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 4例儿童重症肌无力 ,其中单纯眼肌型即OssemmnⅠ型 6 2例 ,均行扩大胸腺切除术 ,并随机抽取 18例术后患儿 ,术后病理均为胸腺增生 ,进行手术疗效的观察随访。随访时间至 2 0 0 2年 10月 5日。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2 5 39± 15 5 4 )个月。疗效的判断按Monden标准 :症状缓解 4例 (占 2 2 % ) ,改善 10例 (占 5 6 % ) ,无变化 2例 (占 11% ) ,恶化 2例 (占 11% ) ,随访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对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争议较多 ,但作者主张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特指肌无力症状仅局限于眼外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型的MG,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睑下垂、斜视等,患者往往首诊于眼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摘除术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从1998年6月至2009年3月接受治疗的OMG患者135例,其中胸腺摘除术治疗65例,药物治疗70例.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种不同方式治疗OMG的转型率及复发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术前病程、AChR Ab、Titin Ab、胸腺病理、术后激素治疗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比较Titin Ab水平、不同胸腺病理类型术后的复发率及转型率.结果 中位随访期为62个月.胸腺摘除治疗组总有效率72.3%,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tin Ab水平、胸腺病理及术后是否使用激素与术后疗效显著相关(均P<0.05).Titin Ab阳性及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型率明显高于Titin Ab阴性及不伴胸腺瘤患者(P<0.05).结论 胸腺摘除术是治疗OMG的有效手段,可改善症状,阻止复发及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转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03例眼肌型MG患者,根据治疗后6~32个月临床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未完全缓解组。比较两组MG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单纯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合并胸腺切除术或糖皮质激素三种方法对眼肌型MG预后有无影响。结果 203例眼肌型MG患者87(42.86%)例完全缓解。两组患者中病程2年者完全缓解率为58.52%,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的缓解率29.41%(P0.01)。临床表现仅为眼睑下垂者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伴有复视者(48.7%vs.34.53%,P0.01):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完全缓解率为46.25%,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为38.18%,胆碱酯酶抑制剂+胸腺切除治疗为42.65%。统计学分析,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眼肌型MG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眼肌型MG完全缓解率随着病程的延长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胸腺切除术对眼肌型MG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外肌常首先受累,临床上分为眼肌型(ocular MG, 相似文献
7.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因效果良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否采用胸腺切除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院胸外科1982年至2000年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0例,现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教研室(110001)宋涛,王俊科,许国忠重症肌无力病人常并存胸腺肥大或肿瘤,胸腺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分析了我院1977~1994年行此种手术的病人40例,探讨了重症肌无力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手术时间60~160min,平均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住院时间7~15d,平均8.5d。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无气管切开,手术无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损伤,无纵隔、胸骨感染。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治愈27例,改善17例,无效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重症肌无力发病与胸腺异常有密切关系,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本质、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胸腺增生的和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明确且有手术适应证,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提高术后缓解率。 相似文献
12.
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数量与分布的改变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胸腺切除前未行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39例为研究组,同期因心脏病手术需行胸腺部分切除的患者19例为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C-LAMP作为胸腺mDC的标志物,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mDC在胸腺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软件辅助分析.结果 (1)对照组mDC严格地限定在胸腺體质区和皮髓交界区;MG组mDC分布不规则,在髓质、皮质和间质均能见到.(2)对照组mDC大致呈均匀分布在髓质区.MG组则较多地见到成簇分布,尤其在生发中心周围往往出现mDC密集包绕表现.(3)mDC阳性区平均视野细胞相对比例和绝对数MG组(10.9%±2.2%,50±9)均高于对照组(8.5%±1.5%,41±7)(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存在mDC数量的增多及分布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mDC可能积极地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2 1例经口气管内插管于术后 4~ 6h拔管 ,5例因肌无力危象反复发作须再次气管插管 ,4 1例经鼻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延长到 6h至 5天后拔管 ,无一例再度行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组与经口气管插管组相比 ,再插管例数明显少于经口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气管切开和死亡例数两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麻醉中 ,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治疗 ,有效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 ;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又称Apo-1抗原,CD95)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经手术治疗的5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组织(31例胸腺增生、25例胸腺瘤)中Bcl-2、Fas的表达水平,并以25例正常胸腺组织(取自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因显露视野需要而切除的胸腺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Bcl-2在胸腺瘤、胸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两组之间的Bcl-2表达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Fas在胸腺瘤中的表达上升,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均P<0.01),胸腺增生组与对照组Fas表达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cl-2的高水平表达导致胸腺免疫异常,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Fas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与妊娠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重症肌无力病情和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共收集19例MG患者,对患者病史进行回顾,并对之进行检查和随访,收集妊娠、分娩和流产前后临床资料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共妊娠32人次,分娩19人次,流产13人次。有4例患者在6次妊娠中MG症状加重,其中1例出现肌无力危象而终止妊娠,7例患者在妊娠后症状反而减轻;在流产或人工终止妊娠的13人次中,有4例患者在终止妊娠后症状加重,3例患者症状轻度好转。4例患者在分娩后较妊娠期加重,7例患者共有9人次分娩后症状改善。对14次妊娠前、妊娠过程中和分娩后2周内最严重时的MG症状进行了临床绝对评分,其评分值分别为32±6.5分、36±3.9分、34±5.8分(P>0.05)。在分娩的19例新生儿中,3例出现新生儿重症肌无力,其中1例进行了乙酰胆碱受体测定为阳性。结论尽管妊娠、分娩和流产后,部分MG患者的症状出现加重;但总起来看妊娠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并无肯定影响。对于MG母亲所产的新生儿应该注意检查是否存在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468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胸腺瘤病理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MG和术后肌无力危象的相关性。结果468例胸腺瘤患者伴MG发生率为33.3%;胸腺瘤病理分型为A+AB、B1、B2、B3和C型分别195、86、84、88和15例。胸腺瘤病理分型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P<0.05),与伴发MG明显相关(P<0.01)。156例胸腺瘤伴发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25.6%,其中A+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型(包括B1、B2和B3型)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A+AB型。结论胸腺瘤病理分型与年龄、MG、术后肌无力危象存在相关性,在提示MG、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陈正君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95-96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II)对重症肌无力 (M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 5 2例MG患者随机分为TII治疗组及非TII治疗组 ,观察TII治疗组和非TII治疗组治疗前后及 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 - 2R)。结果 TII治疗组及非TII治疗组治疗前血清sIL - 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TII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IL - 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而非TII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sIL - 2R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TII治疗MG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通过抑制sIL - 2R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