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浅表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和超声微探头对121例共124处早期浅表型食管癌病灶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及黏膜切除后病理分期相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3%(102/124).本组早期食管癌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5.0%(6/121),其中原位无一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3%(1/78),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6%(5/43).结论 联合使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期,可以指导早期食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7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病变范围≥3/4食管环周的186例患者(共212处食管早期癌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NBI放大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记录早期食管癌在普通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模式下的不同表现,同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确定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在不同内镜模式下的检出情况及EUS检查对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普通白光内镜模式、NBI放大内镜模式及病理检查共发现病灶107处,其中癌前病变43例,食管炎症53例,早期食管癌9例,食管癌侵及肌层2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NBI放大内镜检出率(86.54%),显著高于经普通白光内镜检出率(67.31%)(P 0.05);普通白光内镜下,共发现77处食管病灶,包括黏膜发红34例,黏膜发白27例,红白相间16例;其中Ⅱa型17例,Ⅱb型18例,Ⅱc19例,Ⅱa+Ⅱc型23例; NBI放大内镜下,共发现97例食管病灶,呈IPCL改变,其中Ⅳ、Ⅴ1、Ⅴ2型92例,Ⅴ3、Ⅴn型5例;食管病变经EUS判定发现癌前病变2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癌7个,侵及肌层癌2个,其中癌前病变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1.82%、准确性为90.24%;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5.37%。结论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有利于清晰显示食管黏膜形态及血管网分布情况,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同时准确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整块活检病理与内镜活检病理对早期癌诊断意义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于内镜下高度可疑早期结直肠癌或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19例患者行ESD治疗,术后评价ESD治疗相关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后整块病理与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符合率;在术后随访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1、3个月)以指导活检并观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19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4.7%(18/19),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84.2%(16/19);病变平均大小(2.3±0.5)cm,平均手术时间(70±19.4)min;术后腹痛2例,延迟性出血1例,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其余病例未发生急性或延迟性出血以及穿孔;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例,癌前病变10例,黏膜下癌2例,其中2例黏膜下癌均进一步补充开腹手术,术后切除病变肠段未发现癌组织残留和周边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4.6±8.0)个月,局部未见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其中7例黏膜内癌ESD术后1、3个月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以指导活检进行随访未见癌组织残留及复发。19处病灶ESD术后大块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57.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D具有较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病变或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能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检查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6例疑似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行内镜下活检,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2.4%(86/203),诊断过度率为17.7%(36/203),诊断不足率为39.4%(80/203)。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病变性质,但鉴于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仍需将两者结合,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的疗效。 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普查确诊的14例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中,7例采用内镜圈套结扎后行黏膜切除术,另外7例接受了单独内镜圈套结扎治疗。根据切除标本和治疗一个月后内镜复查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内镜下诊断、治疗、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内镜下诊治,经病理确诊并随访的胃肠道类癌72例.总结其常规内镜诊断、内镜下超声诊断、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分析.结果 共确诊并成功随访上消化道类癌26例,下消化道类癌46例,单发65例,多发7例,肿瘤大多为偏黄色广基扁平、丘状或隆起质硬结节,活动度不明显.超声内镜多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成功治疗单发类癌51例,治愈率96.2%(51/53);EMR治愈多发类癌3例,治愈率3/7,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 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类癌的重要手段,内镜下超声探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来源及层次,并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依据.EMR及ESD为根治早期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系统,对2002—2011年消化内镜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治疗最佳方式。结果近十年来,随着内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由最初2002年的0.90%上升至2011年的2.02%。自2006年至2011年,共871例消化道早癌接受内镜治疗,其中分别有207例早期食管癌、429例早期胃癌及235例早期大肠癌,内镜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37.8%(207/547),36.7%(429/1167)和40.2%(235/584),其中239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分次切除术(EMPR)术,542例使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治疗,术前使用内镜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5%(849/871)。使用内镜治疗的病变的平均尺寸为:早期食管癌2.59 cm×1.91 cm,早期胃癌2.98 cm×2.18 cm,早期大肠癌3.37 cm×2.21 cm。结论消化内镜新诊治技术的出现不但明显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同时深刻改变了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