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不循常道而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医学正传》概之血证之名,后世多沿用之。血液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濡养全身,尽管血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与五脏都有关系,但从其升降流转、循脉运行而不滞以及濡养周身等特点来看,则其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正> 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和。笔者认为,人身诸病,皆与脾胃升降之机失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对此及其证治探讨如下。1 脾胃为升降之枢 李东垣曾云:“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功能相合,水谷能进,精微能化。脾胃所化之精,再入肝归心,散精于肺,转输于脏腑经络、皮  相似文献   

3.
基于阳明多气多血,冲脉隶属阳明相关理论,阳明与女性生理病理上有密切联系。阳明经腑热盛,脾胃失运,内生痰湿蕴久化热,阳明胃肠湿热之邪互结滞于中焦,上蒸可达头面、心肺,中则阻滞脾胃,下注可至肝肾、胞宫,则月事不下;阳明胃热耗伤津液精血,或阳明受病化生气血乏源,冲任胞宫空虚,则月经停闭。探讨阳明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其病机阳明胃热太阴脾湿,胃强脾弱、胃热脾湿,湿热蕴结。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正常,则邪无所伤,诸脏安和。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包括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疾病。通过阐述脾胃与其他四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分析中医"脾胃"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结合现代"微生物-肠-脑轴"理论进一步探讨"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从脾胃论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观今临床上脾胃病者甚多 (多数是由情志、饮食、劳倦所致 ) ,但因其临床表现不一 ,不少疾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却看似与脾胃关系不大 ,而致临床上治疗效果不能尽如人意。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津液的化生之源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十二经脉等皆依赖脾胃而得以滋养。金代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曰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内伤脾胃为本 ,唯益脾胃之药为切”。从理论上指出内伤脾胃在发病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临床上历代 (尤其是宋金元以来 )不少名家皆注重调治脾胃 ,对不少疾病都从脾胃论治 ,如明代张景岳曰 :“脾胃有病 ,自宜治脾…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身之本源。脾胃的强弱同疾病的发生与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血津液化生于脾胃,其病也,又缘于脾胃,对其病变之治疗,亦自当究之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是保证气血津液、脏腑组织功能正常的根本条件,脾胃功能健运,方能不断地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7.
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景岳提出:“脾胃旺和,谷气上升”此说言简意赅。笔者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试作浅析。互脱升冒降、相反相成脾胃居于中洲,上则能升,下则能降,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属脏为阴土,胃属腑为阳土,在生理的情况下,脾从阴而升于阳,胃从而降于明,肿升胃阵,相反相成,此即“脾胃既和”。所谓牌升,就是指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之气得以带布,化生气血津液,灌溉四旁而荣养全身。所谓胃降,就是指水谷糟粕得以下行,与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的…  相似文献   

8.
从脾虚论妊娠肿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璐璐 《天津中医药》2011,28(5):403-404
脾胃乃仓禀之官,后天之本,津液气血及精气化生之源,若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反生水湿,加之妇女孕后,阴血聚于下以养胎元,真阳凝聚,胎体渐大,有碍脾气的输布,更易发生妊娠肿胀。故从病因病机、论治以及理法方药几方面进行论述脾虚与妊娠肿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二、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血,是在脉管中运行的红色的液态样物质,由营气和津液两部分组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二)血的生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血液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而营气和津液都是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从这个意义来说,脾胃为血液生化之源。如《景岳全书》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还  相似文献   

10.
李杲言“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说明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因此 ,探讨老年病诸多疾病中脾胃病的特点对于各种老年病的治疗及延年益寿均有特殊意义。1 临床表现同中存异 ,各有特性脾胃病在老年机体上临床表现多种多  相似文献   

1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提出咳嗽不只与肺相关,还涉及到胃。本文试对治疗脾胃病的半夏泻心汤用治胃咳作一探讨。1咳嗽与脾胃的关系肺与脾胃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从五行角度看,肺属金,脾胃属土,脾胃为肺之母,肺的功能活动需要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濡养。若脾胃虚弱,化生精微物质减少,肺失濡养而功能失常。从气机角  相似文献   

13.
<正> 气血津液循行周身,依赖于气的推动,血的濡养,津液的滋润,各脏腑组织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津液的产生与发挥其生理作用,又必须依赖于脏腑之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肺的呼吸,脾胃的消化吸收,气才能不断的化生与循环周身。津液的生成、吸收和排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与脾、胃、肺、肾、大  相似文献   

14.
脾阴虚初探     
脾胃有阴阳之分,脾阴是水谷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具有灌溉脏腑、营养肌肉、濡润筋骨、补益脑髓的作用.脾阴虚是脾胃虚弱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自明清以来,各医家对脾胃阴虚论述渐多,认为不应偏重脾阳而忽视脾阴.  相似文献   

15.
津液为人体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转输运化精微。因此,中焦脾胃是津液生化输布的源泉枢机。脾胃健运调和,则津液输化不息,源泉不竭。故健运脾胃以化输津液,往往是治疗津亏液竭诸病证的图本之法。笔者在学习和临证中对此理法爰抒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胃消化病临证治验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物皆生于土 ,脾胃者后天之根本 ,人之所赖以生者也” ,“人之一身 ,脾胃为主。胃阳主气 ,脾阴主血。胃司受纳 ,脾司运化。一纳一运 ,化生精气 ;津液上升 ,糟粕下降 ,斯无病也”。《不居集》这短短几句话 ,对于脾胃的重要性、特性功能做出了精辟的论述。脾胃的生理特性与病理状况 ,与临床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直接关系到人体正气之盛衰与疾病之进退。在临证时掌握好脾胃的特性与功能 ,对运用于消化系疾病的临床诊治甚为重要 ,故以下将有关这方面的体验略作述要 ,以供共同探讨。1 返流性食管炎本病由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常返流到食…  相似文献   

17.
从脾与肾的关系、脾的生理功能及特性出发,辨析骨痹从脾论治。脾为精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骨痹之病从脾论治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疳积为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属长期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脾胃虚损证。疳积实为积滞和疳证两种,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本病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职,腐熟障碍,致使脾胃受纳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的功能不足,日久则津液枯竭,诸脏失养。钱乙说:“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本证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笔者经临床观察,利用推拿法治疗疳积1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本组120例病儿均为1990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9.
从五脏功能谈血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是循行于脉管中的赤色液体,它富含营养,对全身各脏器起濡养作用,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的化生是否充足,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读阅有关血之生成的论述,多言营气和津液为其主要成分,而急略了血这一精华物质复杂的化生过程。本文旨在从五脏功能的角度,谈谈血的生成。文中引经据典,结合临床,充分阐述了五脏在血之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血之本在肾,血之充在脾胃,肺调节血的生成,心阳化赤成血,肾精归肝化血。进  相似文献   

20.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