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以国  成泽东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39-1240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其法尊于《内经》,其方宗于《伤寒》,该方该法一经提出,历经数十代传承,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规矩着临床上某些热性病治疗方圆。然而,由于对甘温除热方法中“热”的正确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所  相似文献   

2.
王令谆 《江苏中医药》2014,46(12):57-58
<正>甘温除热法是指用甘温药物为主治疗内伤发热的方法。该方法最早孕育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说。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桂枝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开创了甘温除热法的先河。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正式提出"甘温除热",至此方臻完善。该方证的病因病机为饮食失节、劳役过度、喜怒忧恐及身体素弱等四因素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阴火上冲引起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钱氏小儿脾胃学说的思想指导下,用甘温除热治疗小儿发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例1:张××,男,4岁,住动力区幸福路。于91年3月初诊:主证,患儿午后发烧已十余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2岁,学生,2009年5月20日入院,证见因腑气不通,发热腹胀呕吐,大便数日不解,经常口服通便灵,以行之,但每便后觉头晕,不思饮食,腹胀初似减轻,不久又复如故,数日后又便秘,如此反复不愈。近日烦热不分昼夜,遂来住院治疗,症见神疲少言,自汗,已5日未大便,腹胀不痛,苔薄白,舌质淡,脉虚大。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阴火上升,浊气不降,  相似文献   

5.
李渭阳  赵亚宁 《陕西中医》2001,22(6):383-383
对产后发热,不管兼挟哪个证型均可用甘温除热为基本法辨证加减施治,现举2例。 例1 王某,33岁。产后发热1周余,伴稀水样便,日5~10余次,稍有下坠感,纳差、怕冷,发热时最高体温达39. 5℃. WBC5. 5 × 109/L, N80%,粪便镜检无脓、白细胞,予抗生素静滴已 5d,效不佳,一医用补益、收敛、消积之法,服药后大便次数稍减少,体温在38~39℃之间,二医用清热解毒,攻下导滞之法,1剂药后,夜大便10多次,体温又剧升,家属恐慌,余诊:患者痛苦貌,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苔黄厚,脉沉细数。思产前患…  相似文献   

6.
甘温除热法是治疗内伤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李杲首创。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广为应用,为后世治疗内伤热中开辟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蒋於琨  杨帆  张伟 《吉林中医药》2021,41(10):1270-1272
肺痿是一种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临床以虚热肺痿常见,其本质离不开内伤而呈现一派虚热之象.甘温除热法由李东垣始,是一种以性甘温药物治疗内伤发热的治则.通过对前者病因的整理和后者理论的探析,认为甘温补法在临床虚热肺痿的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9.
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发热 ,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 ,亦有气虚发热者。本文主要论述产后气虚发热。笔者从 1 988~ 1 999年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 56例 ,疗效满意 ,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人 ,其中因产程过长者 1 9例 ,剖腹产者 1 1例 ,产后出血过多者 2 4例 ,人工流产术后者 2例 ;发热出现于产后 3d者 1 8例 ,出现于产后 5d者 2 2例 ,出现于产后 1周者 1 2例 ,出现于产后 1 0 d以上者 4例 ;就诊时发热时间最短 3d,最长 1个月 ;发热伴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乳汁稀少者 2 8例 ,伴见气短自汗者 1 6例 ,伴见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肿瘤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肿瘤发热患者25例,显效15例,占60%;有效6例,占24%;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结论:甘温除热法对肿瘤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白血病发热,采用甘温除热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8例白血病发热患者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结果]18例患者服药剂量最多为6剂,最少为3剂,体温最后恢复到正常,1周内未复发,并明显改善了其他的症状。[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白血病发热,能够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且甘养温运、益气升阳、补益脾胃,达到浊降清升、枢机运转、脾胃气复的功效,实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阴阳相维、阳生阴长,最终虚热自退。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目前中医界多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所致,对其病因病机多认为系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蕴积中焦,胶结不解,加之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诱因,出现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13.
甘温除热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彩平 《中医杂志》1999,40(5):266-267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创立的治法。他在《兰室秘藏》黄芪汤下自注说:“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可见,甘温除热法是根据《内经》理论而创立的治法。其以性味甘温的补益中气药物为主,治疗脾胃损伤、元气虚弱为主的发热证。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组方原则,以甘温补益中气之品为主,适佐辛苦寒凉升  相似文献   

14.
杨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391+393-391,393
本文从"甘温除热"之渊源、含义、所属方剂、甘温除大热之机理及临床的扩展应用等方面对甘温除热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久病后引起的发热持续不退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温除热法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33例,观察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3例,治疗后24h体温〈37.2℃且不反复者26例,48h体温〈37.2℃且不反复者6例。24h内降温有效率78.79%;48h降温有效率96.97%。结论甘温除大热法可有效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甘温除热法就是选用甘温之剂治疗里虚发热的一种疗法,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则温之,损则益之"而创立的一种治疗阴火炽盛的一种法则,临床用于治疗某些发热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至今,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9.
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热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书凯 《河北中医》2000,22(10):261-261
1995~ 1 999年 ,笔者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的发热 1 6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6例 ,其中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41岁 ,最大 55岁 ,平均 52岁 ;均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史 1~ 5年 ,均以持续发热入院。入院后经抗生素、抗病毒及抗真菌治疗仍发热不退。均排除感染引起发热。临床表现 :身热 ,自汗 ,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口渴喜热饮 ,面色萎黄 ,纳少腹胀 ,食后胀甚 ,精神疲惫 ,形体消瘦 ,舌淡苔白 ,脉软弱无力。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 黄芪 60 g,人参 2 0 g,当归…  相似文献   

20.
朱千赜  于志峰 《光明中医》2016,(11):1630-1632
虚劳为临床迁延难愈的疾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是中医归属于虚劳的现代疾病,笔者在跟师临证过程中认识到对于虚劳气阴两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甘温除热法收效不俗。现代人群生活方式可致脾胃多有损伤,虚劳患者气虚发热者亦不在少数。脾气健运是滋肾填精的桥梁,虚劳为病伴有发热辨明发热病机,气虚发热证时采取甘温除热法治疗往往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