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路虹  季晓辉 《现代免疫学》1998,18(5):287-288,294
一般认为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在体外诱生IFN-α较为困难,本文试图找到适合的培养条件,使Mo-MΦ系能在体外诱生IFN-α。结果显示;经M-CSF长期预处理和IFN-γ的短期预处理或单用IFN-γ短期预处理后,NDV刺激均能使人外周血Mo-MΦ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α,U937细胞只能产生低水平的IFN-α。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M-CSF预处理、IFN-γ预处理、长程培养及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刺激4个因素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产生IFN-α水平的影响,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IFN-α。结果表明:单独使用M-CSF不能诱生IFN-α;单独使用IFN-γ或单独使用NDV均只诱生较低水平IFN-α,只有M-CSF+IFN-γ+NDV或IFN-γ+NDV联合使用方可诱生较高水平的IFN-α,并且发现Mο、-Mφ长程培养也是向高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人血Mο、-Mφ在适当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诱发较高水平的IFN-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γδT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IFN-α1b预处理的Daudi细胞作为靶细胞;用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检测效靶细胞混合上清中γδ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和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计量技术检测IFN-α1b预处理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蛋白配体ULBP3/ULBP4的表达,以及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变化。结果IFN-α1b分别预处理Daudi细胞和γδT细胞都能显著增强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001);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分泌颗粒酶B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显著提高(P<0.05);IFN-α1b能上调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配体ULBP4的表达水平,而应激配体ULBP3的表达没有变化;IFN-α1b还能上调γδ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水平,而CD25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IFN-α1b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人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Daudi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两者的联用能增强γδT细胞的肿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链(CpG ODN)体外对EB病毒(E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CpG ODN体外预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感染EBV,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培养后PBMC中EBV拷贝数和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了解不同剂量、不同时间CpG ODN预处理PBMC中EBV复制和PBMC产生IFN-γ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浓度CpG ODN预处理组的EBV拷贝数均低于未处理组( P <0.05),其中10 mg/L CpG ODN预处理组EBV拷贝数最低,为(3.85±0.37)×10 8基因拷贝/L;(2)CpG ODN预处理48 h组的EBV拷贝数(11.32±0.83)×10 8基因拷贝/L低于其余各预处理时间组的EBV拷贝数( P<0.05);(3)不同浓度CpG ODN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均高于PBMC组和PBMC+EBV组( P <0.05),其中 10 mg/L CpG ODN处理组IFN-γ量最高(66.27±6.29)ng/L;(4)CpG ODN预处理48 h的PBMC+CpG ODN+EBV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51.74±4.09)ng/L高于其余各预处理时间组和PBMC组及PBMC+EBV组( P <0.05).结论:CpG ODN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在体外能有效抑制EBV复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PBMC产生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5.
林绮文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11,(9):752-755,759
目的研究IFN-α对CD56+NK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杀伤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别与培养液、IFN-α和IL-12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FN-α诱导IFN-γ产生的细胞亚群以及该细胞亚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结果经IFN-α刺激后,PBMC能产生低剂量的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FN-α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IFN-α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促进STAT1和STAT4磷酸化。结论 IFN-α通过磷酸化STAT1和STAT4,增加NK细胞IFN-γ分泌和增强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IFN-γ对TNF的促诱生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是Mφ分泌的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效应因子。Nedwin。发现虽然IFN-γ不能单独锈生TNF,但却能提高IL-2所诱导产生的TNF的活性。Gifford报道IFN-(?)  相似文献   

7.
