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县人,生于1488年至1558年。薛己家传世医,自幼随其父太医院院士薛铠继承家学,以内外科见长,兼及他科,正德年间任太医院判,嘉靖时任太医院使,是明代著名医家。一生著作颇多,内外妇儿及骨伤、口齿等科都有研究与著述,是临床上的多面手。在学术上他遥承钱乙、王冰、李东垣等诸家之说,脾肾并重,注重温补,为明季温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薛氏医案》一书中,记录了其治疗的医案数千例,是迄今为止,古代医家中医案记录最多的医家。他在校注前人医著时,往往附以已案以验证前  相似文献   

2.
程文囿于《杏轩医案》中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其中重温补思想主要受明代浙江医家张介宾的影响。程氏在治疗妇科病时亦重温补思想,主要表现为:对经带疾病重视温补冲任,对胎产崩漏力倡温补气血,遣方用药强调益气温阳。临床应用,多获佳效。摘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温补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法之一。在伤科的诊治范围内,瘀滞症较为多见,温补法应用得当,以温运补中而化瘀滞,有独到的功效。明代医家薛己以温补法治伤,有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笔者学习薛氏《正体类要》后,略有所得,临症时用温补法取效,兹介绍验案数则。  相似文献   

4.
陈雪功 《光明中医》1998,13(3):10-11
张景岳温补心法浅论陈雪功安徽中医学院(230038)主题词温补中医药疗法@张景岳张景岳为明代温补派大师,其温补理论及其方药运用心法在现今多系统慢性杂病的论治中仍有重要价值。景岳临证温补运用集中体现在《景岳全书》中,涉及临床各科疾病,自成体系,内容极其...  相似文献   

5.
《外科正宗》是为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所著,该书是一部影响力很大的明代外科医学著作。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详细阐述了痔疮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附以医案六则,极富创新性及启发性。对《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进行探析,以期为痔疮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为名医汪机的再传弟子,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明代是医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孙一奎正是明代众多医家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位。他融会儒、释、道三教之理,首倡"医易同源"之论,以太极之说演绎医理,其治学以《内》、《难》为宗,对历代前贤诸说  相似文献   

7.
王平  王瑛 《山西中医》2011,27(6):61-62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介宾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挥《内经》中重视阳气的思想,提出按体质不同的脏象阴阳分类法、温补肾阴肾阳理论和“中年振基”等理论,对后世中医药学理论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外科正宗》是明代外科名家陈实功所著的一部中医外科专著,以“列症详,论治精”而著称,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乃疮科必读之书。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治未病、重预防的思想。笔者再读陈实功《外科正宗》,对疮疡的预防略有拙见,现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不孕症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常见类型之一,归于中医“全不产”“断绪”范畴。中医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古今医家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中,“肾命学说”可追溯于《黄帝内经》,明代温补学派使其日臻成熟,并强调其理论核心在于调补阴阳,重阳主补。该文从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的理论渊源、核心思想入手,探讨其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的应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魏淑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06-2307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字景岳。年轻时,随名医金英学医,用30多年编成《类经》一书,对《内经》系统分类。晚年辑成《景岳全书》。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及攻伐方药。临证常用温补方剂。观其医案,长于温补,精于辨证。擅用熟地,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明代名医薛己所撰《外科枢要》采用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明代名医薛己撰《外科枢要》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内服方137首,涉及中药172种,总用药次数1077次。结论:1核心单味药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术、川芎、陈皮、黄芪、白芍药等;2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3明代薛己治疗外科病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因倡“阳非有余”,善用温补,而著称医林,被后世誉为温补学派的中坚人物。然而,作为“医中杰士”(《会稽县志》)的张景岳,并非只专温补,不及其余。他在重视温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养阴,且其养阴法则和所用养阴方药颇具特色,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试就此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3.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代浙江绍兴人,生于1563~1640年。拜当时名医金英为师,尽得其传。张氏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反映其学术理论观点。《景岳全书》中的《新方八阵》,大旨以温补为主。对于药物、特详参、附之用。缘其创立左归丸、饮,右归丸、饮诸名方,方中均用熟地,人遂呼为“张熟地。”兹就张氏《本草正》“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一说,对其推重温补,喜用熟地之学术思想,试作粗浅之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以温补派而著称于医林。这一学术思想反映在其全部著作中,尤其在《景岳全书》中论述最详,不但理论倡明,且实践有据。笔者在学习《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有关篇章后,对张氏的学术思想,略有体会,现撮其一二简要讨论如次。一、培补元气为治痰之根本景岳治痰很重视培补元气,这与他所倡导的温补命门、滋养肾精的医学思想有关。元气乃先天之肾精所化,发于肾,为生命之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医家张景岳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师古而不泥古,对痹证论治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本文就张景岳温补法论治痹证作一浅析,以飨同道。1张景岳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张景岳于《类经·痹证》注云:"痹者,闭也。观《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至真要大论》曰:食痹而吐。是皆闭塞之义可知也。故风寒湿三气杂至,  相似文献   

16.
孙文垣,名一奎,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省休宁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一生著述有三,一为《赤水玄珠》,一为《医旨绪余》,一为《孙氏医案》,又名《孙文垣医案》。三书合称又名《孙氏医书三种》,孙氏为汪机的再传弟子,但其学术上并不继承丹溪之学,而是受汪机善用参、芪的影响,擅长温补,成为明季温补派的代表医家之一。孙氏在学术上不仅在临床上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其理论上亦有建树。其以太极阴阳之理,阐发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尤其对命门、三焦提出个人见解,认为命门为人身动气,三  相似文献   

17.
对晋代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存思炼养之法进行探讨,论述其存思五脏之神炼养术中藏象学说的内涵,并认为《黄庭经》"肾间命门说"是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命门学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藉以指出《黄庭经》对中医藏象学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沈钦荣 《养生月刊》2010,31(3):200-203
医学家张介宾的养生智慧——中年求复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会稽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少年随父游历京师,壮年从戎,遍历东北各地,后卸职回来。以医为业。黄宗羲称“谒病者辐轴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南雷文定》前集卷十)。可见当时医名之盛。晚年隐居山阴,一面悬壶济世,一面潜心著述,所著《类经》、《景岳全书》为后人推崇,擅用温补之剂,为温补派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9.
沈钦荣 《气功》2010,(3):200-203
医学家张介宾的养生智慧——中年求复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会稽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少年随父游历京师,壮年从戎,遍历东北各地,后卸职回来。以医为业。黄宗羲称“谒病者辐轴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南雷文定》前集卷十)。可见当时医名之盛。晚年隐居山阴,一面悬壶济世,一面潜心著述,所著《类经》、《景岳全书》为后人推崇,擅用温补之剂,为温补派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魏淑艳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06-2307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字景岳。年轻时,随名医金英学医,用30多年编成《类经》一书,对《内经》系统分类。晚年辑成《景岳全书》。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及攻伐方药。临证常用温补方荆。观其医案,长于温补,精于辨证。擅用熟地,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