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对经拉米夫定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后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6周;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48周.结果:3组治疗12周内ALT水平进一步反弹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2%(7/24)、12.5%(3/24)、4.2%(1/24)(P<0.05),A组1例患者出现重型肝炎;治疗12周3组患者YMDD变异株检测阳性率分别有17.4%、0、0.治疗4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 DNA水平较基线值显著下降(P<0.05),均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治疗48周3组间e抗原阳性患者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的HBV DNA反弹率分别为8.3%(2/24)、4.2%(1/24)、0.A组2例耐药患者测序结果为rtN236T变异,B组rtA181V+rtN236变异和rtN236T变异各1例.结论:YMDD变异后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对2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型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拉夫米定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和生化学应答率。结果:在27例CHB患者以B、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22.2%和66.6%。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基因型在As C、CHB、LC和HCC分别占50.0%、58.3%、85.7%、100%,C基因型患者随着慢性肝病的病情加重所占比重加大。B基因型患者在3个月病毒学应答率上均显著优于C基因型。结论:C基因型是CHB患者的主要基因亚型,且与患者疾病进程有关,B基因型患者对拉夫米定抗病毒疗效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中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株产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半年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用中药,对照组则继续单用拉米夫定,第52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YMDD、HBV DNA、e系统、ALT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YMDD检出率为9.6%,较对照组25%低(P<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86.5%,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46.2%、HBeAb阳转率为28.9%;ALT正常率为82.7%,高于对照组的71.6%(P>0.05).结论:中药与拉米夫定联用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减少YMDD变异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叶下珠片,5片/次,3次/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AST改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基因型和P基因变异的关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基因型与YMDD变异,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更易耐药,耐药的问题不仅仅是 YMDD变异,P基因可能诱导其它基因的变异,导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1].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建议对HBVDNA阳性的非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初始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收集2007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腹部B型超声、CT、MRI或肝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摘要》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癌组)[3].同期随机抽取本院门诊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组)及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标准[2];排除合并药物性肝炎、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慢性淤胆性肝炎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HBV 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停药后远期持续应答率.方法:随机将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在应用拉米夫定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用统一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配套肝功能,HBV DNA定量,HBV-M;疗程中每3个月检测上述指标各1次并记入患者档案.对疑有HBV DNA变异者,采用统一方法检测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并对停药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追踪观察.比较两组的生化学应答,病毒核酸应答,病毒血清学应答,并评价其综合疗效,HBV YMDD变异率及远期持续应答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生化学、病毒核酸,病毒血清学完全应答率分别达87.7%、90.4%、41.3%;其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也达27.4%;停药后6个月及1年持续应答率分别达62.75%、52.94%,HBV YMDD变异率为9.59%.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者,并可减少HBV YMDD变异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降酶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例(85.6%)、79例(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7例(7.8%)血清HBV DNA阴转,5例(5.6%)血清HBeAg阴转,2例(2.2%)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治疗组78例(86.7%)血清HBV DNA阴转,64例(71.1%)血清HBeAg阴转,44例(4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患者HBeAg转阴、HBBeAg/抗-HBe血清转换;但也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和出现YMDD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关系。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CHB进行HBV基因分型,观察123例(B型93例和C型30例)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和YMDD变异的变化。ALT复常率为92.47%,HBeAg阴转率为27.96%,HBVDNA阴转率为82.80%,有效应答率为89.25%,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5)。B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C型的26.67%(P<0.05)。B型对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高于C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则低于C型。HBV基因型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和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YMDD、YVDD、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并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4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1年、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和YIDD质粒构建成功,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4例拉米夫定治疗1年、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半年出现变异5例,变异率为11.36%;1年出现变异7例,变异率为15.91%.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抗病毒药物压力是导致HBVYMDD变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变异情况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63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或核酸测序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观察P区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及HBV P区变异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6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HBV感染者272例,C基因型感染者359例,C基因型感染者患者年龄为(39.1±11.4)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感染患者的(33.7±9.7)岁(t=-6.55,P<0.01).C基因患者病毒载量为(5.96±1.22)log_(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5.58±1.21)log_(10)拷贝/ml,t=-2.01,P<0.05.