小鼠IFN-γ和IFN-α/β对正常和带瘤小鼠体外诱生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N-γ因有较强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有关IFN-γ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少,IFN-γ对抗体形成的影响究竟如何,是否比IFN-α和IFN-β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尚有争议。目前,IFNs多用于肿瘤病人,对其影响肿瘤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也缺乏了解,为此,我们观察比较了小鼠IFN-γ和IFN-α/β对正常和带瘤小鼠体外诱生原发直接PFC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8例癫痫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培养,测定了诱生的IFN-γ水平,同时检测其中17例的T细胞亚群和HLA-DR抗原,对比其相关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癫痫患者的IFN-γ诱生能力增强,且与病因、病程、脑电图、类型、药物无关;CD8细胞显著升高,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HLA-DR抗原异常表达;IFN-γ与HLA-DR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FN-γ与CD8细胞之间无相关性,提示癫痫患者体内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失衡,活化的淋巴细胞及其产生高水平的IFN-γ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进一步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调节水平探讨了癫痫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微量全血诱生γ-干扰素的酶免疫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微量全血诱生γ-干扰素(IFN-γ)的酶免疫测定法.将抗凝全血、脂多糖(LPS)、植物血凝素(PHA)、RPMI 1640培养基和HRP标记的抗IFN-γ单克隆抗体,同置于用抗IFN-γ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反应板微孔中.此法IFN-γ最小检出量为0.5ng/ml,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病患者的CD+4Th1细胞呈低应答状态,脑囊虫病患者过量产生的TNF-α可能是造成脑囊虫病的免疫病理损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8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1995年由Okamura等[1]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与IL-12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诱生IFN-γ的能力比IL-12强,故称为IFN-γ诱生因子,1996年命名为IL-18.近年研究表明,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异常情况下,IL-18的升高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组织损害和加重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IL-18是一种多功能的炎性细胞因子,可强烈诱生IFN-γ,加强Fas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近年研究发现,IL-18有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同时也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它通过多种途径诱导IFN-γ产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IFN-γ对体外红系终末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FN-γR1/R2在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IFN-γ处理hemin诱导的K562细胞和人脐血CD34+细胞来源的红系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红系分化标志物CD235a和CD71表达。用联苯胺染色展现IFN-γ处理的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红系相关转录因子GATA1和NFE2的表达。结果 Hemin诱导下分化的K562细胞中IFN-γR1/R2 mRNA先减少后增高,IFN-γ促进K562及造血干祖细胞红系分化晚期CD71及CD235a的表达,增加联苯胺阳性染色率。IFN-γ对红系分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机制研究表明IFN-γ可促进红系关键转录因子NFE2的表达。结论 IFN-γ促进K562细胞及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红系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PHA、ConA刺激经IFN-α,rIFN-γ作用24小时后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产生IL-2、IF N-γ能力与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FN-α、IFN-γ对单个核细胞产生IL-2、IFN-γ能力的影响取决于外源性IFNs的剂量,随作用的IFN-α、rIFN-γ剂量增加,渐出现抑制性效应。IFNs作用后的单个核细胞诱生IL-2、IFN-γ能力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提示它们关系密切。此外,IFN-α,rIFN-γ能够增加单个核细胞内cAMP含量与cAMP/cGMP比值,提示这一作用可能同IL-2、IFN-γ等免疫调节因子的细胞生物学调节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由有关生物细胞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类诱生蛋白。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将其分为三种: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1FN-β)和γ-干扰素(1FN-γ)。根据氨基酸顺序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人α-干扰素至少有20个亚型,β干扰素有4个亚型,γ-干扰素可能也有4个亚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人重组γ-干扰素(rhIFN-γ)单克隆抗体A_3,建立的人γ-干扰素的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检测范围为0.10~250U/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40%和17.3%,回收率为1±0.17,稀释试验符合线性关系(r=0.98),不与IFN-α,IFN-β交叉。用本法检测了29例正常人、34例肿瘤病人和19例肿瘤化疗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IFN-γ的量。结果表明肿瘤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无明显差别,化疗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及未化疗的肿瘤病人(P<0.005),这可能是由于化疗杀伤了CD_4~+、CD_(?)~+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分离扩增HBV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并进行自体扩增,检测其扩增后的多肽特异和IFN-分泌功能。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筛选HBV自然感染献血个体,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刺激并分选IFN-γ分泌细胞,并进行自体细胞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后细胞的CD4、CD8表型,多肽负载自体淋巴瘤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LCLs)细胞检测其多肽特异性和IFN-γ分泌能力。结果:经过4周体外自体扩增,HBV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扩增数量达1000多倍,CD4和CD8比例变化不显著,4周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能有效识别HBV特异性多肽并分泌IFN-γ。结论:HBV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能在体外有效扩增并保持功能表型不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FN-γ对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或IFN—α刺激PBMC、纯化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系U937、THP-1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结果:IFN-γ选择性上调人PBMC中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对人原代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系U937、THP-1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均有诱导或上调作用,细胞因子TNF—α、IFN—α对单核细胞MICs分子表达无影响。IFN-γ诱导或上调表达的MICs分子不能被MICA或MICB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所识别,可能是一种新的MIC分子或MIC等位基因。结论:IFN-γ能诱导或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9.
对Graves′病患者,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IL-6和TNF-α,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IFN-γ.Graves′病患者的IL-6、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者.治疗后, IL-6水平降至正常, 而TNF-α、IFN-γ水平仍高于对照者.提示: IL-6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平行, 而TNF-α、IFN-γ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20.
5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干扰素促诱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00μg/ml的人参皂甙、云芝糖肽、人参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及10μg/ml的刺五加多糖对人脐血白细胞进行了IFN-α和IFN-γ的促诱生试验,其促诱生组的IFN效价比常规诱生组(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