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护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经验。方法:对21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在研究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予以评定。中度精神发育迟滞5例,重度12例,极重度4例。结果:中、重度精发育迟滞者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改善,极重度患者有部分改善,ADL评定在研究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医疗干预的同时实施专科护理及技能培训,能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效果的分析。方法:对32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分为两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康复治疗半年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轻中度组患儿通过半年康复治疗后,P<0.05;重度组患儿通过半年康复治疗后,P>0.05。结论: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比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效果不明显需长期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入组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常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训练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DL评分及NOSIE评分中退缩、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下降(P<0.05);NOSIE评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儿童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以及言语智商(VIQ)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DL量表的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患儿的WHOQOL-100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后的FIQ、PIQ以及VI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儿智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SDSS与BPRS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住院临床特征、治疗用药物等,对入组对象逐项填写并统计分析,并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在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除智能损害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外还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合并癫痫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ADL量表治疗前后评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是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干预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干预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可显著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原因,寻求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重度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分析。结果:随着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发展,后天获得性重度MR患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结论:预防医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出生后所致重度MR基本上得到控制。如何预防出生前及出生时所致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自某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患者1例出院,1例转院,最终30例给予作业疗法;对照组患者1例出院,最终31例只参加日常康复活动。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智力水平、《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结束时,干预组患者智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训练后,干预组患者自身对照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作业疗法能有效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每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完成8周治疗的3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有效率83.3%、显效率70.4%,氟哌啶醇组有效率80.2%、显效率68.1%。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病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1]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SANS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社会兴趣、个人的整洁、退缩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激惹、精神病性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上较训练前有所降低,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SDSS、ADL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可以阻止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和促进精神残疾的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视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Q评分、发育月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Q评分降低4例(9.5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认知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病情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BPR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精神集中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MR患儿智商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美国精神缺陷学会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在杭州市区721名7~12岁学生及31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中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评价不同年龄正常儿童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首次确诊的64例0~6岁神经发育迟滞的儿童和45例孤独症儿童进行GESSEL智力评估,并对接受半年综合康复训练的64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第二次GESSEL智力测试。结果:1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智力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各功能区的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2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GESSEL智力量表上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上的智力均显著低于孤独症儿童(P<0.05);3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后智力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智力结构呈现各功能区发育全面迟滞的特点,经康复训练后其智力可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伴随症状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珺  王立文 《北京医学》2010,32(7):540-542
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MR)的病因、伴随症状及分级的关系,为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共1329例,对其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级、伴随症状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329例MR患儿年龄6个月~15岁,平均(3.15±3.12)岁;男女比例为1.88∶1。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伴有惊厥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伴有畸形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P〈0.05);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重度MR明显多于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P〈0.05)。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病因不明者显著多于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P〈0.05);在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内,病因明确的MR患儿为重度者明显多于病因不明的重度MR患儿(P〈0.05);在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内,其病因明确否与M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病因以染色体病最多,有65.37%的病例病因不明。结论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畸形的患儿首选染色体检查,对于合并有惊厥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的患儿应考虑染色体病以外的疾病,重度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较轻度MR患儿容易找到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发育迟滞被性侵害案的特点及性防卫能力在司法鉴定中的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鉴定委员会2007年5月~2010年8月鉴定的106例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的女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鉴定资料。结果被鉴定人以青年以下女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居多。被鉴定人中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为多,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为多。结论女性精神发育迟滞者被性侵害与一般强奸案不同,社会及监护人应对她们进行生理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和性防卫能力进行教育与培训,以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安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