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DIS)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4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组)和130例未发生感染(非感染组)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D4+ T淋巴计数值小于200个/μL、Ⅲ类切口均是HIV/ADIS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029、17.255,95%可信区间:1.350~6.798、4.549~65.443,P<0.05)。结论 HIV/ADIS患者低免疫状态和Ⅲ类切口和术后感染密切相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低免疫状态和Ⅲ类切口的HIV/AIDS患者进行规范和足量应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近5年我院住院的14岁以下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AIDS)79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HIV/AIDS患儿CD4与机会性感染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近5年我院确诊的79例HIV/AIDS儿童机会性感染情况与CD4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AIDS主要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机会性感染,其次为生长发育、皮肤黏膜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CD4细胞计数密切相关.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感染是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联合应用对艾滋病(HIV/AIDS)合并肺结核潜伏感染(LTB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我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感染者20例,其中合并LTBI的10例患者作为HIV(+)TB待排组,其余作为单纯HIV(+)组;HIV阴性(-)30例,合并LTBI的10例患者作为HIV(-)TB待排组,其余作为单纯HIV(-)组。以诊断TB标准(病原学检验)做参照,以上述四组人员为对象,比较结核菌素实验(TST)和T-SPOT诊断TB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TST与T-SPOT诊断TB的一致性,以及CD4+细胞计数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T-SPOT在TB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TST,在HIV(+)TB待排组和HIV(-)TB待排组中,T-SPOT和TST诊断TB一致性良好(Kappa>0.75)。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能够引起T-SPOT与TST对TB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明显增加,且T-SPOT优于TST。结论在AIDS合并LTBI人群中,T-SPOT对TB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TST,且T-SPOT对TB的诊断价值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分娩婴儿的HIV感染、死亡及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针对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市、县发现的194名HIV阳性孕妇分娩婴儿在1~18个月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同时分别在1、4和18个月提供HIV DNA检测和HIV抗体筛查,记录并分析婴儿HIV感染、死亡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HIV阳性孕妇分娩婴儿194名,179名有确定早期诊断结果的婴儿中,早期诊断HIV阳性13名,其中11名抗体检测阳性,2名死于早产和肺炎没有抗体检测结果;早期诊断HIV阴性中163名抗体检测阴性,3名没有抗体检测结果。10名没有确定早期诊断结果的婴儿中,6名抗体阴性,4名没有抗体检测结果。5名没有早期诊断结果的婴儿中,1名抗体检测阳性,4名没有抗体检测结果早期诊断与抗体检测一致率为100%。194名婴儿合计死亡7名,其中HIV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均阳性1例,2例早期诊断阳性抗体未测,1名早期诊断阴性抗体检测未做,3例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均未做,排除HIV阳性婴儿中失访的2例,HIV阳性婴儿病死率为2/11,早期诊断HIV阴性婴儿中排除失访4名,无一名婴儿死亡。HIV阳性孕妇分娩婴儿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颁布的标准。结论为HIV阳性孕产分娩婴儿提供HIV早期诊断是尽早发现婴儿HIV感染的可行、有效方法;HIV阳性孕妇分娩婴儿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低于WHO标准,应加强监测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年生存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确诊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随访至2021年12月,135例存活(存活组),25例死亡(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5年生存率为84.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增加为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预测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AUC为0.891[95%CI(0.832~0.935)],取最佳诊断界值为48岁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00%和96.3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48岁患者141例的生存率高于>48岁患者19例(P<0.05)。结论 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增加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流行速度最快、与 HIV/艾滋病接触人数最多的南非 ,向所有 HIV感染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 ,包括治疗间发感染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是可以做到的 ,但最大障碍是没有一种经济的检测方法对垂直感染的婴儿进行 HIV感染的诊断。1 999年底产前检查妇女的 HIV感染率约是2 2 .4 % ,但卫生部门无法负担对这近 1 /4的新生儿长达 1 5~ 1 8个月的随访。因此 ,应该建立一种较为便宜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定量 ELISA( Abbott AXSYM Sys-tem) ,对一名婴儿按月测定其 HIV EL ISA结果 ,将界限值从 1变为 1 0 ,就能早期确…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会性混合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就HIV感染者潜伏结核病的诊断,HAART引起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断,水痘疫苗对HIV感染儿童带状疱疹的预防,HIV感染与社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相关性,HIV和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以及HAART的临床终点等七方面对HIV机会性混合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细胞计数在经血感染的HIV患者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63例临床确诊的HIV患者CD4细胞计数的检测与其各系统机会感染的发生、临床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4〈200/mm^3与CD4〉200/mm^3时机会感染及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CD4〈100/mm^3与CD4〉100/mm^3时相比AIDS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细胞计数与HIV各系统机会感染、临床分期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检测CD4细胞数可作为监测HIV病程进展的预兆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泉州市某医院感染HIV与未感染HIV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抗生素治疗以及药敏试验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2年泉州市某三甲医院检出的隐球菌病患者133例,均为新生隐球菌,其中HIV阳性组54例,HIV阴性组79例,对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HIV阳性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组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的患者多于HIV阴性组。HIV阳性组的全血标本多于HIV阴性组,HIV阴性组的痰液、灌洗液标本多于HIV阳性组。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仅有7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及各有4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HIV阳性组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的患者多于HIV阴性组,HIV阴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多于HIV阳性组,两组患者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泉州市某医院感染HIV与未感染HIV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抗生素治疗比较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检查对于病变的判断与处理非常关键,避免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正>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是HI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血液筛查的常规方法,是艾滋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中国常规的HIV抗体检测程序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还包括HIV病毒载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检测、HIV核酸定性检测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CD+3、CD+4、CD+25)、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25)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AA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儿童35例对照.