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年轻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月经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整理1998年 ̄2004年7年间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年轻患者196例,经2年随访观察月经情况变化,做回顾性资料整理。结果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月经转为正常及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伴随症状消失。结论对45岁以下年轻女性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除外),宫颈刮片(-)、内膜诊刮(-),行肌瘤剔除术后,可使月经转为正常,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及消失。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4年8月~2003年9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9例,患者年龄23—51岁,90例为未育年轻女性。129例中,46例浆膜下子宫肌瘤,43例肌壁间子宫肌瘤,21例浆膜下、肌壁间均有肌瘤,1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为单个肌核的7例,其中1例是宫颈肌瘤;肌核最多的19个,肌核最大者17era×15cm,最小者0.8cm×0.5cm。对所有手术病人术前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以除外子宫颈和宫体恶性肿瘤。术后进行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2~46岁,2例为未育年轻女性。35例中19例浆膜下子宫肌瘤,9例肌壁间子宫肌瘤,7例浆膜下、肌壁间均有肌瘤。肌瘤为单个肌核的7例,其中1例是宫颈肌瘤;肌  相似文献   

4.
朱兰 《求医问药》2010,(10):27-28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根据肌瘤所处位置的不同,临床上将子宫肌瘤分为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内,是最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子宫外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黏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子宫腔内表面,与黏膜层直接接触)和子宫颈肌瘤(肌瘤生长在子宫颈部,一般较少见)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詹玮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7-12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直径、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最大直径以及术后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临床医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7.
韦奇秀 《河北医学》2014,(9):1418-1421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的探讨。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腹腔镜下子宫瘤剔除术进行治疗,B组使用经腹子宫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结果疗效分析,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优于B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B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A组总发生率6.67%,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马春琼 《西部医学》2007,19(1):110-110,1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8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月经过多者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5例,较前减少3例;下腹坠痛及腰部酸痛者14例.13例消失,1例较术前减轻;尿频20例、便秘6例均消失,原发性不孕4例,2例妊娠,复发2例。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手术方法,既清除了肌瘤,又保留了生育功能。维持内分泌功能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亚云 《吉林医学》2010,(25):4357-4357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对6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患者术后经过均良好,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76%。术后妊娠率75%,术后复发2例。结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日趋增加。剔除肌瘤保留子宫不但能明显改善症状,对要求生育者术后妊娠率可达50%以上。为减少肌瘤的复发,术中应仔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佩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1-14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0例,随机分为剔除子宫肌瘤组168例和未剔除子宫肌瘤组132例,对照组为同期正常剖宫产产妇160例,对三组剖宫产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三组产妇在出血量、手术前后Hb差值方面、伤口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剔除直径≤5cm和直径〉5cm的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采用,但如直径〉5cm、手术困难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同时不宜剔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和57例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术前心理辅导、对症处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组术后发热、术后使用止痛剂及住院时间情况均低于经腹子宫肌瘤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术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如期康复。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患者具有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停止避孕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40岁以下112例停止避孕的患者,采用查阅病历数据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追踪并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情况、子宫肌瘤类型及妊娠结局。结果:年龄≥35岁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6.1%,<35岁患者术后妊娠率87.3%(P<0.01);既往就诊辅助生育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0.0%,低于无辅助生育就诊史患者的79.0%(P<0.05);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术后妊娠率88.6%,高于未曾接受高等教育者的67.6%(P<0.01);既往妊娠次数越多,术后妊娠率越低(P<0.01);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有无症状、不同子宫肌瘤数目及大小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既往孕产史、是否有不孕因素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及子宫肌瘤类型对术后妊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8±5.3)min、(34±3.1)min,组间样本均数t检验(t=3.283,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样本均数t检验(t=2.658,P=0.015),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恶露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78;P〉0.05)。结论根据肌瘤的类型及时选择适当的剔除方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对术后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海南医学》2007,18(7):49-50,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术后对妊娠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来行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的52例不孕病人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 (1)术后妊娠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递减.(2)术后妊娠与肌瘤的数目、大小无关.(3)术后妊娠随输卵管病变的加重而递减. 结论 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对妊娠的无明显影响,但对单发且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剔除术后瘢痕小,妊娠时子宫破裂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月经后或人工流产术后放置曼月乐对妇女月经和痛经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月自愿要求放置曼月乐的妇女共61例.采用非对照开放性的随访观察方法。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置器后月经量均较前减少,甚至闭经。月经后放置曼月乐同人工流产术后放置者比较,其闭经发生率分别是15.0%和76.2%,有显著性差异。置器后3个月内易发生经后滴血,滴血天数平均(17.68±12.6)d。经后滴血发生率,月经后放置曼月乐者72.5%,而人工流产术后放置者仅14.3%,有显著性差异。置器后痛经症状能得到明显缓解的妇女,对曼月乐的满意率是91.67%。有或无经后滴血者其满意率分别是39.1%和60.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具有放置曼月乐的医学指针者或已婚育龄妇女要求落实长效避孕措施时,建议及时在人工流产的同时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系统。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需手术的子宫大肌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病率、镇痛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具有开腹术式相同的效果,但更具有创伤小,出血不多,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选择恰当的病例及术者熟练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4例,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芬太尼加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8.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2.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瑞芬太尼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子宫肌瘤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90例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妇科千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单独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体温在3 d后低于正常的43例,有效率95.56%,对照组体温在3 d后低于正常的37例,有效率82.22%,χ2=4.050,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的4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的35例,有效率77.78%,χ2=4.406,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子宫肌瘤术后感染效果比单用左氧氟沙星效果佳,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流术后月经过少、闭经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与年龄、人流次数的关系。方法:74例由于人工流产致卵巢贮备低下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B、C、D4组观察卵巢储备功能情况。即血清FSH、FSH/LH比值。结果:年龄越大其人流后月经过少、闭经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愈严重(P<0.05);1年内人流次数与引发月经过少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呈正相关性。结论: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闭经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与年龄和流产次数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高雅丽 《吉林医学》2013,34(3):410-411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上环后月经不调的效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随机选择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患者75例,分成A组与B组,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逐瘀止血汤加醋酸甲羟孕酮片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醋酸甲羟孕酮片医治。结果:A组患者月经时间、月经量、周期时间均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上环后月经不调,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