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ICU人工气道吸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要吸痰的6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并采用改良吸痰措施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吸痰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痰痂堵塞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人工气道痰痂堵塞危重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 发生人工气道痰痂堵塞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技术缺陷、肺部感染、气道出血、误吸、气管导管内径偏小、气管插管置留时间过长、脱水和解痉药物的使用、患者脱水状态等.结论 通过加强气道湿化,做好肺部感染、气道出血、误吸等防护措施,掌握有效吸痰时机和技巧,减少和预防人工气道痰痂堵塞的发生,一旦痰痂堵塞,做好痰痂堵塞人工气道的急救护理,保证有效的通气,提高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将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方式结合浅部吸痰方式进行气道管理与传统吸痰管理方式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取不同吸痰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入住ICU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吸痰护理方案不同分为2组,行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第1 d、7 d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患者气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建立人工气道第1 d两组患者P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人工气道第7 d研究组患者PaO2与SaO2以及PIP显著升高,PaCO2与Pplat、mPaw 、Raw显著降低,且变化范围均远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发生率(16.27%、18.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44%、46.51%)(均P<0.05)。结论 采用FB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护理方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呼吸道管理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影响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的舒适度。方法通过对50例人工气道患者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其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后续77例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评价效果。结果经实践后发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严格把握吸痰指征,吸痰压力执行三基吸痰标准,选用合适的吸痰管和合适的吸痰深度和时间,改良吸痰手法,操作熟练,吸痰过程中的有效沟通等。结论通过找出影响人工气道患者接受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对永川市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7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症干预措施。结果吸痰时,并发症发生频次最多是低氧血症,依次是气道损伤、心律失常、气管痉挛、误吸、感染。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中,吸痰操作不规范占46.9%,吸痰时间过长占19.7%,吸痰负压过大占15.9%,吸痰管不适占13.3%,其他原因占4.2%。结论正确规范吸痰操作过程是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同时从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设定相关吸痰系数,选择合适吸痰管以及吸痰后护理对预防气道损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赫  张巧玲 《妇幼护理》2024,4(7):1514-1516
本文对不同疾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关键技术进行综述,概述不同疾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关键技术的现状,分析 其特点及局限性,提升吸痰护理的安全性,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为临床吸痰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的吸痰方法在ICU昏迷患者人工气道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昏迷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吸痰方式进行吸痰,观察组患者在传统人工气道吸痰的方式上进行改进,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 2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和吸痰方式改良,可提高昏迷患者吸痰的有效性,降低了人工气道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窒息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莺杨晶  霍春萍 《现代护理》2007,13(29):2757-2758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范春芳 《全科护理》2011,9(32):2988-2989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吸痰的影响因素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的人工气道内吸痰研究领域中还存在大量的护理问题,有待深入实践及循证可靠的科学依据支持,使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人工气道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纤支镜吸痰灌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气道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纤支镜从人工气道处行吸痰及肺段灌洗,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监测、术后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行纤支镜吸痰灌洗均顺利进行,患者在吸痰灌洗后呼吸道阻塞、低氧血症均明显改善。结论: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解除呼吸道阻塞,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吸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人工气道吸痰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浅层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参数(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以及吸痰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后,观察组SPO_2高于对照组,HR,R,VT、Pmean的水平及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浅层吸痰法可降低对人工气道的损伤,提高人工气道吸痰的治疗效果,减轻对气道的刺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效果,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0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吸痰,比较吸痰前后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 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液吸痰前后痰液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做好气道内的湿化和及时有效地吸痰是保持人工气道通畅、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本文就人工气道内的湿化与吸痰的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ICU危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吸痰次数、不良情况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患者中的吸痰效果,有效控制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功能,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建立人工气道后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因此,人工气道吸痰至关重要。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痰时机、操作过程(包括吸痰管选择、负压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吸痰护理。现就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无菌吸痰管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化吸痰在气道护理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湿化吸痰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为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吸痰时,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会影响吸痰的效果。目前人工气道内吸痰操作规范中关于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并无明确规定,本文就吸痰管插入不同深度进行吸痰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插入深度的测量等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