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法”为治疗疮疡外症,消、托、补三大法之一。前贤王洪绪虽有“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之诫,但个人体会是同意前者而不同意后者。  相似文献   

2.
王维德,字洪绪,江苏吴县人,系清代外科名医。王氏世业外科,自幼习其家法,精通外科医术,积四十馀年从医经验,著成《外科证治全生集》,被后人尊为外科“全生派”创始人。其外科学术经验,受汪机《外科理例》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张景岳《外科钤》对外证的阴阳辨证,治疗上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善用温通治法,反对滥用刀针。今结合学习《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痈疽之经验,略作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镓毓  丛纲 《河南中医》2020,40(1):25-28
王维德确立了外科疾病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论治法则。其对痈疽的阴阳辨证,不仅局限于皮肤颜色不同,还从病位深浅、皮肤温度、肿胀形式、肿胀范围、肿块硬度、疼痛感觉、脓液稀稠等方面进行完善。在治疗上,王维德强调:"首贵止痛,痛息则毒散""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代表方剂为醒消丸。但不单是以消法贯穿始终,还根据皮损的颜色、肿胀的程度、脓液的稀稠以及病情的演变辨证使用消法和托法。王维德认为,痈与疽的发病机理截然不同,应分而治之。红痈乃阳热实证,白疽乃阴虚寒证,其病机为气血寒而毒凝,应以温补之法治疗,首倡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原则,代表方剂为阳和汤。王维德对于疔毒的治疗,不但主张施以针刺,还选用拔疔散以托毒外出,以免脓毒旁窜深溃。王维德多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水痘;对天花的治疗则根据病情不同,处以不同方药,病情初期,发热症状明显,可用清热解毒之品,后期热证消散,而出现寒证表现,当停止使用寒凉药物,而改用温补之法。  相似文献   

4.
唐亮 《河南中医》2010,30(11):1056-1057
刘再朋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从事医疗五十栽,积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尤其对中医外科疑难杂症有较深的研究。刘老治疗外科疾病以“消、托、补”三法为总则,以外治法结合中药内服为治疗手段,针对疾病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治则,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6.
“消、托、补”为中医外科常用三大治疗法则,大多数医生将其应用于体表疮疡的外治之中。曹吉勋教授从事中医肛肠专业六十余年,认为“消、托、补”理论不仅是体表疮疡的外治法则,还可以将其广泛运用于胃肠脏腑疾病的内治之中。随着放射性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曹吉勋教授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证候虚实转化。初期“火毒侵袭、肠络受损”,治以“消”为先导;中期“正邪交争、虚实夹杂”,治以“托”为转折;后期“久病耗伤、脾肾两虚”,治以“补”为根基。本文从消、托、补三法溯源与新释、精准分期论治两方面浅析曹吉勋教授于放射性直肠炎中对消、托、补三法的涵义扩充认识和精准应用。  相似文献   

7.
醒消丸用法实驗醒消丸为《外科全生集》方,該書云:此方“治痛肿圣药,立能消肿止痛”,适用于紅肿热痛之阳証,与用于阴证之阳和湯,同为该书的两大主方。据我个人体会,临床上使用醒消丸,鮮有达到“立能消肿止痛”的效驗。是否该方疗效上存在問題?继思王洪绪为清代外科名医,所著《外科全生集》一书,在医界享有盛名,岂能随便立方,妄言其效。这可能是我們临床上用不得法,或选证不当有关。我院大炉間工人王××,曾患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左腹股沟淋巴結肿大疼痛,行走不便,第二日下午方来就诊(体溫39.4度),即以醒消  相似文献   

8.
万小曼  吴松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126-128
薛己是明代易水学派医家,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脾肾兼顾治用温补之法的理念在调治内科虚损性疾病时疗效显著;外科疡证以托为贵的原则在指导处理脓肿疮毒时起效迅捷;而系统论治针(灸)药并用的方法则广泛适用于病性复杂的各科疑难杂症,指导临证呈现出高度包容性与实用性.这些思想被后世医家广泛继承,应用于现代临床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中医外科发展史中,枫泾中医外科只是这浩瀚历史长河中一颗忽明忽暗的小行星。百年传承,枫泾中医外科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用“托消”法治疗慢性肿疡病,带状疱疹从“风毒蕴表”论治,皮肤病论治重视“风邪致病”,外科病论治尤重脾胃等。同时,枫泾中医外科有近40种外用制剂传承下来,尤其是复方长皮膏对于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孙建峰 《国医论坛》2003,18(4):41-43
《洞天奥旨》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其对外科疮疡辨证精当 ,用法神妙 ,为清代外科上乘之作。其论治首重补法 ,其方配伍精妙 ,其疗效屡试屡验 ,且对当今临床尤多启迪。1 温补治阴证陈氏认为疮疡阴证以虚为主 ,必须用补法。《卷三·疮疡随证用药论》指出 :“阴症初起便虚 ,即当用大补之药 ,不比阳证因脓溃而始虚也。故内疏亦必大补以疏之 ,内托亦必大补以托之 ,不必待其脓血已溃而后补之也。”具体治疗方法陈氏在《卷一·疮疡阴阳论》中说 :“知是阴证 ,可多用金银花化毒之药 ,而重佐之补气补血之味。”陈氏喜用金银花 ,也与他重视补…  相似文献   