病例组分为免疫正常组和免疫异常组,均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CD+8、CD+25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CD+4T细胞(P<0.05)、CD-3、CD+16、CD+56细胞(P<0.01)、CD+4/CD+8比值(P<0.05)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型患儿的免疫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大多数AA患儿存在CD+4/CD+8比值失调,CD+25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了发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发病机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化疗对结核病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CD8^+双阳(DP)T细胞与结核病相关性。方法6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结核病化疗组、(2)感染对照组、(3)健康对照组。化疗组和感染组大鼠均于观察开始接受结核菌标准株H37Rv(TB)攻击,攻毒1个月后化疗组接受抗TB化疗;三组动物均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前和感染后1、2、3、5个月末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结果5个月全程观察中,感染后1个月内化疗组、感染对照组各死亡2例(10%);2—5个月内化疗组死亡率5.6%(1/18),不化疗组同期死亡率38.9%(7/18),P〈0.05;健康对照组动物无死亡。开始观察时3组之间各对应参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观察期内各参数的改变差异亦无显著性,乃O.05:感染1个月后,化疗组、感染对照CD4^+单阳(SP)细胞数、CD4^+/CD8^+T细胞比率降低,而CD8^+、DPT细胞数升高。P〈0.05或P〈0.01。不化疗的感染对照组在感染后1个月时与其后2—5个月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组化疗1个月后各参数恢复到结核感染前相近水平,与对照组各对应参数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TB感染后.CD4^+单阳、CD4^+/CD8+比率降低,而DP、CD8^+T细胞升高呈负相关。结论CD4^+CD8^+双阳(DP)T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LA-Ⅰ和CD68、CD3抗原在大肠癌及周围淋巴结的表达。方法41例大肠癌组织,其中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周围淋巴结共62个。用抗HLA-Ⅰ、CD68和CD3的单克隆抗体采用SP法做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阳性组织中细胞膜和细胞浆着色。大肠癌组织中HLA-Ⅰ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6.59%,CD68阳性表达率为26.83%,CD3阳性表达率为29.27%;3者的表达呈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785、0.4327、-0.087,P〈0.05)。淋巴结CD68阳性表达率为12.90%,CD3阳性表达率为32.26%。结论大肠癌HLA-Ⅰ表达下降和CD68、CD3浸润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应用甘草甜素片剂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设32例为治疗对照组。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水平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皮损好转,PASI评分显著下降,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治疗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甜素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多克隆刺激剂作用下小鼠T细胞CD69、CD25表达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或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小鼠T细胞表达活化抗原CD69、CD25的百分率;以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PDB+Ion(Ionomycin)或ConA刺激下T细胞增殖指数。结果PTX无论对ConA或PDB刺激组T细胞CD69表达均无抑制作用(P>0.05),而对T细胞CD25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TX无论对ConA或PDB+Ion刺激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在ConA及PDB+Ion刺激初立即或是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TX,PTX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PTX可明显抑制多克隆刺激剂诱导的T细胞中后期活化及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活化相关蛋白PTK及PKCθ无关,而与PKCθ下游活化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CD5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胃癌患者及13例良性病变组、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细胞CD44、CD5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CD44、CD5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晟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中CD44和CD54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D44及CD54在外周血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及CD54的表达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黄蛰虫丸[dahuangzhechong(DHZC)pill]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挟瘀的代表方.文献报道其能减轻肝纤维化,作者也曾观察到大黄蛰虫丸能减轻肺纤维化大鼠初期肺泡炎程度并抑制肺组织中TNFα的表达[1],本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大黄蛰虫丸对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的防治作用及对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潜在的疫苗抗原得到确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重组抗原疫苗的作用,迫切需要确定一些强有力的佐剂,这些佐剂应是可以安全地增强抗原的弱免疫原性,且自身副作用最小的物质.佐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主要介绍了佐剂研究方面最新的进展:直接利用免疫系统自身共刺激通路发挥佐剂作用,着重阐述了基于CD40和CD28的佐剂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表面抗原的影响,以期了解其抗MM效应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细胞系PRMI8266,在不同浓度的PTL作用不同时间后,以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化,同时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及Annexin V和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结果MM细胞表面强表达CD38、CD45、CD49e、MPC-1、CD56,但CD19的表达存在异质性,表达率为(45±3.5)%,提示该细胞系由CD56+CD19+和CD56+CD19-两群细胞组成.2~10μmol·L-1的PTL处理MM细胞48 h后,CD38、CD45、CD49e、MPC-1及CD56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CD56+CD19+和CD56+CD19-两群细胞的比例明显改变,且CD56+CD19+细胞的比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大.同时,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凋亡率增加,也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PTL能明显增加MM细胞系PRMI8266中CD56+CD19+细胞的比率,抑制MM细胞体外生长及诱导凋亡.作为新的具有抗MM效应的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为诱导CD56+CD19-MM细胞CD19抗原表达还是直接诱导CD56+CD19-MM细胞的凋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等量培养液);低浓度(125μg/ml)、中浓度(250μg/ml)、高浓度(500μg/ml)黄芪组;分离正常人淋巴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干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组间的SNK多重比较,得出空白对照组与低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高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有明显调节作用。黄芪注射液对CD4/CD8比值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