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重新建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陶瓷材料具有生物惰性,使它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有效减少因关节界面磨损而引起的人工髋关节松动、下沉等并发症,使陶瓷人工假体成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然而关于陶瓷-陶瓷( ceramic-on-ceramic,COC)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和假体碎裂的问题,引起了关节外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重点从COC材料在THA中的应用进展、优势及存在的弊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振兴  于秀淳 《山东医药》2012,52(10):93-95
骨水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材料,1962年英国医生Charnley对骨水泥固定关节假体进行了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使骨水泥被骨科医生接受。此后骨水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骨科在内的多个临床科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丙烯酸树脂骨水泥的配方和操作技术日益成熟。而且,骨水泥的应用不仅在人工假体置换、修复骨缺损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作为多种药物的缓释载体也逐渐应用于临床。1970  相似文献   

3.
传统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其骨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均很高.为提高其生活质量,采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1],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及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日益普及.股骨颈骨折后选用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关节置换,目前各家意见不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治疗的10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手术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2 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Harri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发生术后血肿、假体松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血肿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式。然而,就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及利弊方面尚存广泛争议。我院2002年6月~2005年10月对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7.
黄磊  彭昊  方洪松  李彬彬  丁帅 《山东医药》2010,50(42):81-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a 7个月,45髋中骨水泥型28髋、非骨水泥型17髋。手术取出的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其中9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采用个体化非骨水泥型假体、小锉刀操作、建立良好的骨床将有效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出现假体松动后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Delta陶瓷人工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61髋)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行Delta陶瓷对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估算前倾角,观察有无陶瓷碎裂、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假体松动、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 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术后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3±7.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0.3±10.5)分(P<0.01).髋关节功能优37例,良18例,可1例.X线检查示髋臼外展角42.7°±2.6°,前倾角为19.6°±3.5°.随访期间无关节异响发生,未见陶瓷碎裂、假体脱位、骨溶解形成及假体松动、移位和下沉,无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Delta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松质骨及自股骨颈髓腔刮出的松质骨研磨成骨泥,涂抹于股骨假体柄周围。结果术后随访7~13 a,51例患者的H an is髋关节评分为(92.6±7.8)分。术后发生股骨假体柄松动5例。认为应用自体骨泥植骨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材方便,无毒副作用,可使股骨假体与骨组织紧密贴合并增加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12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2髋)采用数字模板测量行术前设计选择假体,与术中实际应用假体型号进行比较.结果数字模板测量髋臼假体符合率为71.97%、股骨假体符合率为78.79%,术后1个月符合率分别为74.24%、75.56%.提示数字模板测量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设计准确率和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和周围关节的炎症,而髋关节是最常见受累的大关节〔1〕。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并逐步发展为关节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视为改善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2〕。然而,此类患者多数存在脊柱强直屈曲畸形,继发关节周围软组织僵硬、骨质疏松等,使假体容易出现脱位、松动、下沉等,假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3〕。本文就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置换术后25年假体松动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脆性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备受临床重视,虽治疗方案成熟,但仍有争论。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此类型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从细化传统内固定的手术操作、引入新型内固定方式及计算机导航/机器臂辅助的内固定治疗,到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方式及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选择及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均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老年脆性股骨颈骨折的最新治疗方案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节置换22例。对手术并发症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术后疗效采用Harris的评分标准评价体系,X线参照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假体稳定性比较。结果全部随访患者中,有1例出现脱位,12例出现假体松动,2例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5.1±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8±3.1)分,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从术前平均(53.21±2.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8)分,优良率90.9%;混合髋组从术前平均(54.42±2.1)提高到术后平均(93.6±3.3)分,优良率100%,混合髋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Amstutz的分区方法发现髋臼侧3区有5例松动、2区有1例,股骨侧1区有2例、6区有1例、7区有7例,混合髋组假体稳定性最好。结论人工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15.
国产人工髋置换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47髋)进行随访。平均年龄56.6岁。平均随访时间8.9年。通过临床评分及X线摄影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评分总优良卑为68.6%。影像学检查发现髋臼松动共16髋(34%),股骨假体松动共19髋(40%)。异位骨化15髋(31.9%),但病人无明显不适症状,不需要翻修。另外发现感染患者共2髋,脱位者l髋。结论国产的髋关节假体,价格相对低廉,提高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应用此假体,可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病痛。但是,国产假体在设计水平、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包括单极、双极全髋假体。然而,全髋假体有因髋臼假体松动、溶骨情况的发生,单极假体则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的并发症。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假体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髋、膝、肩、踝关节及肘关节假体的广泛应用在重建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很高的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全世界每年有大量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对欧美17个国家的统计,每年约有110万人行膝关节置换术,其中8%是二次翻修,并且膝关节置换术的人数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其中,女性患者占64.4%,小于65周岁者占29.4%,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何在临床中选择高质量的假体以及改进假体设计、提高手术技巧,成为摆在所有关节外科医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置换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包括假体类型和手术技术等方面,以供国内外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3±2.1)岁。一期结核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简称“一期”)患者16例;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分期人工关节置换(简称“分期”)患者9例。关节置换术后1、2、3、6、12、18、24个月随访时行髋关节X线摄影(简称“X线摄影”)、 CT扫描,同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假体初始固定、早期生存情况及有无结核复发。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6.7±7.6)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88.2±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5,P<0.001)。25例患者随访期间X线摄影显示股骨柄与股骨压配良好,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患者,根据假体类型分两组,观察组:生物型假体,对照组:骨水泥型假体,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稳定性、异位骨化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两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检查,观察组假体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骨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假体稳定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