11.
陆振华老中医擅长外科,治疗某些疑难外症善用虫类药,或内服,或外治,辨证施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中医治外症“以消为贵”。湿热酿脓之阳症,常选苦寒清热、泻毒消肿之中草药以清消之。唯顽固胶结之阴毒,则难消难解。虽有虫药可胜,但因“以毒攻  相似文献   

12.
张介宾 ,号景岳 ,临床治疗以培养元气 ,温补肝肾为主 ,成为温补派医学宗师。反对寒凉 ,批评了河间以火立论 ,丹溪以阴虚火动立说 ,各偏一执的错误。“金元以来 ,河间刘守真立诸病皆于火之论 ,丹溪朱震亨立阳有余阴不足及阴虚火动论 ,后人拘守成方 ,不能审求虚实 ,寒凉攻伐 ,动辙贻害。”因此他竭力挽救其偏颇 ,专以温补 ,以应时救误 ,各求其所宜 ,不可偏执一说。他的著作有《张氏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等。其学术思想对中风病的认识可归纳如下。1 在《类经》中详细阐述诸风张介宾在《类经》中详细阐述诸风 ,如“八风五风四时之…  相似文献   

13.
四、升药在外科上的应用 1.中医外科治疗的原则我国外科医学,可分正宗派和全生派两派,前者以外科正宗为主,着重开刀,以为“疮无大小,出毒就好。”后者以外科全生集为师,以内消为主,攻托为畏,不主开刀。其实,医者治病,  相似文献   

14.
张山雷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家、著作家、中医药学家,中西医汇通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疡科纲要》是张山雷在继承嘉定黄墙痒科之学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之结晶于兰溪所著中医外科学经典教材,书中充分反映了先生在外疡的辨证和治疗上,提倡外证内治、首重“阴阳辨证”“贵消畏托”“反对一方套治”等学术思想,同时其还开创中西医药物联用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理论见解,在当时有标识新论之意,并至今仍对我们后人在中医痈疡治疗和临床实践上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补法刍言     
<正> 温补法是以温热性补益剂治疗虚寒性疾病的方法。今略述其端倪,以资交流。温补法渊源沿革温补法源于《内经》。《内经》除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论述外,又提出了“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治疗原则,而开温补法之先河。汉·张仲景继承《内经》,对温补法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治病须重脾胃,恒用甘温益气以建中,血肉之品以滋填。如《金匮》治“虚劳里急,诸不足”用黄芪建中;治脾胃虚寒证用理中温运中阳,培土益气;对“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予以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科治法首推消、托、补三大法则,而托法又为三法之中坚,历代中医外科医家皆极为重视。正如《外科精义》所云:“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且托法之中又以补托法最为常用。所谓补托法,是应用补益托毒之方药,扶助正气,使邪毒移深就浅,由扩大而局限,继而托毒外出。常用于疮疡日久、过服寒凉清解之品、失治误治而致患者正气不足、无以托毒外出,毒邪内陷,而见疮疡迁延不愈、久不收口、流脓淌水之症。  相似文献   

17.
《外科证治全生集》作为中医外科"全生派"的代表著作,对医理药性分析简明扼要,精辟入里,见解独到。从王氏对外科病的辨证、治法、用药等角度,对《外科证治全生集》蕴含的学术特点剖析挖掘,提炼出其善别阴阳、贵消畏托、分部而治等外科病证的辨治思想,对研究"全生派"的理论观点以及指导外科病的临床诊治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阳法是中医临床治疗根本大法之一。在《黄帝内经》和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基础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师承关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其论治多以温补为主,而开后世温补一派的先河。经过历代医家,特别是郑钦安、卢铸之、卢崇汉等扶阳学家的发挥补注,进而在因证脉治方面论述,逐渐形成了温阳学派的理论体系。“人立命之根”立极“坎中一阳”[1];“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源于这些治疗法则的临床温阳法,广泛地用于外感、内伤杂病的治疗。现笔者将温阳治法临床应用予以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科在治疗上有“消、托、补”三大法则。《外科精要》说:“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说明托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但是,历代医籍中有关的论述都较简略,现代医著中又无类似的概念所以很有必要从实践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阐述。一、100个托法古方的分析在查阅历代文献时,我们随机抽样,分析了100个以托法命名的方剂。在组方原則上,《证治准绳》等书认为“内托之药,补药为主,活血祛邪之药佐之,或以芳香之药行其郁滞,或加温热之药,御其风寒。”所  相似文献   

2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对于“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 ,这里的“益火之源”是温补肾阳的意思 ,亦即用温补肾阳法治疗阴证、寒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真阴而寓元阳”的论述肾为水火之脏 ,肾阳衰弱 ,全身脏腑得不到肾阳的温煦 ,就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肾阳不足 ,易致火不生土 ,出现四肢厥冷、水肿、腹胀便溏等脾阳虚的阴寒症状。笔者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对临床一部分虚寒证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治疗 ,取得很好的疗效 ,兹举数例说明。例 1,张某某 ,女 ,2 4岁 ,1998年 6月 4日来诊 ,自述半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