是可以达到95%。本文根据临床报道整理了一些病例,并就这些病例对三附子汤的功效和痹证的临床治疗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乌头汤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病程迁延持久,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乌头汤加味变通治疗本病,收到较好效果,对痹证病人在用药上很有启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痹证与风湿病一、二级病名对比,找出痹证病名存在的问题。以逻辑的要求和推理,分折了痹证病名不规范是病因病机不确切这一更深层次中医理论体系的问题。得出规范痹证病名的方法:继承合理的中医痹证病名;纳入西医  相似文献   

15.
《圣济总录·诸痹门》涉及痹证的外治方有7首,分别为治疗痛痹的当归摩膏方,治疗著痹的摩风膏摩之方、龙虎膏方,治疗皮痹的蒴藋蒸汤方,治疗风湿痹的无名熨方、陈元膏方及涂摩膏方。通过归纳总结,可知《圣济总录·诸痹门》痹证外治七方有以下特色:疗法不一,摩法为主;专治寒湿,兼治他因;多以辛温,用药峻猛;配以脂类、调味之品。探析《圣济总录·诸痹门》痹证外治七方的组方思路、用法操作,对当代运用外治法治疗痹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痹与痹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血痹和痹证的中医文献回顾及现代医学对二者的认识为依据,得出结论:血痹隶属痹证,实为痹证中的著痹,肌痹。  相似文献   

17.
扶正祛邪法治疗痹证200例曲贤玲,董华,马桂琴,张伯昭(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一科,100053)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外因,然正气的虚衰则是痹证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营卫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用不通而致痹证。...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痹证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该病种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痹证发病时间数列的趋势和循环成分可以根据分析中医医院历史数据各年的痹证情况而识别,但许多痹证时间数列往往显示在一年内有规则发病。因此利用基于季节指数算法开展的痹证发病规律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算法成为中医医院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罗凤萍 《河南中医》1995,15(3):186-186
化瘀通络法治疗痹证的疗效观察罗凤萍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50002)主题词祛瘀,通络,痹证/中医药疗法近几年来,我们以化瘀通络为主,治疗痹证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痹证诊断标准(试行)进...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治疗痹证医案的证候频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全面挑选宋、元、明、清及近代临床名家的专著,建立历代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库,从中抽取全部痹证医案489个,建立痹证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对证候进行统计,探讨痹证常见证候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