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复方丹参注射液属于抗心绞痛药,由丹参和降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气止痛的功能。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脑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其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化,其临床应用日趋扩大,现就近十年来国内报道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肝、肾、消化、呼吸疾病,急性乳腺炎、视网膜病、前列腺炎、偏头痛、肩周炎、银屑病及眩晕症等非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7)
参麦注射液是一种以古方为基础研制的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人参和麦冬,其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甾苷、有机酸等成分,这些有效成分可加强机体器官抗应激能力,调节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本文主要介绍参麦注射液概况,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参麦注射液近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M)源于《症因脉治》中的"参麦饮",是由人参及麦冬中提取物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其中人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改善心 相似文献
5.
应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391-392
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启动物,若能控制血小板不被激活即可阻止或延缓动脉血栓的形成,无血栓则无心血管事件.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或延缓血栓的形成,达到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用药适宜剂量为100mg/d(75~150mg/d),只需每日服药1次,晚上服药效果更好.心脑血管患者应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其对胃肠道、肝、肾及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钙拮抗剂的发现与应用是近20年来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中重要进展之一。许多研究表明,致病因素引起的细胞Ca2 代谢紊乱是导致细胞死亡的最终共同途径之一,因而钙通道阻滞剂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1 分类 钙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平滑肌松驰剂。近年来由于许多新制剂的问世和研究证明,钙拮抗剂并非金属一类。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分子空间的几何学结构构型各异,提示其作用部位与方式亦不相同,因此,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结构-作用关系,也不可能作用于同一受体,这种作用上的差异,决定了这类药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镁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医院雷品仙我院1993年6月至7月用镁剂治疗心脑血管病并心律失常11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8~78岁,其中冠心病并心律失常4例;高心病并心律失...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
目的探索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药胞磷胆碱,研究组给药丹红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4.44%,研究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检指标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刻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60-61
目的对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阿司匹林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中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所占比例最高(占33.01%),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服用阿司匹林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哮喘、机体出血、药物合用出现问题。结论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阿司匹林疗效收益和风险比比较高,实际临床中应该加强其合理运用,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0)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查阅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及综述。颈动脉超声检测在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应用甚广,对健康人群的筛查、疾病的早期防治、药物的疗效观察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检测意义。颈动脉超声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观察的良好窗口,无创、简便、费用低,在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抗栓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通过对各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中医认为:刺五加(以下称ASS)味辛、微苦、性温、无毒,主归脾、肾、心经。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平肝补肾,益智安神,益精壮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脾肺气虚,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五加为“适应原性药物”,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脏尤其是冠脉、大脑和肾脏等实质性脏器的血流量。促进和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减少组织耗氧量,降低组织代谢,增加组织对乏氧的耐受性。能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因子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能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减低体内外多种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并对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平衡作用,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炎的功效。有利于组织的修复、镇静、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 相似文献
18.
Apelin受体APJ是加拿大学者O'Dowd等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 GPCRs,o GPCRs),因其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l I typel receptor,ATI)有30%~50%的同源性,故取名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the angiotensin II typel receptor,APJ)([1])。为探寻APJ内源性配体,日本学者Tatemoto于1998年用反向药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5):481-482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机体受到损伤时,其血浆浓度成倍增高,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研究发现,多种疾病都可导致FIB水平升高,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血浆FIB水平增加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上监测FIB的水平对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最小的片段,其形成与血液凝固、血栓溶解等有内在联系,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临床资料表明其变化不仅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而且对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