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于B基因型(0.4%比5.3%,χ~2=12.23,P<0.01),M204I/V,L180M、T184A/G/I/S、S202G/I和V173L变异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204I在B基因型的发生率为20.6%,高于C基因型的13.9%(χ~2=4.91,P<0.05);M204V和M201Ⅳ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和2.21,P值均>0.05).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在B、C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 拉米夫定常见耐药位点在B、C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C基因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M204I变异在B基因型中出现频率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酯后可能会使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出现的概率高于B基因型;年龄、免疫因素和非常见位点的变异或许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YMDD变异患者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YMDD变异发生情况及变异后继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短期疗效观察。76例经拉米夫定治疗48周后病毒阳性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进行YMDD变异检测,对变异患者继续治疗12周以观察其疗效。治疗前YMDD变异检测未发现变异株,治疗48周时14例HBVDNA阳转的患者中11例检测到YMDD变异(8例为YMDD,3例为YIDD变异),其中2例ALT正常,9例ALT异常。2例ALT正常的患者在观察下继续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HBVDNA持续阳性;9例ALT异常的患者联合使用干扰素后,7例ALT降至正常,病毒转阴。2例ALT仍持续波动,病毒持续阳性(但数值低于治疗前的水平)。长期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出现病毒反跳与YMDD变异有关,变异后继续拉米夫定治疗不会加重病情,联合治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特征并分析耐药株HBV逆转录酶(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HBV逆转录酶区并与Genebank中90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确定54例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和HBVRT核苷酸的变异特点。结果在54例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中,HBVB基因型占27.78%,C型占70.37%,B/C混合型占1.85%;51例患者出现RT保守区氨基酸变异(包括550和526位氨基酸变异);18例患者出现除主型区外HBVRT非主型区伴随变异;3例患者未检测到与拉米夫定相关性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区的526和550两个位点,其他位点以及RT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研究YMDD变异发生与肝功能损伤和HBV复制水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120例以常规剂量(100mg/d)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周抽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定量)水平,对24周HBV DNA阳性的17例患者血清样本,以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血清中YMDD变异是否存在,并分析该变异发生和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 (1)120例入选患者治疗24周时有17例患者HBV DNA仍为阳性,除外治疗前已存在的1例感染变异病毒,基因芯片共检出7例变异,变异率为5.8%。其中纯变异2例,YIDD变异1例,YVDD变异1例,混合变异5例,其中YMDD/YVDD变异3例,YVDD/YMDD变异2例。(2)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ALT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基因变异发生对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近期疗效良好,但是长期治疗易发生HBV变异和耐药[1].若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将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优化治疗.我们通过对拉米夫定治疗成人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实际有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HBeAg阳性、拉米夫定为初始抗病毒治疗且取得快速和持久(从治疗24周至观察期末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检测采用雅培Architect方法,HBV基因型用直接测序法确定.结果 3年观察期间有26例(57.8%)患者发生HBeAg转阴(其中1例HBsAg转阴).治疗12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中位数降至基线的39.5%(P<0.01),但之后下降不明显.血清HBsAg的变化特征在HBcAg转阴或持续阳性的患者间相似.基因B型患者在治疗头12周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较基因C型更大(75.5%比26.0%,P<0.05).在个体患者中,血清HBsAg的动态变化类型主要有双相型(治疗12和24周HBsAg低于基线的60%)和稳定型(治疗12和24周HBsAg高于基线的80%).基线血清HBsAg水平低(比数比值为0.020,95%可信区间为0.002~0.743,P<0.05)和基因C型感染(比数比值为8.206,95%可信区间为1.070~62.948,P<0.05)是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下下降不明显的主要因素.结论 血清HBsAg在拉米夫定快速和持久抑制HBV复制时主要表现为两种变化类型,并和HBV基因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中期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及和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3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HBV-ACLF早、中期患者,观察0、4、8、24、4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HBV DNA定量、病毒学应答及生存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组间两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率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 (1)在4、8、24、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7.5% (42/73)、71.0% (44/62)、83.1% (49/59)、86.5% (45/52);部分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0.1% (22/73)、25.8% (16/62)、16.9% (10/59)、13.5% (7/52).(2) 48周时总的生存率为71.2%(52/73);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生存率分别为61.6% (45/73)、9.6% (7/73);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的预后优于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两组比较,x2=6.8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肝功能、MELD评分,HBV DNA定量在第8、24、48周较基线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HBV-ACLF早、中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预后与病毒学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年结果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光弼  朱玫  马秀云  蔡皓东 《肝脏》2007,12(2):81-86
目的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5年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病毒变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29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按3:1随机双盲分成拉米夫定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共12周,以后所有患者均服拉米夫定100 mg/d,共5年.结果 服药治疗5年后,血清HBV DNA仍持续降低,在YMDD变异患者中则增高,中位值为107.5 Meq/nd.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8.6%和27.5%.与治疗前ALT水平有显著关系.治疗前ALT基础值>2×ULN(正常值上限)和>5×ULN者,5年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为50%和67%.治疗前ALT增高的患者,5年治疗后,ALT的复常率为58%,治疗前ALT正常的患者,67.0%仍正常.1,2,3,4和5年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12.1%,49.7%,70.5%,67.0%和70.8%.发生变异后,HBV DNA大多仍可有一定程度抑制,在基线以下少部分可回升.在YMDD变异患者,继续有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分别为18.4%和17.8%,低于非变异组患者.疗程中ALT增高>5×ULN有22例,其中变异者16例,非变异者6例,经处理后均缓解.在5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4.8%.结论 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持久抑制HBV复制和促进血清转换,耐受性和安全性好,选择适合的患者,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