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白斑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免疫组化及PCR—SS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5例正常口腔粘膜,22例白斑(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各为8、8、6例)和30例鳞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各为16、14例)组织中p53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p53基因突变率为12.5%,37.5%,50.0%和70.0%。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白斑和鳞癌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间存在不一致性,且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
张文建  李辉萃 《口腔医学》1998,18(4):176-177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中P53、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C-myc表达率为0.0%,12.5%,16.7%和23.3%.白斑和鳞癌间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C-my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此两基因的表达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且在鳞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具有应用价值的银染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PCR-SSCP),应用此法对从正常口腔粘膜至口腔粘膜转移性鳞癌的各阶段组织中P53基因5~8号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3%的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和65%的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存在SSCP异常带型,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组较无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组异常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提示,P53基因在口腔粘膜鳞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5例正常口腔粘膜、22例白斑和30例鳞癌中P5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无和有淋巴结转移鳞癌P53突变率为12.5%,37.5%,50.0%,64.3%和75.0%,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白斑和鳞癌间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突变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中HPV感染及其对p5 3改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口腔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对P53蛋白表达和p53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0例来癌中高危型HPVE6蛋白表达、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9例HPVE6蛋白染色阳性,阳性率22.5%(9/40),与正常粘膜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1)。HPV阳性组中P53蛋白表达率11.1%(1/9),HPV阴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具有应用价值的银染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应用此法对从正常口腔粘膜至口腔粘膜转移性鳞癌的各阶段组织中P53基因5-8号外显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3%的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和65%的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存在SSCP异常带型,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组较无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组异常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S-100proteinpositivedendriticcels,S-100+DC)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较易发生癌转移(P<0.05)。我们认为,S-100+DC分布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预后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CNA、P53在舌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的表达。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表达,46例中28例呈P53阳性表达(60.9%)。P53阳性组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01)。PCNA指数随舌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25)。P53阳性率在Ⅱ、Ⅲ级舌癌明显高于Ⅰ级舌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小于3年组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3年以上组(P<0.001,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及P53对判断舌癌恶性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p53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p53在口腔颊粘膜上皮的正常(5例)、乳头状瘤(5例)、白斑(5例)、鳞癌(27例)以及癌旁上皮(14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53在鳞癌中的表达率为55.6%;此外发现转移、复发及分化差的鳞癌表达率更高(66.7%)。在同一病变中分化差的肿瘤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细胞。在白斑和癌旁上皮中p53也有表达(36.8%)。结果显示,p5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口腔颊粘膜上皮的癌变早期及晚期均有p53的过表达,此外在癌前病变中的p53表达将有助于判断其癌变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侯炜  龙星 《口腔医学》2000,20(4):180-181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孢疹病毒I型(HSV-I)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PCB技术检验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6、HSV-I及HCMVDNA。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1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40.0%、50.0%、43.3%和0%、14.3%、28.1%,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HSV-I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SV-I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HPV16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  相似文献   

12.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11例有转移颊癌患者中有9例(81.8%)为nm23-H1低表达;而19例无转移颊癌,有15例(78.9%)为高表达(P<0.05)。nm23-H2mRNA表达在有无转移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颊癌的转移过程中,nm23-H1比nm23-H2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H1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有无颊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癌中p16基因的缺失表达。结果 30例口腔鳞癌患者中16例存在p16的缺失,缺失率为53.3%。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缺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p16基因的缺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一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剂在封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加痛点封闭治疗TMJDS81例和单纯痛点封闭53例。疼痛缓解率前者(82.7%)明显高于后者(P<0.05)。认为抗抑郁剂有明显缓解疼痛作用。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TMJDS病者伴抑郁症状发生率(73.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TMJDS疼痛与抑郁症状关系密切。抑郁剂是通过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机体5-HT水平而缓解疼痛。提示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癌p5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克隆缺体DO-1和免疫且化S-P法检测了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的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和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中P53蛋白阴性,33.3%的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和56.8%的鳞癌P53表达阳性,癌组织中P53表达与其分化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由此作者认为,P53基因突变是口腔粘膜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民口腔贩进展有关,检测P53蛋白有助估计口腔粘膜癌变可能性及口腔癌预后的兴师动众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涎腺肌上皮瘤(ME)、肌上皮瘤细胞生长活跃(MAP)、恶性肌上皮瘤(MME)进行了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c-erbB-2表达总的阳性率为42.5%(17/40),其中ME为16.7%(2/12).MAP为37.5%(3/8),MME为60%(12/20),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p53表达总的阳性率为25%(10/40),ME,MAP,MME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c-erbB-2与p53在该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果表明c-erbB-2和p53的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涎腺肌上皮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特别是癌基因c-erbB-2的检测对鉴别该瘤的良、恶性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两多元相关分析发现,PCR-SSCP分析异常、P53染色阳性与PCNA指数之间无论是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口腔粘膜癌原发灶或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共同引入进行多元判别分析,获得利用指标进行口腔粘膜癌前损害量的分度、膜鳞癌病理分级、以及判定口腔粘膜鳞癌患者是否淋吉转移的多元判别方程初步的判别结果显示其判别准确率分别达82.5%,78%,80%,说明这些方程已具备了临床  相似文献   

18.
舌鳞癌侵润和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舌鳞癌侵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因素对肿瘤预后的影响,作者对92例舌鳞癌诸多病理因素经SPSS/PC+数据分析软件处理,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肿瘤侵润方式(MI)、癌周侵润淋巴细胞密度(PLID)、T分期和病理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只有MI和PLID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与侵润方式相关的因素分析中,单因素分析、T分期、病理分级和PLID与MI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仅T分期P=0.045。MI和PLID是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因素,T分期与MI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舌鳞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OSI、NOSI和NOSII在55例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OSI、NOSI和NOS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400%和382%。在有颈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之间、5年生存组与5年内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NOSI在G1、G2和G3之间,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NOSI、NOSI和NOSIII的表达与其预后有关,NOSI对肿瘤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和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nm23-H1和nm23-H2mRNA在47例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发现nm23-H1和nm23-H2mRNA在颊癌原发灶、癌旁粘膜、正常颊粘膜、颌下腺、白斑、正常淋巴结和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m23-H1在肿瘤转移组颊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P<0.05),nm23-H2在颊癌有、无转移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nm23-H1和nm23-H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关(P>0.05)。结果提示:nm23-H1mRNA表达下降与颊癌转移关系密切,而nm23-H2mRNA表达与颊癌转移无关;通过Q-RT-PCR检测nm23-H1mRNA的表达水平可为临床预测颊癌的转移提供有价值的指标。Q-RT-PCR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少量组织提取的总RNA即可检测nm2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